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文化背景下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教育的思考

2015-04-29王萌哲

理论观察 2015年12期
关键词:文化认同大学生

王萌哲

[摘 要]自“跨越式发展”战略在新疆践行以来,新疆的社会经济不断的取得了新的突破。但是同时,新疆也是一个多元文化集聚的地区,多元文化之间的相互交融与摩擦,使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文化认同上面临多重选择。加强中华文化的认同教育,是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新疆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途径。

[关键词]文化认同;中华文化认同;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7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12 — 0038 — 02

习近平在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四个认同的理论,加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1〕当前,新疆社会发展处于多元文化共处的大背景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文化选择时,受不同文化的干扰,如果缺乏理性的引导,可能会弱化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更甚者可能削弱对国家的认同。因此,强化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教育,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新疆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祖国的统一与繁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教育的内在必要性

(一)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抵制极端思想渗透

经济全球化与之而来的是文化的多元化,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文化之间因差异而导致相互交融与摩擦,文化之间的斗争与冲突也日益剧烈,文化安全也成为一个愈加突出的问题。更为严重的是近年来境内外三股势力加紧勾连和整合,对我国新疆地区青少年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与此同时,部分少数民族的大学生因对自身的民族身份比较敏感,又被外来文化干扰,如果缺乏正确的价值导向,不仅会消弱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更甚者会弱化对国家的认同。〔2〕中华文化囊括了几千年来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以此形成的各民族共同的文化信仰。以共同的文化信仰为基础,去塑造少数民族大学生正确的文化观、价值观,让其树立坚定的中华文化信仰,从而去认清民族分裂势力以及极端思想的本来面目,强化其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及对祖国的热爱。

因此,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当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价值观,强化中华文化这个共同文化信仰的认同教育。

(二)有助于增强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软实力,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

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强调了文明与文化在当今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他认为:“在未来的国家关系中,文明与文化将替代国家和意识形态,成为国际关系的主要行为者。”〔3〕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文化认同对于一个国家的文化凝聚力、向心力显得格外重要,是国家间“文化软实力”对抗的前提。文化认同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形成的前提条件,只要强化文化认同教育,才能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民族精神感召力、民族凝聚力、意识形态的整合力等等,从而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增强。大学生是先进文化的引领者,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教育,以其弘扬各民族共同创立的中华文化以及本民族文化,增强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软实力。

中华文化五千年来兴盛不竭的源泉就在于各民族对共同文化信仰的认同。当前,中国有56个民族,新疆少数民族成份几乎覆盖了所有民族,因民族历史、文化、心理等诸多差异,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和谐融洽、共同发展,是建设大美新疆的题中之义。因此,在构建和谐新疆的行为过程中,要正确有效的去处理这些差异,就必须加强文化认同教育。正如费孝通处理民族关系的四句名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4〕和谐的民族关系,是在共同的文化信仰与文化认同基础上,各民族相互尊重、相互认同、相互借鉴而形成的。中华文化是在各民族在各自文化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共有文化信仰。因此,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教育,是增强少数民族文化创造力与活力,提升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和谐的民

族关系的题中之义。

(三)有助于促进新疆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2013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提出,为新疆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建设人才,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力量,因此,就必须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专业技能,培养他们对祖国、对民族、对家乡的热爱度。少数民族大学生坚定的文化信仰,有助于自身素质与能力的提高,更对新疆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强化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的外在行为考量

(一)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渗透在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着文化导向的作用,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动力。新疆地区的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以民族文化、民族信仰为基础,在此基础上以新疆高校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建设优良的校风、学风、教风为主要目标,积极开展并创新校园文化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为强化中华文化认同奠基。近年来,新疆各高校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也愈加重视,如新疆师范大学举办的“昆仑名师讲坛”以及石河子大学的“未名山大讲堂”,很好的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其次,学校中各类社团,以先进文化为引领,组织了各类弘扬中华文化的实践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也强化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应从两方面着手,首先,应在校园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弘扬传统的中华文化,增强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其次,要结合民族地区的特色,举办各类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动,加强各民族大学生的相互交流,深化文化认同,以其强化国家认同。

(二)找准文化认同教育的着力点,处理好“多元”与“一体”的关系

文化认同教育不能盲目、毫无目的性。在文化认同教育中,应考虑到主体独特的文化素养以及所处的文化环境,适时的、有针对性提出强化文化认同教育的具体行径。因此,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认同,就要找准文化认同教育的着力点,处理好民族文化多元性与中华文化一体性之间的关系。文化认同的教育应从以下几个几个方面去着力:首先,要加强对本民族历史文化及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认同教育。其次,要加强党的民族宗教理论政策的认同教育。再次,要提升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5〕文化认同教育在找准着力点的同时,更应该处理好中华文化“多元”与一体性的关系。历史悠久、繁荣昌盛的中华文化,是各个民族文化相互汇聚、相互融合,在历史岁月的积累中塑造出来的,是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的成果,体现了各族人民的智慧与才华,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中华文化包含了各民族的特有文化,体现着其独特的气息与魅力,各民族文化相互联系,相互融合,构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新疆少数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同样属于中華文化的一部分,是不可分割,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三)拓宽文化认同教育的渠道,加强机制创新

多元文化背景下,文化环境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的特征,少数民族大学生身处这样的文化环境中,难免会造成其文化选择与适应的困境。在此前提下,就要对传统的文化教育的思维、观念进行扬弃,同时,要以新的观念、新的思维去注入其中,加强机制创新,拓宽教育渠道。加强机制创新,应该从两方面去着手:首先,要适时推进少数民族教育的“双语”教学手段。语言和学习环境是改善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认同的基础,因此,推进“双语”教学,是文化认同的重要路径。其次,要着重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增强社会实践活动。〔6〕高校在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同时,不能忽视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功用。新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及现代化建设中的成果,是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资源,应组织和带领学生通过参观、考察等多种渠道去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以强化其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三、结语

文化认同个体发展的根基,更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强大的基础。在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进程中,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认同的教育不可忽视。文化认同教育不仅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个体发展具有指示作用,同时,对于各民族之间的团结进步、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当代价值。因此,要以中华文化为引领,积极有效的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个体正向认同,祛除消极文化对其的内隐影响。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EB/OL〕.http://news.youth.cn/gn/201405/t20140529_5284846.htm.

〔2〕卢燕喜.新疆高校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教育的探析〔D〕.新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3〕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

〔4〕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5〕〔6〕王霞.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教育探析〔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2).

〔责任编辑:张 港〕

猜你喜欢

文化认同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海外新华侨华人社团与国家“软实力”建设研究
基于文化共生视域的民族教育发展路径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
试论香港电影中的“九七情结”
文化认同对京津冀地区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影响分析
美国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认同焦虑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