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后记:语文教学研究的一座富矿
2015-04-29康海群
语文教师的备课笔记往往附有“教学后记”栏目,但在教学检查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蜻蜓点水,留下不痛不痒的只字片语;有的教师在上级检查前突击东抄西摘,凑些文字糊弄检查;有的教师则干脆置之不理,留下空白……如此等等,起码说明了这些教师缺乏研究的眼光以及积累素材的意识。其实,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后坚持写教学后记,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对于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大有裨益。笔者就非常注重教学后记的写作,一课一得,得得相连,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竟也从“教学后记”这座富矿里淘出不少教学的“真金”。
一、记录成功点,让收获激活思维
每堂课的教学总会有让我们产生获得感的地方,比如某一个教学环节的巧妙设计,某一种教学方法的有效实施,某一组师生对话的精彩演绎……课后,将这些教学成功之处及时记录下来,日积月累,点滴经验终将汇成智慧的海洋,碰撞出思维的水花,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苏教版中年级语文教材有6篇文章明确提出了“复述”的要求,首篇是三年级上册第8课《蒲公英》。我在教学生复述《蒲公英》一文时,发现有的学生对文章的思路理得不清,在故事的紧要处卡壳了,就引导他们看板书,理思路,忆情节,畅表达,这样学生就觉得复述并非难事。我在教学后记中写道:“以往语文教学中凡涉及到复述,绝大多数老师都把它作为阅读课的附属品一掠而过,而且课堂往往成了一两个能说会道学生的表演场。正确的复述教学思路应该是在师生的话语权平等的前提下,教师按照课标的要求,尊重文本,遵循低坡度原则,进行有计划、有系列、有步骤的教学,让学生想说,敢说,能说,乐说。这样,学生的复述才会个性张扬,异彩纷呈。”根据《蒲公英》复述教学的实践以及其它课文复述教学中有关复述方法、复述评价等方面的探索,我还撰写了《让复述也绽放精彩》一文,在全国“凤凰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实验暨语文课程改革优秀论文评比活动中获一等奖,并发表在《七彩语文·教师论坛》(试刊号)上。
成功之处在于发现,在于积累,在于运用,更在于突破。将教学中的这些闪光点及时记录下来,就会成为成功之母。
二、 记录失误点,让缺憾化身美丽
老子曰:“大成若缺。”教学中出现失误是正常现象,关键是教师要有容错的心态,要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智慧与能力。
有一年我教一个毕业班,期末考试前两天的下午,我去上复习课,准备评讲一下刚做的一张综合试卷,但紧张的复习已经使孩子们很不耐烦了,整个教室一片喧腾。好不容易安顿好纪律后,小琪居然拿出了乒乓球,左右开弓,用力往上抛,接住再抛……我三番五次用眼神制止,他依然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我不禁怒火中烧,大步流星地走到他身边,伸手去要他刚才玩弄的乒乓球。他的两手拽得紧紧的,死也不放,我使劲去抠,球被抠瘪了,霎时,小琪伏在桌上号啕大哭。我忍无可忍,一把将他拉到讲台前,他站在那儿,又狠狠地把老师坐的长板凳掀翻在地。我突然意识到这样僵持下去只会使事态变得越来越严重,冷静下来的我做出了让步,叫他回到座位上去。他愤愤然走上座位,背上书包做出赌气要回家的样子,但没有挪动脚步。我竭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如果不做出让步,说不定他就会冲出教室,不但这堂课彻底泡汤,而且会激化矛盾,甚至可能使他产生厌学情绪,继而逃学。但让他站着总不好,我想还是给自己找个台阶下,情急之下,冒出个问题:“小琪,你是从哪个学校转过来的?”说实话,我问这句话的目的是出于震慑的需要,因为我们班有很多学生是刚从外校转过来的,其他老师经常警告他们:不好好学,就回到原来学校。这招在短时间内还是挺灵验的。没想到的是,小琪瞥了我一眼,理直气壮地说:“我原来就在这儿上的。”我话锋一转:“既然一开始就在这里上学,那你能说出我校的校训吗?”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尊师爱校,乐学守纪!”他的嘴角动了动。“那你做得怎么样呢?”理亏的他似乎知道了自己的错误,低着头不做声。
继续上课,不一会儿,我看见他座位上没人了,跑过去一看,他蹲坐在地,眼睛直直地盯着我,嘴里不停地念叨:“请你赔!”可以看得出,我刚才的冲动导致他的心爱之物毁坏使他耿耿于怀,伤心不已。脑海中迅速检视刚才自己的言行,觉得确实处理不妥,多年的教育经验告诉我,老师要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的错。我走到讲台边对着全班同学说:“我要为刚才的行为郑重地向小琪道歉,由于老师的情绪失控,掐坏了小琪的乒乓球。同时我也希望大家上课遵守纪律。”大家怔怔地看着我,教室里一片寂静。
我在当天的教学后记中写道:“明朝吕坤在其著作《呻吟语》中有一句话:‘有过是一过,不肯认过又是一过;一认则两过都无,一不认则两过不免。犯了错,无论是谁都要坦诚认错,用不着回避,更用不着信誓旦旦做回天无力的辩解,老师更应如此。”
第二天上课,小琪坐好了,开始认真听课。在大家自读课文的时候,我踱到他的座位旁,悄悄地把嘴凑到他的耳边,轻轻地说:“好样的小琪,原谅老师的鲁莽。相信你是不会跟老师计较的,也一定能考出好成绩!”他低着头,羞愧地说:“老师,我也做得不对。”
第二天考试之前有一段复习语文的时间,我早早地来到学校,小琪也来了。以往他来了之后,总是傻坐在位置上,书都不翻开,而那天我却看到他在认真读书了。两天后,期末成绩出来,他考了92分,是个不错的成绩。考试中成绩优异的同学,我奖励他们每人一本书。小琪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我也要!”我笑嘻嘻地把挑好的书给了他,他心满意足地欢蹦而去。
我将发生的这一切以《退一步海阔天空》为题写成文章发表在《教育导刊》上。它使我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组织教学,还是教学设计,抑或知识授予,出现问题要及时、科学地解决。只有善于把教育教学的缺憾转化为教育教学的契机,才有可能实现从“山重水复疑无路”到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跨越。
三、 记录疑难点,让困惑引导实践
有时,我们在备课中没有充分估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课堂教学没有设计有梯度的教学环节,教学重难点就不能很好地突破,给后续教学带来障碍,这类疑难问题在教学中俯拾皆是。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习作《菊花的观察》,讲述了小作者非常喜欢菊花,对菊花进行了简单的观察,从中发现了菊花的用处。我和学生一起在赏析了文章的内容、结构以及写作方法后,让学生也写一写自己观察到的菊花。学生尽管学了范文,但真要他们写,却很为难。我在教学后记中记下了课堂观察所得:“学生没有进行实际观察,写作时抓不住菊花的外形特点,语言枯燥、乏味。课前没有搜集整理有关菊花用处的资料,写作也就捉襟见肘。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记录下这一困惑后,我就一直在思考解决的策略。
第二天下午,我组织学生去人民公园参观菊展。踏进公园,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幽幽的清香。花匠因地制宜,将菊花摆出各种不同的造型:有的像花篮,有的像孔雀,有的像大象……每一种造型都由不同的菊花组成,形态各异,争奇斗艳。在引导学生整体观察的基础上,我又根据学生的喜好把他们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重点观察某一处菊花。大家兴趣盎然,有的掏出纸笔,记录下菊花的颜色、形状、气味;有的拿出相机拍下了菊花的美丽身姿;有的爱画画的,对着菊花画起了速写……离开公园时,大家兴犹未尽,恋恋不舍。到学校后,我进行了简单的指导,并提供了大量的可用来描写菊花的词语,然后布置学生按顺序、有重点地重新写作。收上来的文章与之前的相比,可谓天壤之别。“学生习作前需要组织有效的观察,让学生运用眼、耳、鼻、口等感官去感受事物的特征,去获得写作的材料,开发和丰富写作的新信息。写作观察还要通过对事物的观察而激活写作心灵,升腾写作情感,开阔写作视野,捕捉写作感觉,注重写作细节。今天的习作教学让我深切感悟到,学生要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唯有观察,观察,再观察。”在教学后记中,我记下了这样的话。
《礼记·学记》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我以为在其后可以再加一句:“困然后知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不断的实践中,我们对教学就会产生许多新的认识,教学困惑也就迎刃而解,我把这次习作教学的经历写成文章发表在《新作文》上。
四、 记录感悟点,让感性升华理性
一堂课教完,有所感有所悟的地方不少,对于不同的课型,感悟点也会不同。语文教师要透过教学现象看本质,寻找、发现、总结教学规律,让感性认知上升为理性认知,逐步走向智慧的教学。
我在教学苏教版第8册《练习七》有关象棋成语时,确定了如下教学流程:
一是认识象棋,激发兴趣。上课伊始,我跟学生一起玩猜字游戏,先后出示甲骨文“山”“车”让学生猜字,然后介绍“棋”字的来历,出示“棋”的甲骨文。顺势提问:你们喜欢下棋吗?都会下什么棋?
二是走近象棋,学习规则。先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关于象棋,同学们对它都有哪些了解?再出示棋盘,简介楚河汉界的来历。请学生上台摆一摆棋子,其他同学在小组内的棋盘上写一写。检查对错后,出示有关下棋规则的歌诀和学习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接着小组汇报,进行朗读展示。我示范后,大家一起有滋有味地齐读这首歌诀,一名学生按照歌诀的顺序一边演示一边给大家讲述棋子的走法。再是激发背诵欲望:看来这首歌诀作用可真大,记住它咱们就能学会下棋了,试着背背看,好吗?让学生尝试背诵后再指名背诵、小组背诵,最后齐背。
三是联系生活,学习语言。活动一,播放录音:“老王,怎么今天一整天都愁眉苦脸的呀?”“唉,别提了,今天的会议上,李明将了我一军,弄得我下不来台。”问:这段话中哪个词语是下象棋时常说的?(引出“将军”)“将军”这个词在下棋时是什么意思?在这句话里又是什么意思呢?(给人打击)生活中很多词语、成语就来源于象棋。出示词语,指名读,理解其在生活中的意思。活动二,“我来学语言”。要求学生自由读词语,在小组内联系生活说一说这些词语的比喻意思,选一两个词语做好汇报准备。小组合作学习后大组汇报。学生补充其它源于象棋的词语,并理解意思。活动三,出示学校弈趣苑图片:瞧,这是哪呀?我们课间常在那里玩耍,弈趣苑石头上这些词语你一定不陌生吧(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人生如棋,落子无悔等等)。指名读,齐读,小结:这些词语蕴藏着丰富的哲理,随着同学们渐渐长大,对这些词的理解一定会越来越深刻。
四是拓展延伸,促进实践。先请男女生各一名朗读晨诵读本上的一个关于胡荣华从小刻苦学习的故事,弄懂故事要表达的意思,配乐诵读,分享象棋大师胡荣华的一段话,小结:棋局小世界,世界大棋局。中国象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能够流传千年以上,有它自身的魅力。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下象棋,知道了象棋中的一些词语的比喻意思,并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以运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留心皆学问!布置作业:学校的“棋乐无穷”体验馆为大家提供了各种棋类游戏,课后,同学们可以去和好朋友对弈,感受下棋的乐趣。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将你下棋时的感受编成歌诀和大伙儿交流。
我在本课的教学后记中写道:“魏南江老师在《语文教学散论》一书中提出这样的观点:语文教学必须背倚宏阔的中国文化语境,否则,那都是没有用处的空谈。中小学语文教学需要返璞归真——多读、多背、多思、多写,重感受、重体悟、重积累、重运用。这种回归并不意味着‘复古,也不意味着‘排外,而是一次自我否定。自我否定需要勇气,自我否定也是一种超越,是哲学意义上的更新、升华,是在汉语文教育传统的框架基础上的一种重构。诚然,这堂练习教学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读、思、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悄然润泽了学生的心田。学生的语文学习像农业那样精耕细作,像小火煨汤那样慢功浸染,像小口抿茶那样琢磨品味,在感性和理性的交相辉映中,实现了生命成长。”以这堂练习课的教学为基点,结合其它练习课的教学经验,我撰写了《让智慧领跑语文高效教学》,发表在《山西教育》上。
如果我们都能勤记教学后记,就教育教学的某一点作基于教学实践的持续深度思考,那么,我们将会发现教学研究之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有趣。
(康海群,如东县青少年宫,226400)
责任编辑:宣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