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青海——青海省情教育读本》选摘
2015-04-29
第五节土族纳顿:世界上最长的狂欢节(下)
接下来是“三国戏”。这是在三国故事基础上重点表现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吕布的面具舞蹈,共三出。一般包括“五将”“三将”“官舞(关舞)”。其中,“五将”是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吕布五人同时着武服上场,表现征战过程。“三将”讲述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战吕布的故事,整个舞蹈最后在吕布被斩的场景中结束。
面具舞的最后一场是“杀虢将”。一开始,杀虢将头戴面目狰狞的牛头面具,身穿战袍,手执双剑,被大家用梯子抬着出场。后面有两个女性打扮的人左手拿一面具,右手拿纸扇或柳梢导引,到场中时跳下梯子,以屈膝跳、蹲身挥舞双剑绕场一圈后,蹲于上首。猴、豹、牛、虎等角色都裸露上身,只斜搭一条红色或黄色旗子象征兽皮。表演中,猴到杀虢将前递交援救信,意在请求他帮助牛消灭老虎。杀虢将起身在场中挥舞双剑,在紧锣密鼓中以特有的舞姿追杀老虎后,表演结束。
法拉面具舞结束后,开始跳“法拉”。法拉是神的代言人,上场后直奔神轿,在激烈的锣鼓声中,很快进入癫狂的神灵附体状态。此时,法拉先伸手要“签子”(一种铁制的长约15厘米、宽约0.5厘米、厚不足1毫米的法器),等拿到签子后,就用签子穿透双腮,并进行“吩咐”(即神的指示),众人高声应和。之后,在众牌头及庙官等人的侍候下“回马”(请求神灵脱体结束活动),恢复常态。然后,本村的牌头等将二郎神轿抬送一程,交给下一村的牌头,将二郎神轿请至他们的会场,将本村的庙神请回庙里安置,会手队伍(客队)亦将庙神抬回自己的庙中。纳顿当天的活动到此全部结束。
二郎神纳顿中,供奉最为普遍的神祇是二郎神,在活动中表现出当地民众强烈的二郎神崇拜观念。在当地人民心中,二郎神是最高一级的神,其神威无比,各村庙供奉的庙神威力均在二郎神之下,所以有些人称二郎神为“三川的总神”。当然,各个村落皆供奉有自己的庙神。纳顿供奉的神灵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掌管天上风雨,庄稼丰歉。这应是土族先民完成从牧业转向农业的生产方式以后,祈求风调雨顺心理的直接反映。
纳顿是民和地区土族人民最隆重、最热烈的节日和文化娱乐活动,也是人们访亲探友,商议子女婚嫁,调解邻里纠纷,相互交流生产、生活经验,学习和传播新思想、新知识的大好时机。纳顿节同时也是人们认识土族历史的“活文献”,它形象地表述了土族历史的发展进程,表现了该民族由游牧生活转向农耕生产的历史过程,这对于从事土族历史、宗教、文化艺术、生产生活、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青海土族纳顿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