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地产项目违法能挖出多少“蛀虫”
2015-04-29
作为当前全球第一建筑大国,我国每年新增建筑面积超过20亿平方米,新建房屋占全球一半以上。记者日前在调研中发现,我国建筑几乎在从规划设计,到施工使用,再到拆除和废弃物利用的每个环节,都存在巨大的资源能源“浪费黑洞”。不仅如此,我国房地产项目违法违规现象也不少。
房地产开发商很“任性”
据河北省住建厅介绍,2011年以来,该省共开工房地产开发项目3386个,存在违法问题的有2079个,违法比例达61.4%。其中,河北省会石家庄市违法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比例高达93.8%。目前,河北省正在开展全省房地产开发建设违法行为专项整治,预计在6月底进行验收。
虽然我国房地产项目违法违规现象不少,但一个省份、一个城市的违法项目比例如此之高,还是不免令人震惊。这说明当地房地产开发商很“任性”,相关法律法规未能有效约束他们。根据相关制度规定,开发商预售商品房时具备五证才算合法,即《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证》和《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然而,上述报道披露,有的项目未取得相关证件就擅自开工建设,有的违反规定批少建多、批低建高,有的则违法擅自预售。也就是说,不仅违法项目比例惊人,而且违法问题也很多。
从报道来看,河北省超六成房地产开发项目违法,石家庄市超九成项目违法,这是全面自查得到的。如果不是各地自查,而由河北省住建厅直接摸底,或者监督各地互查,地产项目违法比例和问题会不会更严重?
一个城市违法房地产开发项目高达九成多,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忧思。在一个成熟市场,即使某些开发商想违法也难以得逞,一是有市场监管者“在场”;二是竞争对手之间会形成监督;三是违法要付出巨大成本。以此来看,石家庄的楼市距离成熟市场还很遥远,不仅监管不力,而且违法成为一种传染病,在企业之间流行,开发商也敢于藐视违法成本。
因此,如何整治已经发现的违法问题,对当地有关方面是不小的考验。
其一,能否对所有违法项目严格依法惩罚是一种考验。对于房地产项目违法问题,我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法律有明确规定,房地产执法部门能否严格执法,还有待观察,特别要警惕在处罚过程中出现“人情执法”、“关系执法”等问题。
其二,从房地产项目违法问题中能挖出多少“蛀虫”是一种考验。房地产是我国腐败高发领域之一,很多开发商之所以敢违法,是因为有某些官员在背后“撑腰”。因而,专项整治工作的重点之一应该是去发现腐败线索,挖出项目违法背后的所有“蛀虫”,依法惩治腐败。
其三,能否对所有失职、渎职官员“一网打尽”也是考验。这么多项目在监管者眼皮底下违法操作,当地监管者不可能看不见,是不是看见后不作为?可以说,在每个违法项目背后,都有一个不作为的职能部门,而每个不作为的部门中,都会有不作为的官员,必须严惩不作为和违规违法的官员。
河北省此次能主动对房地产市场违法问题“揭丑”、“开刀”,值得充分肯定。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发布的通知也要求,对在专项整治及今后日常的监管工作中,干预、插手房地产开发项目的领导干部,要依法依纪追究责任,这样的态度也值得赞赏。我们希望住建部和其他地方政府也能鼓足勇气,狠治房地产开发违法。
规划设计贪大求洋
除了房地产项目违法问题多,建筑规划浪费问题也极为严重。专家认为,在我国许多地方,任意改规划、树地标、建广场,这样的重复建设带来的浪费无法估计。一些部门不尽合理的规定,更进一步加深了规划的铺张。“有的部委规定,建大学至少要占地500亩,这让一些土地紧张的地区难以承受,也导致了规划被动浪费。”一位地方规土部门负责人说。
贪大求洋已成为国内许多建筑设计的通病,一些城市追求地标建筑的标新立异,高价买外国设计方案,重奢华、讲排场、大量使用昂贵建材、无谓扩大景观面积、盲目追求外观新奇而大大提高造价。
“中国远没有富到可以成为外国建筑师‘试验田的地步,有些工程造价几十亿,中国施工方的利润少得可怜,而外国设计企业却开出总造价10%以上的‘天价,远远高于2%的行价,带来的还是怪异设计导致的造价成倍上升。”建筑专家、上海城建副总裁吴杰说。
“许多地方政府热衷于地标建筑,审批时由政府和相关部门领导集中审批,基本是只看相片和外形,基本不考虑是否绿色节能。而在国外,业内专家最有发言权。”上海一位建筑规划设计院的院长说。
由于长期依靠粗放发展模式,我国建筑业施工环节中,从水、电、能耗到人力资源,再到时间成本,浪费都极其严重。上海市建管委主任汤志平说,我国建筑结构标准依然存在“肥梁胖柱、傻大黑粗”的问题,“由于设计施工精细化程度不高,为了确保结构安全,我国建筑存在建材浪费问题,一些国内机场遮雨棚建造巨大,用钢量惊人,远超出实际功能的需求,完全是浪费。而且现在钢筋强度、混凝土强度已经大幅提升,根本无须过度消耗。”
上海城建集团科技部主任林家祥说,我国建筑施工过程中资源消耗大,浪费不胜枚举:比如施工常用的建筑模板,一般只能用三四次,技术最好的工人也只能用七八次,带来巨大的木材浪费;由于普遍采用现场加工方式,施工中钢筋、钢材及其它原材料在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损耗和短料,仅这一项原料浪费就在3%以上;再如施工安排不科学,导致大量非必要运输产生巨大浪费,加上现场施工周期长,为交通、环境带来长期影响。
畸形政绩观与GDP追逐症
由于规划设计的不科学和施工的粗放,有的地方出现不少“短命建筑”。
我国建筑“短命”长期备受诟病,经分析其往往是两种原因造成:一是由于建筑标准过低或质量不高,缩短了使用寿命,如此前浙江奉化一座房龄仅20年的居民楼坍塌造成多人伤亡,为我国建筑质量敲响警钟;二是由于规划调整、经济利益驱动、追求GDP等因素,对正常使用的建筑物拆除,人为缩短了建筑寿命。
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总裁张桦说,我国某些建筑的寿命连欧洲国家的1/4都不到,很大的问题就是“长官意志”人为拆除,不但破坏了城市的肌理,而且造成巨大的浪费。
“老旧建筑结构整修、功能改造都是主流的做法,欧洲、日本都是如此,很多建筑通过功能调整焕然一新,如上海外滩著名建筑群,几乎都经过加层、整修、改造,照样可以使用上百年,而我们新建建筑却如此短命,值得深思。”
由于畸形政绩观和GDP追逐症的影响,国内城市大拆大建成为普遍现象,据统计,我国每年老旧建筑拆除量已达到新增建筑量的40%,远未到使用寿命限制的道路、桥梁、大楼被拆除的现象比比皆是,带来的浪费尤其严重。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如松说,中国建筑过剩在局部已经显现,最大的浪费在于大拆大建,一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成的建筑已经开始推倒重来,虽然创造了大量的GDP,但浪费代价是巨大的。
“欧洲从华沙开始尝试传承历史文化的旧城改造,以整修改造为主而不是盲目拆除,后来传递到布拉格、维也纳等许多城市,既经济又文化,跟我们大拆大建的‘豪气迥异。”
目前我国每年建筑物拆除量高达数亿平方米,然而资源价值极高的建筑废弃物利用率却极低。仅在上海,每年建筑废弃物总量就达到2330万吨,其中30%左右(约700万吨)是废弃混凝土,但这些最具有资源化利用价值的废弃混凝土大部分仅作填埋或初级利用,浪费了巨量的建材资源。
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司副司长李静说,实际上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的技术已经很成熟,制造出的建材性能也非常好,但由于成本稍高,造成大量被弃用,大量“变宝为废”造成浪费不说,很多地方还是仅顾眼前利益,违规使用黏土砖,破坏生态环境,情况十分严重。
(《中国青年报》、《经济参考报》2015.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