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从“花园城市”到“智慧国家”
2015-04-29马玉洁
马玉洁
根据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的数据,新加坡的网络覆盖率位居世界第一,家庭宽带普及率达到90%,手机的普及率更是高达150%。
在你准备出门搭乘巴士时,只要打开手机软件,就能够知道每辆巴士预计的到站时间,以及该巴士上是否还有空位,并以此安排自己出门的时间,避免在炎炎烈日下过久地等待。
在全球首家使用射频识别技术的国家图书馆,公众即使在深夜也可以享受24小时自助借书和还书服务,并随时查询和下载需要的各种信息资源。
在新加坡一些公共设施上都印有二维码,公众一旦发现设施损坏,通过扫码就可以定位,从而帮助政府快速将问题解决。
新加坡正在从“花园城市”向“智慧国家”演进。
解决城市病
在新加坡,互联网与居民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
不论是申请住房贷款、报税、申请使用市政部门提供的任何服务,还是预定公共体育馆设施,公众都可以使用个人账户直接在网上操作。
不仅如此,企业申请注册、进出口商通关报税等也全部实现了无纸化操作,进出口商甚至可以在一分钟内完成所有货物报关通关的流程。
这些,都是新加坡“智慧国”项目的组成部分。
作为全球十大高速网络架构之一,新加坡承载了东南亚地区半数以上的第三方数据中心储存量。而为了进一步吸引跨国银行、电讯企业和国际数据中心运营商在本国设立关键业务,新加坡政府正计划兴建面积为12公顷的数据中心园,使之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数据中心设施。这些硬件设施,搭建出了一个“智慧国家”所需的信息流通的基础网络。
随时随地互联互通
向“智慧国家”转变,新加坡政府是这一构想的推手。
2006年,新加坡政府正式推出了“智慧国2015”计划,目标是让新加坡成为全球第一个“智慧国家”。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表示,“智慧国家”首先是要让年长者能够借用科技原地养老,并且生活得更有意义更充实。其次是改善交通系统,让出行更便利。最后是确保数据的流通和交换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
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执行副主席史蒂夫·伦纳德则更加直截了当地说,“智慧国家”的目标就是要做到联结一切,使新加坡的每个人、每个事物,随时随地都可互联互通。
目前,新加坡市民和企业可以全天候享受到由政府提供的1600多项便捷的在线服务以及300多项移动服务,超过90%的民众在办理政府业务的过程中采用电子方式。
新加坡政府可谓深谋远虑,在城市规划、绿地保护以及化工工业布局上的规划都是以几十年为单位,让这个弹丸小国的发展方向不需要因时间的流逝而不停作出重大调整。这一点同样体现在政府对信息技术的态度上。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新加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包括国家计算机化计划、国家信息化计划、IT2000计划、Infocomm21计划、互联网新加坡计划等,建立了一个集贸易、法律、医疗、公务体系乃至社区服务的信息网,实现了建立电子政府的最初目标。
将“智慧城市”
提升至国家层次
新加坡的“智慧国家”蓝图希望将科技渗透到每一个人的生活中,尤其是由于各种原因无法接触信息技术的人群,例如老年人、残疾人和贫困人口。
目前,新加坡建屋局已经开始测试“居家老人智慧警报系统”,该系统可监测年长者的日常活动,并在老人发生摔倒等意外时即时通知看护者。
而“智慧市镇框架”则将更多智能科技引进社区,并帮助当局在社区里装置感应器监测温度、湿度、噪音等环境状况,及时制定相关应对措施,从而打造更加宜居、高效、永续发展的市镇。
一系列配备“智慧”的小区将于今明两年陆续试点,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也将开始异构网试点计划,测试蜂窝网络与无线网络之间无缝连接的可行性。所谓异构网,是指将不同类型的网络融合,用户可以在不同的网络中自由切换,从而提高无线资源的利用率,这也将是打造“智慧国家”的一个重要平台。
实际上,新加坡提出的“智慧国家”是“智慧城市”概念的延伸。全球很多国家都在推广“智慧城市”的概念,而新加坡则第一次将其提升至国家级的层次。
国际标准化组织主席张晓刚表示,“智慧国家”并非“智慧城市”的扩张或多个“智慧城市”的组合,“智慧国家”建设应有国家愿景和战略计划,这不仅需要产业和公司的整合,还需要国家政策和资金在推动智能方案的层面加以支持。这恰好体现出新加坡“智慧国家”的战略意义。
风险不可预测
不过,张晓刚也提出,目前,新加坡“智慧国家”建设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所面临的困难仍然很多。正如新加坡金管局局长孟文能所说,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推动进步,也能造成額外风险,而将整个国家挂靠在信息技术上,所面临的风险则是不可预测的。
新加坡金管局在制定智慧金融中心发展战略时,要求金融机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敏感数据,确保其金融系统的完整性和可用性,并要通过定期进行脆弱性和渗透测试来评估网络防御的稳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