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利用新媒体开展群众工作的思考

2015-04-29康涛

领导科学论坛 2015年12期
关键词:意见领袖政府

康涛

【摘  要】 群体性事件在网络环境中被发酵放大后,出现了一些新特征,如何有效引导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展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探讨网络热门事件来研究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内涵、诱因及新特征,提出了合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议程设置、重视“看不见的引线”——意见领袖的引导作用等防治对策。

【关键词】 网络群体性事件;政府;意见领袖

【作者简介】 熊蔷,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网络舆情。

【中图分类号】 D63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12-0008-0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深入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工作,虚心向群众学习,诚心接受群众监督,始终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一、新形势下重新思考群众工作的必然性

1. 是中国共产党性质的体现

古往今来,得民心者得天下,群众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有人认为中国共产党是靠群众而革命成功,所以今天依然要做群众工作,其实群众工作并不只是中国特色,世界上任何一个政党都必须要面对党群关系这一基本的政治问题,只不过不同类型的政党对待群众工作的态度各有不同。作为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做好群众工作的动力并不完全来自于外界压力,更是自身的本质要求,这一宗旨在革命战争年代如此,在和平建设时期亦如此。

2. 是新媒体发展倒逼的必然结果

新时期,媒体的范围已大大拓宽,不再局限于专业媒体机构与人员,传播信息的载体与平台都可称之为媒体。媒体经历了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移动客户端等发展形态,已由传统媒体转变为新兴媒体。据统计,一种媒体从出现到普及,报纸用了200年,广播用了38年,电视用了13年,而网络却只用了5年。群众越来越聚集于新媒体,新媒体理应成为党和政府群众工作的重要阵地。

3. 是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结业式上强调:是否重视做群众工作,是衡量领导干部政治上是否合格、工作上是否称职、领导能力强不强的一个基本标准。群众工作做得好不好,党与群众的关系好不好,党和领导干部是不是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党在群众心目中是否具有公信力,直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

二、新形势下利用新媒体开展群众工作的挑战与机遇

党和政府要做好群众工作,首先要了解群众在哪里。2015年5月,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信息社会发展报告2015》显示:上海、北京、深圳、珠海等31个城市信息社会指数超过0.6,进入信息社会初级阶段。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超过48.8%,网民人均上网时长达25.6小时/周。以一个家庭3人计算,网络联接着所有家庭,超过任何一个社会组织可以连接的范围,成为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平台之一。

1. 新媒体为群众工作带来的挑战。

新媒体形势下,党员领导干部如同置身于玻璃房子执政,透明、公开。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很多前所未有的状况:贪污腐败现象无处藏身,任何人随时随地都可以成为记者、上传者、传播者,群众监督无处不在,微博大V的影响力超乎想象,一件小事会在瞬间爆发成群体性事件,舆论导向难以掌控。对于这些现象,党员、领导干部多少存在不适应感。习近平总书记执政以来,从八项规定到群众路线再到三严三实,党员干部作风问题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新媒体虽是倒逼党员干部重视反腐倡廉的重要因素,但同时新媒体也为党和政府提供了出路。遇到问题不再回避,直面质疑,大刀阔斧自我改革,诚实、诚恳回应群众,及时有效解决问题方为长久之道。

2. 新媒体为群众工作带来的机遇

随着网络的逐渐普及,网络成为聚集群众最多的媒体,网络媒体不仅成为群众获取信息、表达想法的重要渠道,也成为党和政府了解民情民意、做好群众工作的新路径。一方面,党和政府作为决策者,是新媒体的直接使用者,可以不再经过庞大的组织结构而直接获得基层民众的意见建议,降低了执政成本。另一方面,群众只要有条件、有能力使用新媒体,就可以克服层层上传而消耗的时间与精力,也避免了因权力、地位、层级等差异而带来的重重障碍,可以畅所欲言。例如当前诸多的政策措施、法律法规,本着为民服务的宗旨,但发布之后却并未得到预期的好评,因为在实施过程中水土不服的情况屡见不鲜。这说明党员干部关起门来自说自话,与群众的实际需求造成脱节。在新媒体条件下,政府可以更便捷地了解民情、汇聚民智,有利于做出科学的决策、民主的决策、接地气的决策、真正为民服务的决策、群众喜闻乐见的决策,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

三、新媒体条件下如何加强群众工作能力

在新媒体这个放大镜、显微镜下,必须重视群众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高运用新媒体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1. 完善政府网络问政的常态机制

新媒体实现了信息的及时传递,可以做到资源共享,其超时空的传播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的知情权。过去群众与政府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得到改善。2014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对中国政府网站进行了一次调研,研究发现,中国68.48%的城市居民从不使用政府网站所提供的服务,只有12.3%的人将政府网站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2015年7月,相关部门普查政府网站8.5万个,其中6373个政府网站申请“关停并转”。这些数据说明,目前的网络问政大多流于形式,领导干部并未真正意识到运用好新媒体所带来的事半功倍之效果。但成功案例并非没有,陕西省合阳县人民政府网站公众互动栏目中的县长信箱、信访信箱、投诉咨询,几乎全部都是“已回复”。合阳县并没有刻意宣传,但事实胜于雄辩,群众的信任度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所谓“三分战略,七分执行”,政府网站必须建立回应机制,不能停留在发布信息的层面,重点是对网民的疑问做解答,对网民的建议做归纳,真正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2. 提高党员干部与群众沟通的能力

群众工作中,许多领导干部不善于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网言网语知之甚少,依然习惯用官话、套话来与群众交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省委专题学习会上说的:“在开展群众工作方面,我们有的领导干部甚至不会说话,有的同志自嘲:与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去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很多场合,领导干部就是处于这样一种失语的状态,怎样能使群众信服呢?由此可见,领导干部必须紧跟时代潮流,熟悉群众的话语体系,用群众语言回答群众问题。

3. 改革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方法

新时期的群众工作普遍存在“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问题。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记者与发言人,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发出自己的声音。加之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矛盾和问题大量涌现,群众热议的焦点往往会在网上形成舆论场,网民的观点极易互相影响,最终成为社会公众议论的焦点。常常表现为这样一个过程:网络发现问题、报道事件——意见领袖、大V关注——网民热议——形成焦点——事件升级——媒体报道——网上热议——事件处置——舆论平息。其中媒体报道与事件处置是党和政府、领导干部参与较多的环节,此时若发声与处置不恰当,将会激化民众的不满情绪,引发新一轮的热议,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损害党的公信力。

4. 创新党和政府做群众工作的载体

新媒体时代,手机客户端的网民,主要使用方式有三种:一是手机通信,二是搜索引擎,三是网络新闻。《CNNIC:2014年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搜索引擎、网络新闻作为互联网的基础应用,使用率均在80%以上。在这种形势下,依然依靠传统媒体如电视、报纸等已然不够,这无疑对党和政府以及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民日报》曾刊发评论:被各种信息和媒介包围的领导干部,亟须养成对突发事件的新闻敏感和价值判断,学会“新闻执政”。

总之,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正面迎接挑战、抓住机遇,才是保持党的生命力的关键。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加强新媒体建设,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加快媒体融合发展,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等几个重点。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赵刚印.群众工作[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3] 赵勇.媒体沟通[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参考文献:赵春燕

猜你喜欢

意见领袖政府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跨境电商平台的社群形成机理及作用
传播学视角下应用型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
微博动员、维权倡议与记者的利益表达机制
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管理机制研究
微信营销意见领袖培养现状研究
意见领袖在微营销中的价值体现探析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用“打包法”衡量政府投入不科学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