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倪云林迂癖对其绘画图式的影响
2015-04-29刘泉
刘泉
摘要:本文试从倪云林迂癖的性格特质对其平淡萧疏空寂、孤冷的画貌图式产生的影响的角度分析倪瓒的绘画图式特质。
关键词:迂癖;图式;程式化特征
一、倪云林的生平和其性格的养成
倪瓒 原名珽(1306-1374),字元镇,又字玄瑛,号云林,他题画时用云林二字最多,元四家之一,也是元四家中艺术造诣最高的。倪家为江南巨富,倪瓒幼时其父早亡,靠其兄教养,倪云林在23岁之前过着富裕的公子生活,衣食无忧,不问世事,自幼对钱财不以为然,其诗《睡起》中云“睡起晴云满涧阿,牛羊夕日下南坡。浮生富贵真无用,政似纷纷蚁一柯”[1]。因家中筑有清閟阁、云林堂,蓄藏书画真迹千卷,云林自幼唯读书操琴,研习诗文书画,欣赏古玩,接待四方文艺之士,养成了他孤傲的性格。至元末,官府日益腐败,租税益重,农民起义,他再也不能宁静的生活下去,只得分散家财遁入太湖,过着“扁舟箬笠,往来湖泖涧”的漂泊生活。
二、倪氏图式的标志性符号特征
(一)“一河两岸,三段式”有眺望感的构图格局,是倪瓒山水画中主要的程式化表现。
他的很多作品,如《六君子图》、《隔江山色图》、《容膝斋图》、《江亭山色图》、《渔庄秋霁图》、《溪山图》、《空斋风雨图》、《秋庭嘉树图》等等都是这样的构图形式,从倪瓒40多岁到晚年更是延续着这样的程式化构图样式。
前景画坡沱和疏林杂树,用笔枯淡,常加空亭孤立,中景为空阔的湖水占据画面的主要画幅,远山置于画面的最上端,意境空阔萧索。亭子清溪上,疏林落照中。怀人隔秋水,无往问幽踪。”[2]他用画面中大量的留白隔出了画面的幽踪,倪瓒有诗云:“他不画名山大川,画的取景都是他弃家浮游时太湖地区的小景。在画的空白处常用工致的楷书题写诗词,书法风格近乎晋人,萧散清逸,与诗画配合相得益彰。
(二)“空亭”的出现,是倪瓒图式中独具一格的符号标志。
云林的画作中,有很多都以“亭”命名,如《松林亭子图》、《江亭山色图》、《松亭山色图》等。董其昌评云林《幽亭秀木图》说:“亭下无俗物,谓之幽。木不臃肿,经霜变红黄叶者,谓之秀。”[3]亭乃停也,是供人休息之处,只有顶部,无四面墙壁,是“空”的,云林将人的居所换画成江边寂寥的空亭。由此说明:人是匆匆客,并无固定居所,漂泊的人生没有可停靠的港湾,这岸边的空亭也诠释了倪云林空寂、孤冷的内心独白。
(三)“折带皴”造就着倪瓒寒林幽远的意境之美。
“折带皴”是一种用侧锋卧笔向右行,再转折横刮,向左行可逆锋向前,再转折向下,这种独特的山石皴法是倪瓒开创的,并对后世山水有着深远影响。倪云林的画注重用笔,几乎没有成片的墨,他善用侧笔枯墨写出枯树和秀石,不见确定的线条,倪瓒在《云林画论》中说“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4]他的山水不同于宋画讲究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他的绘画注入了更多的主观意识,用这种笔墨方式表达“似与不似”之间,书写了他胸中山壑,用这种特殊的山水技法营造出倪氏独有的寒林幽寂的意境之美。
三、倪氏迂癖性格对其图式的形成的影响
倪云林画风的形成主要受他精神状态和修养所致。
倪云林的前几代皆是隐士,在兄弟中排行最小,幼时靠其兄教养,衣食无忧,从不过问世事,因此的在生活中养成了他清高、孤傲、优雅避俗,爱洁成癖的性格。
他的生活“洁癖”影响着他的精神“洁癖”,乃至他的艺术世界中也映射出“洁癖”之面。在他的画作中多呈现一河两岸式的构图,而图中的景物的陈列也很简洁,前景的坡沱、几株杂树、和空亭,中景的湖水用大面积的空白留出,远景的远山置于画面的最顶端,画面显得简洁、空寂,他的画常常落款后甚至连一枚印章也不用,他的画作很少设色,个别上色之作也是略施淡赭,显现萧疏空灵、简单超逸的风貌。
倪云林中年因家境变故遁入太湖,长期过着隐逸的生活,他的孤苦、茫然、空虚、无欲、不卑不亢的精神境界也影响着他的艺术格调。他的夫人死后,他不仅怀念亲人,还怀念家乡,使这位历来不问政治的人似乎骨气比以前更硬,他不仅拒绝和明统治者的合作,不与达官贵人来往,也不给他们画画,而且似乎有些敌意。据说,当时有一个自称军阀张士诚的弟弟张士信,听说倪瓒的画画的很好,派人带绢向倪瓒求画,倪瓒撕毁绢素,大怒道:“倪瓒不做王门的画师!”后来张士信乘舟游览太湖冤家路窄的碰上的倪瓒,派人强行把倪瓒带到他船上百般辱骂自觉不解气,又把倪瓒暴打了一顿,可倪瓒一声不吭,宁折不弯。事后有人问其缘由,倪瓒说:“一出声便俗气了。”
他的这种不卑不亢也影响着他晚年的画风,在他晚期作品《虞山林壑图》中笔墨不像以前那样清爽、洁净,笔法上比以前厚重,墨法上较以前浓郁,出现了擦笔、拖泥带水皴。在《春山图》中其用线细而硬,增加了苍老劲健之感。而图式上景物的添置也比之前的画作繁密。《春山图》中,画作横幅,画水中一山,云气缭绕,山前一柳,一杂树,两颗劲松,远处三座小山相连,不像以前那样高远、幽寂,而是隐于前面大山之后,有空间感。而《虞山林壑图》中水中增加了左右两处汀渚,还有一组杂树,两岸的山峰和坡石以及五株树也比以前繁密的多。一般画家到了晚年,画作多变简、变淡、笔法更圆润,但云林例外,在他中晚期作品中多显现萧疏空灵、简单超逸的风貌。
倪云林山水图式中再现的淡泊名利的超脱,不像陶渊明在贫寒中追求菊花般清苦的高洁,也不像与他同名为元四家之一的吴道人,已退避世俗来释怀自己在政治上的挫败、孤独,“日与渔樵为侣,萧然自适余生”[5],更不同于中国传统隐者想封建礼教反抗。同样表现的是隐士,倪氏在艺术上和思想上更多的再现了他淡泊、清逸自持、超凡弃俗,保持着一种一而贯之的贵族式的优雅和诗意人生。
【注释】
[1]倪瓒.清閟阁遗稿,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95册)[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
[2]《松亭山色图》题识,《珊瑚网》卷三十四名画提拔十
[3]《画禅室随笔》 卷二《幽亭秀木图》
[4]《元代书画论》 倪瓒.《云林论画》
[5]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文渊阁四库全书(总第829册)[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参考文献】
[1]潘运告.元代书画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2]薄松年,陈少丰,张同霞.中国美术史教程[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3]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4]朱良志.南画十六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