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定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对策研究

2015-04-29刘佳

大观 2015年12期
关键词:创业意愿大学生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创业成为当代社会热潮。一人创业多人就业的优良格局,不仅带动大学生就业、实现个人价值,更促进了国家经济发展。2015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创业,尤其是互联网创业,正迎来多年来最好的政策环境。本文通过对保定市大学生调查,围绕大学生的创业认知、创业意愿、创业困难、创业选择和对学校创业教育的反馈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为相关部门制定创业扶持政策提供现实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意愿;创业选择

大学生属于高级知识人群,经过多年的文化教育,在理论知识上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然而,全国人大代表、全国青联委员孙维进行的一组调查数据显示,37.73%的大学生认为缺乏有效的创业指导,大学生创业失败率超过90%。多份调查显示,许多大学生创业者无法把自己的创意准确而清晰地表达出来;对目标市场和竞争对手情况缺乏了解。这反映了大学生属于创业中的弱势群体,在创业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大学生创业现状分析

对于大学生来说,筹集资金是有一定困难的;创业对于大学生难度较大,愿意挑战的人少;对于失败的恐惧也是阻挡大学生进行创业的一大障碍;大学生对于创业的实践经验不足也是决定大学生是否创业的重要因素。学生在创业方向选择方面,更倾向于实体经营的占35%以及互联网的占20%这些比较普及的行业,而对于服务行业占17%,金融行业占16%,软件开发行业占10%。在获得创业知识或技能的渠道方面,有1/3左右的大学生是通过搜索引擎了解的,其次是书籍的课程,通过亲友和新闻报道了解的比重相同,但比重偏低,而从学校开设的课程方面了解只有13%。由此看出较多学生能够主动通过互联网去学习创业知识和技能,是较好的表现,符合当今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而学校教育却成为了学生获得创业知识和技能的短板,反映出保定市大学对于创业教育体系建立不够完善,对学生创业就业不够重视。影响创业的客观因素最重要的3项,资金的比重最大,其次是人脉关系,第三是市场环境影响,国家政策与社会阅历都成为影响因素,而相对的亲朋好友意见和就业压力的比重很小。资金缺乏一向是大学学生的痛处,大部分大学生仍然依靠家人资助来完成学业,在这一方面,政府和学校为促进大学生创业应提供较大支持。而学生本身应多参与学校创业活动、社团活动,积攒人脉和学习创业技能,要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提高创新意识应对瞬息万变的经济发展。

二、保定市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势所在

保定市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在河北省众多高校中居于前列,河北大学、河北金融学院被评为河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各高校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比赛,如挑战杯、昆山杯、电子设计大赛。并纷纷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者协会,协会成员也不断进行一些创新创业活动,如“亨佰利”创新创业大赛、娃哈哈营销大赛等,这些活动促进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2015年4月28日,“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挂牌成立,建筑面积达6.2万平方米的“双子座”迎来了首批14家单位签约合作伙伴。这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参与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最新探索,也标志着中关村与保定市在体制机制改革、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领域合作已全面启动。2015年5 月 28 日,华北电力大学、北京银行保定分行、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限公司、北京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培训中心等 11 家单位正式签约入驻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这对保定打造北京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承接基地、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基地具有重要意义。

2015年6 月 16 日,北京中关村发展集团召开发布会,中关村领创空间揭牌成立,我市成为领创空间首批区域合作城市。为合作城市,中关村领创空间将帮助保定引进 1-2 个新兴产业,扶持 100 家创新创业企业,提供 1000 人办公,带动 10000 人就业。为此,将帮助保定在产业升级、人才培养、生态体系及城市新名片建设方面有所突破。在产业升级方面,辅助引入 1-2 个新兴产业,助力传统产业升级转型,优化产业结构。人才培养方面,增加合作城市人才吸附能力,培育成功的企业家和专业人才,线上线下增加就业岗位。生态体系方面,引入中关村创新金融、人才、国际资源、科技成果及专业运营团队,植入中关村创新转化基因,建设要素集聚高地。

保定凭借地处京津冀的区位优势、良好的产业基础,与中关村的合作基础等,为保定的创新创业者提供服务,并构建国际创新资源配置平台,通过线上创新平台搭建和线下物理空间联动,形成创新资源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的新局面。可以预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借助中关村这个平台,保定将迎来创新发展的崭新篇章。

三、保定高校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对策研究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基地,大学生学习创业知识、培养创业能力、得到创业锻炼的最好平台。保定市本科类院校并不全面设置了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这使得大学生创业知识和技能不能得到专业的指导和教授。学校应完善科学有效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培养高素质的创业人才,为学生进行创业活动给予专业知识教学,这是实现创业教育的基础。

高校是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是一个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优质教学平台,是有效实现政府优惠政策和学校支持的创业实践基地。通过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完善创业教学教育体系,提供资金项目双选平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的良好基地,为中小企业发展做好前提准备,为大学生学习创业知识、锻炼创业技能提供优质服务。高校应该开展丰富的创业活动、聘请名人企业家作创业指导讲座、举办多元化创业大赛、提供虚拟创业操作实训等,丰富大学生第二课堂,培养大学生创业兴趣,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经验指导和方向,营造浓厚的校园创业氛围,实现大学生的创业梦。

【参考文献】

[1]李东鹏.大学生自主创业研究综述[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5(02):40-42

[2]银鑫,张丽.大学生创业政策问题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03):115-116

作者简介:刘佳,女,1981年2月,河北徐水人,硕士研究生,保定学院,高级政工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创业意愿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创业意愿创业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在校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及对策
基于ISM的成教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
基于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怀集县返乡农民工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