高校干部选拔任用的几点思考
2015-04-29周少良
摘要: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出现了新的特点和问题。基于高校的特点及其对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特殊要求,健全高校干部选拔任用体制机制,应从选什么人,如何发现人、选准人、规范人、监督人、退出人等方面加以改进,以此提高选任干部的质量,为高校发展提供更好地保障。
关键词:高校干部;选拔任用
高校干部队伍是其办学治校的中坚力量,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担负着重要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协调等职能,其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高校的发展和生存,直接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质量。因此,在高等教育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对高校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思考,对于促进高校持续稳定较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选拔什么干部
高等学校是知识分子汇聚之地,高等学校管理者主要服务对象是思想活跃、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知识水平的教师和学生,其特定的内外部环境,决定了管理具有政治性、学术性、民主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也对高校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提出了特殊的要求。选用什么样的高校领导干部,不仅决定着一所学校改革发展的进程,而且会影响到青年学子的成长和成才。鉴于高校的特点及其对领导干部的特殊要求,习近平同志在第十七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目标方向,大力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建设。
二、如何发现干部
当前,发现干部的主要举措就是干部提名制度。干部提名是选拔任用工作的初始程序,是干部工作中最敏感、群众最关注的一个环节。一是实行空缺职位预告制。凡重要岗位出现空缺时,组织部门在民主推荐前的一段时间内,要在一定范围内发布干部提名预告,扩大群众的知情权。二是要明确提名范围。在提名之前,应将拟选干部的职级、职数以及应具备的年龄、学历、素质、能力、专业等方面的要求予以公示,使提名人或推荐者明确标准和条件。三是试行多种干部推荐提名办法。可以在上级党组织批准的基础上,试行采取党委委员推荐、中层干部推荐、教代会推荐、工会推荐、个人自荐等的基础上,进行民意测评,然后由校党委研究提出考察对象人选。四是实行提名干部署名公开制。明确规定组织或个人向校党委举荐干部或自荐时,必须填写干部提名登记表,写明首荐责任人、提名任职意向、提名理由等情况。五是实行提名责任追究制。坚持权责统一,被提名人在提拔任用后,如出现“带病提拔”或严重失察失误的,依据推荐提名干部署名情况,对首提责任人追究相应责任,进行批评教育、通报或纪律处分。
三、如何选准干部
选准干部关键在于考察。干部考察工作是否科学、严密、全面、准确,直接关系到高校领导干部选拔工作的质量。一是注重平时考察。注重对领导干部的经常性考察,强调平时考察与集中考察相结合,避免年终一次考核定奖惩的现象。二是加大量化考察。干部考察标准要以量化指标为主,为合理使用干部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三是提高考察者的公信度。抽调政治立场坚定、综合素养高、群众认可的人员组成考察组,完善考察者行为规范,探索科学的考察程序和做法,提高考察工作公信力。四是注重考察关键时刻。把应对突发事件、完成重大任务关键时刻作为考察和识别干部的重要时机,坚持在急难险重工作一线考察干部。五是要提高民主公开程度。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四、如何规范选人
事实证明,选人用人的失误,很大程度上是缺乏完善的程序。因此,在干部选任工作中,必须强化程序意识,严格执行程序,做到环节不减、人员不减、时间不省,不折不扣地严格以程序规定的步骤和要求执行。党委应按照 “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会前充分酝酿,会上充分讨论,坚持少数服从多数,使程序成为干部选拔任用体制中的有效屏障。一是坚持“四不上会”,即坚持党委会讨论干部任免时,做到考察不充分的不上会,没有考察材料的不上会,没有征求纪委和相关部门意见的不上会,酝酿不充分的不上会。二是坚持干部任免的“三个不研究”,即不经过民主推荐的干部不研究,不经过组织部门考察的干部不研究,不经过党委集体讨论的干部不研究。三是做到“四个坚持”,即要扩大干部任用决策民主,在讨论干部任免时,做到坚持党委会集体决定、坚持人人发言明确表态、坚持党委书记不率先发言定调、坚持无记名投票表决,杜绝干部任用决策的“暗箱操作”,让选人用人权在阳光下运行。
五、如何监督干部
高校强化对干部的监督是办好让人民满意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一是要加强高校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切实落实“三转”要求,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过程和领导班子运行情况、干部工作作风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干部的经常性监督。二是建立与完善干部监督网络,充分发挥党内监督、“教代会”监督、师生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三是开展领导干部、党员、群众交流谈心活动,通过开展谈心活动,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党员、群众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增强党员领导干部服务意识和廉洁意识,增进校党委及其组织部门对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现状的综合了解,为班子调整配备和干部使用提供可靠依据。
六、健全退出机制
解决好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问题是保持干部队伍活力,永葆队伍先进性、纯洁性的有力举措。一是要加强正确的舆论导向,优化干部“能上能下”的环境。二是要建立严格的考评机制,让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让真正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位子;让那些没能力、不干事、不思进取、贻误事业、靠“跑找要”上台的干部转岗、下台。三是要加大从专业教师中提拔管理干部的力度,疏通“出口”,构建新时期以“双肩挑”干部为特色的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四是要健全“下”的配套制度,妥善安排“下”的干部。
总之,建立和完善高校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直接关系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着高校的发展升级,是适应新形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是高校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的必然要求,是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9.
[2]罗中枢.论高校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的改革和创新[J].理论与改革,2008,(05).
[3]杨晖.关于规范高校干部任用提名工作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9.
[4]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法规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孙丽华.建立三个机制,加强高校领导干部队伍建设[J].文教资料,2007,(04).
作者简介:周少良(1982—),男,陕西宝鸡人,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高等学校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