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离婚:这一代人的爱与罚
2015-04-29陈薇马海燕
陈薇 马海燕
80后,1980年至1989年出生的人,正在成为离婚潮的主力。最近一次人口普查显示,这个群体约为2.2亿人。
这个群体常常被妖魔化,“人人都是离婚狂”,“80后不是离婚了,就是正走在离婚的路上。”
事实上,大可不必如此危言耸听。
北京国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政认为,现代开放的社会给人更多选择自由,加上80后比他们的前辈更少对传统的敬畏,更强调个人情感的诉求。他们又是独生子女第一代,更强调自我满足,事业稍有所成,情感波动较多,离婚率高并不奇怪。
坚硬的自我
“你的手机密码、QQ密码,为什么不能告诉我?”苏州女孩顾良,一度被前夫如此质问。前夫觉得,婚后必须坦诚相待,双方理应互相公开。为此,他主动将手机、QQ密码告诉顾良,以证清白。
顾良却不愿意了,每个人都有隐私。她不心虚,但感觉不被信任。有一次,趁她不备,丈夫抢去手机,自行修改了登录密码,开始查看她的聊天记录。为此,两人大吵一架,不久离婚。
北京市怡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白宇曾接触过一对80后夫妻。三十多岁的双方都是公务员,离婚没有外因,就是为了谁洗碗、谁做饭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打架,互不理解、互不信任,最后对簿公堂。
这对夫妻的小心思让白宇啼笑皆非。两人担心的是同一件事,“我今天洗碗了,就意味着今后都是我洗碗了”。
还有其他莫名其妙的离婚原因。刘政曾见过一对1989年出生的小夫妻,因为变形金刚分配不公平而诉至法院。两人对于财产分配没有异议,争吵到最后,还是为了变形金刚的归属。
坚持自我也是一柄双刃剑。特别是对于80后来说,他们是传统教育与现代观念冲击下的矛盾体。作为新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他们在相对优越的环境中成长。没有兄弟姐妹,集体生活经历少,更看重自我感受,不愿意吃亏,不轻易付出,很少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这让80后的婚姻生活暗礁重重。
在婚姻中试错
不得不承认,80后是缺乏情感经验、婚姻教育的一代。年纪轻时被阻止早恋,工作后却被催促结婚。
35岁的北京人汪波结婚时,因妻子不是他的初恋,他心里始终有个小疙瘩。
妻子曾有一任男朋友,是汪波的同事兼好友。这事是汪波婚后才发现的,两人坚称没有再联系,但深感被背叛的汪波,始终没法说服自己。这成了两人婚姻生活的一抹灰暗底色。磕磕碰碰地过了几年后,妻子出轨,两人离婚。
离婚后,汪波认识了一位90后女生。对方告诉他,自己已经有过四任男朋友了。汪波很惊讶,但这位女生不以为然,恋爱也是需要经历的,“这样才慢慢知道自己需要什么、适合什么”。“我们这一代,没有在恋爱中成长,结果直接在婚姻中试错。”汪波大为震动。
经历着改革开放的中国社会,选择和诱惑往往太多了。出轨与劈腿,成为80后离婚的一大原因。刘政说,当打个电话、吃顿饭、发条微信,可以带给自己兴奋与心跳的情感体验时,没有人会拒绝,也不会主动切断按钮。只有发展到有实质性进展时,人们才会有道德压力感,原本情感很好的夫妻,有的会向左转,回归家庭;反之则向右转,最终离婚收场。
结婚三年离婚率最高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的两位助理审判员潘庸鲁、沈燕,曾研究了2011-2012年上海某区法院200件离婚案件。这些案件中至少一方是80后,且都是申请判决离婚而非调解结案。
婚姻中有“三年之痛、七年之痒”的警示。潘庸鲁、沈燕发现,对于80后婚姻来说,这个时间已经提前。在结婚两年内申请离婚的为26%,而在三年内申请离婚的已经超过40%,至于婚姻存续七年后申请离婚的已经少之又少,仅为9%。
一个案例是这样的:一对80后在2008年11月1日认识,相识16天后结婚,然后不到一年又以缺乏了解为由申请离婚。另一位教授也曾提到,他知道的80后“闪婚闪离”的最快速度是25分钟。
“80后缺乏与对方磨合和适应的耐心,对婚姻不理性的认识和理解以及自身性格的问题,导致申请离婚的时间整体提前和人数激增。这不能不说是社会浮躁之气在个体身上的显现。”两位助理审判员这样判断。
宁夏银川姑娘孟雪,在一个月内完成了从相亲到结婚的全部过程。2014年12月初,她与前夫相亲,当月14日订婚,20日结婚。举办结婚典礼的那天,不过是他俩第五次见面而已。
婚后一周,孟雪很快感觉出不对劲:丈夫对她太冷漠了。他很少有笑容,吃饭时闷声不语。就算有回复,也常常是“嗯”“啊”一类的感叹词。除了在结婚第二天说过一次“喜欢”,丈夫再也没表达过什么情感。
2015年2月底,两人协议离婚。孟雪清楚地算了日子,婚姻维持了2个月零5天。这段婚姻带给她的唯一教训是,不随意结婚,一定要深入了解。
“因为不了解而结婚”,又“因为了解而分离”,“闪婚闪离”成为80后标榜自由和独立的标志,但正是这种草率结婚为离婚埋下了隐患。
父母成“第三者”
不叠被子、不洗衣。每次吃饭,妈妈会主动把饭盛好,放在儿子的面前。打很长时间的游戏,懒觉睡到中午12点。“看起来是个大人,其实还是个孩子。”顾良这样形容自己32岁的前夫。
80后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结婚时买房买车,婚后带小孩,几乎每件事都需要父母的帮助。在经济与心理的双重依赖下,80后独生子女与父母间的羁绊格外紧密。于是,父母越来越多地参与到80后的婚姻中来。
结婚之前,扬州女孩阎菲曾正式向丈夫说明,婚后不能与双方父母同住。她希望丈夫真正长大:他是独生子,从小娇惯,是洗澡连内裤都不会自己拿的那种。听到这个要求,丈夫不置可否。
婚后一个月,公婆突然带了行李,直接来到婚房外,就此住下。
自此,阎菲开始了被婆婆“控制”的生活。婆婆定下了很多生活规矩,时间一长,阎菲觉得自己患上了强迫症。
中国婚姻家庭咨询服务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军,将父母称为80后婚姻的“第三者”,“很多人没有所謂兄弟姐妹,遇见问题时,排解的唯一方法就是跟父母讲。然而,父母又绝对站在自己孩子这一方,一般父母牵扯进来就没有余地了,问题反而会升级”。
女儿一岁时,阎菲的婚姻最终结束了。如今,阎菲说并不怨恨自己的前夫,相反,还有点可怜他。这个在父母面前唯唯诺诺的独生子、“妈宝男”,直到上了离婚法庭还不敢自己拿主意。法官每问一句,当事人意见怎样,他就先给父母打一个电话。
离婚率高不一定是坏事。中国以前离婚率低,是因为大家迫于舆论压力、迫于组织干预或者其他原因,能够将就着白头到老,现代人反而不能。
也许有一天,等中国的中产阶层群体趋于庞大而稳定,经历了混乱、自由、茫然无助后也会最终选择回归家庭的稳定,而这时是听从自己内心的回归,我们才会感受到家庭、责任、情感的回归,才能体会到忠贞不渝的含义。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