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只要“干货”

2015-04-29李松蔚

党员文摘 2015年11期
关键词:文学名著干货无趣

李松蔚

一位爱听相声的朋友,时常重温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段子。我问他:“听过的段子,你还会觉得有意思?”他说,好的作品如同一件雕琢精美的玉器,并不是看上一眼,了解是什么模样就成,要拿在手中反复把玩,越琢磨越有味道。

他说的这种状态和我读书的心得相符。小时候读书贪多,一本书翻过一遍,就觉得没意思了,要快快地找下一本。情节进展缓慢的,干脆一目十行。读《天龙八部》,鸠摩智将段誉从云南带到苏州,由阿碧划船送往燕子坞,那一路风轻歌软,景致宜人,读来韵味十足,江南风物活色生香。只有我读得大为不耐:“已经翻了这么多页,怎么还不打?”后来重读几遍,才意识到我这是猪八戒吃人参果,全不知滋味。

直到现在,我还常看金庸小说,专爱看这种闲笔,反倒是剧情紧凑的高潮段落,因为反正知道了结果,看不看都没什么意思。只有不拘泥于读书多少,才能舒舒服服享受这一过程。如果把读书当任务,求新求快,这件事就难免无趣。

上学时有不少类似于《中外文学名著快读》的书,致力于提供便捷取巧的阅读体验,把一部部厚重的文学作品,浓缩为几页纸、几段故事梗概以及名句摘抄。这让学生感到很赚,一个假期过去,个个都“读过”上百本名著。對于那些急于提升阅读数量的人,这种省时省力的方式确实很有吸引力,但可以想象,也确实很无趣。

这种方式背后折射出一个思想:读书是以消耗时间为代价,换取有用的信息。我以为,这种想法是无趣的根源。做一切事情,如果都抱着“收获”某种内容的功利目的,最终不免沦为贪多求快的无趣一流。

内容之外,说不定还有更值得把玩的东西会被忽视。我那位爱听相声的朋友享受的就不是相声的笑料,而是说相声的“节奏”:高低起伏,快慢进退,铺平垫稳,三翻四抖……至于内容本身:“就好像这块玉你是雕成观音还是奥特曼,这个新鲜感很短暂。看第一眼还行,不值得总看。真正有意思的还是刀功。”

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对信息有一种深刻的崇拜,他们称其为“干货”。现代人假如有一段时间离了“干货”,就像鱼儿离了水一样焦渴。他们无法容忍“缺乏新鲜内容”的阅读体验,常常掷地有声地问:“谁能给一个摘要?”“这篇文章究竟能给我带来哪些信息?”也因此,有了许多投其所好的产品,就像《中外文学名著快读》一样,致力于为这些读者提供高浓度、快节奏的信息流:《一张图让你看懂××》《一本书让你精通××》《一个故事告诉你××的本质是什么》,越是提纲挈领、言简意赅,读者越兴奋,感觉瞬间喂饱了自己的大脑,赞曰:“满满全是干货!”

漫画《七龙珠》里有一种仙豆,吃一粒可以十天不饿。但真正热爱吃饭的人,一定对这种“干货”敬谢不敏,否则,就等于被剥夺了十天的乐趣。对结果的追求,并不足以取代追求结果这一过程的乐趣。爱嗑瓜子的人,都知道妙处就在一嗑一咬间。商店里有卖剥好的瓜子仁,可以抓起一大把往嘴里塞,但那样并非享受,而是充饥。

现代人对于“干货”的孜孜以求,又何尝不是把生活变成了充饥呢?

猜你喜欢

文学名著干货无趣
“早春鱼瘟”、黄颡鱼“过春”、病害一线快速精准诊断……实战干货来啦
生活趣味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干货满满
皮质褶皱
浅谈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文学名著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新修订的党纪处分条例干货全在这里
满满的干货分享THX、HAA、ISF、CEDIA同学会成功举办
文学名著在高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探析
你有趣,世界才有趣
决不做一个无趣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