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带着情绪的印象

2015-04-29郭韶明

女性天地 2015年10期
关键词:美女现实美的

郭韶明

经常看几个人的专栏,持续地关注。终于有一天,按捺不住好奇,网上搜了一下他们的照片,结果我犯了和许多人一样的错误—在美好的文字表达和出色的外表气质之间建立了关联。

从此,那些看似气质美女优质帅哥般的文字、内容,突然就化作了小山头上那个拿着红色丝巾的中年妇女,或是坐在家里书柜前作沉思状的光头男人。

现实和想象的反差之大,让我有些懊悔自己的鲁莽,却也发现一个事实,我们对一个人的印象通常是带着情绪的。比如,一个人在某一方面特别出色,我们可能自然而然地觉得这人其他方面也一定不差;一个外表出众的陌生人与一个相貌平平的陌生人,我们往往更喜欢和相对漂亮的相处,并认为他(她)在其他方面也是优秀的。

不是吗?多数人潜意识里都相信“美的即是好的”,“好的即是美的”,这就是“美即好效应”在发挥作用。殊不知,印象一旦以情绪为基础,常会偏离现实。

论坛上一个中年男人抱怨:办公室里新来个美女,招的时候想着业务肯定不差,可时间长了发现真不行,很多事情还得自己做……

一个朋友不平:读高中的表弟成绩好,无论家长还是老师都觉得他其他方面肯定也好。别人不可以谈恋爱,只有他例外,女生家长甚至说:“噢,喜欢的是他呀!”言下之意就是,这下放心了,肯定不会出现不良后果。

朋友自曝:小时候跟班里的调皮男生发生肢体冲突,老师来了,不问青红皂白,伸手就给男生一个耳光。其实,是他抢了男生的变形金刚,之后很多年,作为杰出青年的他都觉得很愧疚……

所以,“美即好”的猜测通常会欺骗我们的眼睛。生活中,还有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无意识地、执拗地利用着“美即好效应”。

有些人只要一听到权威的表达意见,便会放弃自己的主张,去迎合权威的说法;还有一些人,一看到他人长相出众,就认为他们能力也不错,从而给予更多的机会。

想起读大学时,一个美女的好运气。

她入校时,因为漂亮,被人觉得肯定不错,拉入学生会;接着,参加学校的活动被校学生会主席看上,穷追不舍;期末,在一群新生中,主席破格给了女孩“优秀干部”的称号;一年级结束,女孩得了奖学金,还被评为三好生;不久,她还在学报上发了一篇论文,成为班里最先发论文的那一个……

所有的好事都拼命往女孩身上倾斜,躲都躲不掉。因为美,好的机会自找上门;因为好,所以更美。

不过,说真的,除了外貌,女孩并不比班里的其他人优秀。

不公吗?那是一定的。谁让你我都相信“美即好”!

当然,也有例外。

据说战国时,哲学家杨朱和弟子有一次来到宋国边境。天气很热,他们找到了一家小客栈休息。弟子发现,店主的两个老婆长相与地位反差极大:长相一般的在柜台上管账,长得美的却干着洗碗拖地的杂活。

弟子很困惑。

主人回答说:“长得漂亮的自以为漂亮,不听管束,举止傲慢,可是我却不认为她漂亮,所以让她干粗活;另一个认为自己不美丽,凡事都很谦虚,我却不认为她丑,所以就让她管钱财。”

而现实中,有多少人能像这位客栈老板一样理性公允呢?

我们总是习惯根据某人比较突出的一个方面给他的整体印象打分,对分数高的青眼有加,分数低的嗤之以鼻。而这些个最终印象,通常带着个人情绪,而且多少有些想当然的成分。想想,有多少人会综合平衡考量一个人的全部后才告诉自己的大脑,这人平均多少分呢!

大学里几位导师的同门一起聚会,酒酣处,一位导师开玩笑说:“还是你门下的美女多啊。”据说这个指标都比了好多年。

我向杂志社推荐一个女孩,对方第一句就是:“长得怎么样?”

身边一个声音飘起,是广播,男听众可能会说:“听声音这么甜美,肯定是个美女。”

生活中还有多少人,正在把“美”与“好”划为等号?

或许,公司在招聘新人时,可以在关注应聘表现的同时,去看看背后深层一些的东西;处理人际关系时,可以发挥“美即好效应”的正面作用,多发现一个人的优点并给与肯定;进行管理决策时,不妨坚持正、反两方面的分析,避免一边倒带来的负面影响;执行上司指示时,最好从实际出发,有自己的思想和判断,避免“头云亦云”……

这才是对“美即好效应”的最好驾驭。

关节点:美即好效应

所有的好事都拼命往女孩身上倾斜,躲都躲不掉。因为美,好的机会自找上门;因为好,所以更美。

印象一旦以情绪为基础,常会偏离现实。

我们总是习惯根据某人比较突出的一个方面给他的整体印象打分,对分数高的青眼有加,分数低的嗤之以鼻。

以上内容摘自金城出版社出版的《生活中的心理学》,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美女现实美的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家有“张美女”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天桥下乞讨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让美女独立起来
现实的困惑
神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