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画者亦思者

2015-04-29白龙

艺术品鉴 2015年11期
关键词:佛学永明山水

白龙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这句来自诗人顾城的诗已经被引用得太多,但是今天我还是未能免俗地想再借用一次,因为这句话用在这个人身上的确是太恰当不过了!

数年前与马永明相识,常看他画画,听他讲对艺术的看法,对他的艺术和艺术观也自然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

马永明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是不折不扣的科班出身,在绘画上有着扎实的功底。他对绘画的造型、线条、色彩、构图都有天生的敏感,在作画实践中把握得十分到位。他的书法功力深厚,在画家中是少见的。他通晓绘画史、书法史乃至于东、西方哲学,可以称得上是一名学者型的画家。他淡泊名利,甘于寂寞,长期在高校从事美术教学与研究工作,教学之余常常挥毫泼墨,近年来创作上佳作迭出,无论是山水、还是花鸟、人物,都颇能匠心独运,自出新意。

永明绘画思路开阔,题材广泛,是一位全能画家,与时下很多画家不同,他没有把自己限定为山水、人物或者花鸟画家。对此他有自己的见解,他说画家选择什么样的创作题材应当完全是自由的,题材广泛或者单一均无可厚非,对于一些思维活跃兴趣广泛的画家,没必要给他们贴上一个固定的标签,新时代的水墨画家不应当再用过去的思维模式去界定。专注于一种题材无疑更容易快速出些成绩,但对他而言保持绘画的新鲜感与愉悦感更为重要,他喜欢总是在尝试和冒险,不喜欢重复自己熟悉的套路。他笔下的山水也好,花鸟、人物画也罢,都是发自内心的真切感受,其作品所传达的气息往往是他当下心境的表达,很多过后自己也很难重复。他的作品显现出的那种静穆、祥和、幽远的意境则是中国传统文人写意精神和西方现代艺术思想的结合。

马永明有别于普通画家的还有一点,是其深厚的文化修养。他对传统文化与西方哲学都有涉猎,尤其对佛教禅宗有深入地探究。他常说过去自己花在哲学和宗教上的时间比在绘画、书法上还要多,事实也确实如此,早年虔信佛教的他曾一度认真地按照在家佛教徒的要求修行,每天打坐、吃素,用佛教徒的戒律来来规范自己,过着犹如清教徒般的居士生活。后来随着参悟的深入,他对佛学的理解逐渐有了自己的的看法,渐渐抛弃了种种宗教的形式,越来越倾向于生活化,与某些传统型的佛教徒拉开了距离。他推崇禅宗,说起禅门语录,讲起历代禅师则如数家珍;他也常谈起王阳明、熊十力,对新儒学亦赞叹有加,喜欢进行中西文化的对比,常常津津乐道地讲康德与《金刚经》、唯识学与弗洛伊德、西方后现代哲学与禅宗的融通。在一些佛教徒眼里,他似乎已经不再信佛,而他自己则认为,现在的自己才正确地理解了佛学。在我看来,他对这些哲学的研究早已超出了做一个画家所必要的知识范围,他早应该把精力集中在绘画上,或许早已大红大紫。他回答说他对哲学和宗教的探索是出于天然的兴趣,而不仅仅是为绘画做准备。他知道学问和绘画是两回事,他不想做一个只会画画的画家,他说自己天生就是一个追求真理的人,一直在寻找生命的真相,尽管不一定能找到,套句老话,“朝闻道,夕死足矣”。好吧,这听起来有些玄奥,但是他的思想和行为却告诉我他的确是一个真诚的求道者,是真真正正身体力行地探索过。时下参禅学佛似乎成为一种时尚,但能正确理解佛学并真正地去修行的人不多,我对佛学了所知甚浅,但我知道修行绝对不是读几本佛书照着做那么简单。我不知道他悟得有多深多透,但可以肯定,他是一位有思想的画家,一位不同流俗的画家。这些年在佛学上下的工夫也没有白用,至少他的作品让我感受到了一丝清凉和禅意,感受到了一些与众不同。除了那些本身以佛教为题材的作品——《观自在》、《息心图》、《吃茶去》等等,那些和佛看似无关的作品,依然透露出一股灵性和质朴的气息。这些作品是他对当下繁缛浮躁的城市生活赋予禅意的人文呼唤与观照,也体现出了一个艺术家的思想的升华,他以他独到的笔墨带给人们不同程度的的体悟,笔下的山河大地无非是画家内在气象的外化,眼前的一花一叶又何尝不是他心灵境界的展现呢?

以山水为题材的作品是马永明绘画上的特色,也是我的最爱。早年创作题材以花鸟、人物为主的他,近年则常常涉猎山水,尽管他的山水作品不多,却张张精彩,幅幅大气磅礴,对之可以感受到作品所散发出的强烈的气息。他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逐渐喜欢山水这种苍老雄浑的笔墨趣味。闲暇时的他亦偶尔去写生,感受自然,理解自然。他尊师造化,悟得心源,在细腻与凝重、柔和与大气处体现出对笔墨的苦心孤诣。对于传统,他有自己的清晰理解,他从来不囿于传统,也不偏激地反传统,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属于传统的“改良者”。他说画家对传统的借鉴和学习是一个必要的过程,学习传统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受到束缚。他说传统是一座座高峰,有的难以超越,但可以另辟蹊径,有得则只是开了个头,需要后人逐步去完善。他坚信今胜于古,时代是在不断向前发展的,但要了解传统,才谈得上超越。对于西方艺术,他也一直在积极地吸收。他说从早年对西方哲学的探究开始就一直在努力地融通东西方文化,多年来也一直在关注西方绘画,艺术上亦致力于将西方绘画和中国传统绘画相融合,他认为真正的艺术将是世界的,东西方最终将是相通的……看来他的理想一开始就构建得很大,很早已经为中国画走向世界做了准备。读他的画,你很难找到明显的出处,但显然又很契合传统的精神,同时也可以看到一些西方绘画的元素,可以说马永明的山水画是以传统为精神主线,在某种程度上融入了西方现代绘画的一些元素,从而有了自己的风格。他笔下的人物、花鸟画亦独具一格,其形象常常天真烂漫、或又憨态可掬,既有传统文人画的雅致,又有现代艺术的时尚华丽,他的画笔墨自然精到,立意往往不同凡响,无论是宏篇巨制的大幅创作,还是信手挥就的扇面小品,墨韵笔情都跃然纸上。

在近二十年的绘画生涯中,马永明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着,并把它的思考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了出来。画者亦思者,一位优秀的画家首先必须是一位思想家。深厚的人文修养、必要的生活磨练,永明的画外功夫已经完成了向艺术高峰迈进所需要的积淀过程,他现在开始把精力集中到绘画本身了。在我眼里,他笔下虚实相生、气韵超然的画面,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绘画语言,假以时日,必能进入超凡的艺术境界。

1974年生于陕西西安,1999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任职于西安文理学院文化艺术教育中心(中国书画艺术研修中心),专职从事中国画和书法的创作、研究工作,同时为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安中国画院画家,陕西书画篆刻学会副会长。

主要参展经历:

2003年参加“2003年全国中国画展”;

2007年参加“中日水墨画西安交流展”;

2008年参加“西安中国画院全国巡回展-大连展”;

2010年参加“陕西写意花鸟画十三人展”;

2011年参加“高原高原-西部中国画年展”,作品被陕西省美术博物馆收藏;

2013年1月参加“群珍荟萃-全国十大美术馆藏精品展”;

2013年10月参加“送你一个长安——全国中国画名家作品邀请展“。

猜你喜欢

佛学永明山水
胡永明:“粮”心人的三大法宝
以德求得,因材育才
爱在一湖山水间
山水之间
一处山水一首诗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蕅益智旭对《论语》的佛学解读
钟永明
《山水》
佛学认知下的音乐表演理论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