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战略敲定,纺企充电热身
2015-04-29李晓慧
李晓慧
2014年,中国境外投资总量第一次超出外资引入,被称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元年。中国企业大规模“走出去”将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预计在未来10年仍然处在10%以上的快速增长通道,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开始放眼海外。这其中,纺织企业既是“首发阵容”中的团体之一,也是未来“走出去”的生力军。
日前,在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春夏)博览会期间,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市场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上海国际商会和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境外投资系列讲座”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名誉会长张延恺出席并作了致辞,会议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副会长林云峰主持。
在会上,张延恺从行业整体发展的高度分享了他对纺织行业跨国布局的观察和思考,他介绍:“从宏观上看,中国纺织服装业已经进入跨国布局新阶段。”
同时,他强调,纺织服装行业的全产业链比较优势和竞争效率受到了严峻挑战,因此,产业要以全球视野进行高效的跨国资源配置,巩固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制造优势和市场份额,并努力提高价值链地位。这不仅是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发展壮大、保持资本增值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国纺织行业成功应对国内外各种挑战、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建设纺织强国的重要途径。
林云峰对《纺织服装周刊》记者说,纺织企业“走出去”有着自身的特点,除了个别行业龙头企业,大部分走出去的纺织服装企业每个个体的海外投资、并购等行为的投资体量相比较而言不算很大,运作成本的限制因素使得对著名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的运用较少。
他表示,很多纺织服装企业的海外投资行为都可以说是“自助式”的,困难不少,尤其目前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走出去面临的各种难题,也让企业感到压力重重。也正因如此,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才会组织系列专业讲座,组织实地参观考察和洽谈对接,更好地帮助企业走出去。
会议专门邀请了在海外投资并购、跨境争议解决以及企业融资方面有较为丰富实战经验的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吴明律师,为企业解读了境外投资的最新金融政策;邀请来自普华永道上海企业购并服务部的合伙人鲍海峰,为企业梳理了东盟国家的投资环境及投资并购的流程和风险防控。
此外,天虹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郭珉为大家介绍了天虹成功投资越南的经验,希望国内纺织服装企业能降低“走出去”风险、提高海外投资的成功率。
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吴明:金融政策带来走出去“绿灯效应”
资本的加速“走出去”也离不开政策的“绿灯”效应。吴明在讲座中首先对境外投资的最新金融政策进行了解读。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家陆续出台各项支持企业“走出去”的相关政策,尤其是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央将“走出去”作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举措,明确提出要“扩大企业和个人对外投资,确立企业和个人对外投资主体地位”。
在这样的政策方向下,2014年4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境外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对一般境外投资项目实行备案制。10月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再次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在新公布的《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4年)》中,新的政府核准投资目录对境外投资项目大幅松绑。12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三措施加大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力度,推动稳增长、调结构、促升级。重大利好政策的密集出台,都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内,对外投资将拥有更好的国内环境和政策支持。
企业一旦决定要“走出去”,那么,在融资、外汇、利率三个方面把握好海外投资的风险管理关键点至关重要。在融资方面,首当其冲的风险便来自融资限制,纺织企业资产负债率高,基本在60%80%之间,银行往往不愿意贷款;担保条件不合格,中小企业占比达99%;上市困难,融资渠道太单一,只能依靠社会小资本的投入。
而在外汇风险中,汇率的变动时刻都对企业的投资方式产生着重要影响,而产生外汇风险的原因又是多方面的,既有企业层面的由企业外汇交易、会计折算、自身经营引发的风险,也有来自国家层面的对外汇收支管制、资本输出入管制、汇率管制等带来的巨大风险。
利率的上升与下降给企业带来的风险更自不待言。
吴明建议,企业必须具备风险管理的意识与能力,在制定和执行融资方案、外汇管理过程中,应全面评估政治和政策风险,可以利用政治风险机构对投资目的国的政治、法律、社会环境进行系统评估。近年来我国也在尝试建立国家风险体系,针对中国企业最关注的60个国家,中国出口信誉保险公司均有发布国家风险报告,此外,企业也应与国家驻外机构加强沟通。
在应对利率变动时,最有效的方法是充分利用境外投资保险。世界银行集团下的多边投资担保机构提供投资担保,美国的海外私人投资公司,日本的通商产业省贸易局,德国的信托检查公司和黑姆斯信用保险公司等都提供相应的保险服务。
他还强调,对金融工具的运用只是一方面,而实现投资分散化与融资多元化,选择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产品分别投资,在投资的方式上选择合资或者合作经营的形式等都是有效应对风险的方法,此外,提高当地雇员在公司的比例,采购东道国的产品,走本土化经营道路,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也不可偏废。
普华永道上海企业购并服务部合伙人鲍海峰:构建海外并购风险“防控屏障”
伴随着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的不断加快和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踏上了境外兼并重组之路。中国投资者更为青睐拥有先进技术和品牌的成熟市场。2014年,中国大陆企业对东南亚地区企业并购交易数量为26宗,成为第四重要的并购交易目的地区,其中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和泰国是东南亚最热投资目的地,2014年中国大陆企业对东南亚地区企业并购交易金额仅次于美国和欧盟地区。
海外并购中有很多常见问题,过程非常具有挑战性,需要专注和持续的努力。企业并购并不是企业战略本身,而是实现企业战略和提升股东价值的手段之一。
鲍海峰强调,企业在海外并购前首先应该思考的是,倾向于获得哪一种资源?技术品牌,还是海外市场和海外生产能力?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其实隐藏着巨大的随机性与投资风险,譬如,资源型并购需要时刻关注资源价格及预期走势,以定夺交易价格;技术与品牌型并购中,无形资产是否包括在交易范围之内?合资时合资方有何诉求?如果并购主要看重的是海外市场和海外生产能力,那么,原有的管理层是否留任?对已经陷入困境的目标公司,应该如何采取措施?交易各方的利益以何种原则分配?
在想清楚一系列前提问题之后,投资方还需要对并购方式作出选择,而招标方式和协议方式作为两种基本的海外并购手段,可谓各有利弊。招标方式有着相对固定的流程,但耗时较长,项目管理比较复杂,交易成本较高,在潜在收购方中产生竞争,可能实现较高的收购价格,且只适合大型项目,有足够的操作时间;相对来说,协议方式相对灵活,可在短时间内完成,交易成本较低,适用于各类项目,但针对少量已知的收购方,市场中可能还有未知的出价更高者。
在海外并购的过程当中,每个环节都会产生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鲍海峰表示,总体来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是,并购交易完成所需的时间较长。一般海外并购项目经常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机关审批,会导致海外并购交易项目花费过长时间,且导致交易的不确定性增加。
另一个显而易见的挑战是,中外文化差异和公司治理差异将是沟通的重要障碍。这种差异还体现在双方对交易流程的理解不一致。例如,因所处的法律、税务和财务监管环境不一样,双方对并购交易流程的理解可能有所偏差。
对此,鲍海峰建议,购买方必须首先对被投资东道国进行专业、详尽的调研,更好地了解、发现和评估海外投资可能会面临的风险及影响,降低未知风险的存在。
天虹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郭珉:“体验考察”提高投资成功率
2014年11月,天虹海河工业区投资兴建。这是天虹集团在越南投资兴建的第一个大型工业园区。在此之前,天虹集团已在越南投资新建两个大型生产基地,分别是位于越南同奈省仁泽工业区的天虹仁泽股份有限公司和位于越南广宁省芒街海安工业区的天虹银龙科技有限公司。天虹的“走出去”历程从九年前开始,在一个并不成熟的环境中,如何顺利建成数量多、规模大的现代化纺织企业,并实现良好运作?这正是郭珉想与业界人士分享的主题。
郭珉表示,天虹能在越南顺利建厂,其实并没有诀窍。九年前,当天虹人第一次踏上越南的国土时,也对那里充满陌生。如果说最值得推广的经验,那应该是天虹对越南做了非常充分、详尽、接地气的“体验式”考察。天虹的领导人在越南租住普通民屋,一住就是一两年,对当地的民风、传统、思维特点等都有了非常真切的感受。这些看似无形的经验积累,让天虹在管理中采取了得当的措施,总结出一套有效的管理方式。据介绍,天虹给当地员工配置了职工宿舍、食堂以及免费的医疗等一系列职工福利。与此同时,还聘用了当地员工进入到管理层,使管理更加高效。在2014年5月12日的越南排华打砸事件中,天虹仁泽的中方人员全部撤离到了国内,但是工厂在停工仅两天后就由越方管理人员主导完成恢复生产的工作。这是非常让天虹人骄傲的管理案例。
在分析多数企业国际化步伐迟缓的原因时,郭珉表示,内地企业起步较晚,国际化步伐滞后于欧美、日本和港台企业,大部分本土企业缺乏国际化视野、认知和决心,本土企业国际化的成功经验又十分匮乏。
其实,也正是国内企业“走出去”的强烈需求和自身不足,让天虹看到了兴建工业园区的机遇。天虹在越南所形成的最为核心的竞争力,便是整合了产业链,完善了配套设施,实现了供应链管理的上下游一条龙。天虹兴建产业园,目的是将自身经验“复制”到产业园区当中,为其他走进越南的企业提供了一块相对“优越”的滋生土壤。
郭珉表示,园区的发展愿望是打造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纺织服装产业平台,实现精益园区、智慧园区和生态园区的三位一体,以此来强化中国纺织产业的海外基地,为企业顺利“出海”创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