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造就创新人才需要创新教育

2015-04-29路甬祥

成才之路 2015年17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教学方法人才

路甬祥

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实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科技支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的规模与质量。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创新教育。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发展。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我国教育基本实现了优先发展,为我国从人口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奠定了基础。但是,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与我国发展的需要相比,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教育事业还不发达,特别是在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方面,我们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例如应试教育现象尚未根本改变,学校教育的自主权没有得到足够尊重,行政管理与教育管理之间错位的现象还很突出,大学教育与科研和社会实践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等等。这些因素制约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推进教育体制改革,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关注以下工作:

更新教育观念。只有转变传统教育的价值观和人才观,我们才能切实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造就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得到发展,注重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创新精神需要人具有独立思考、理性质疑精神和探索未知、勇于创造的精神。创新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因此,我们的教育要由只重视同一性和规范性向同时鼓励多样性和创新性转变,由只重视指导学生被动适应性学习向同时鼓励学生主动求索、学习、创新转变,由对学生的灌输式教学向启发式教学转变,由重视知识单向传授向重视师生研讨、重视实践、探索和创造转变,把培育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放在教育目的优先目标之一。

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既要注重为学生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保护和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欲,发展学生的潜能。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要全面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将学生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求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注重个性教育和个性化的教学,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发展所长。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求知、分析、综合与理解的能力,以及运用已有知识提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能各方面都得到发展,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人格和荣辱观,涵育社会责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改革教学方法。彻底摒弃扼杀学生学习兴趣、思维活力和创新精神的教学方法,将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启发科学思维和提高提出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按照心理学、教育学和认知科学的规律,围绕提高学生的自学、创造能力,设置课程,安排教学;提倡师生平等自由地研讨问题,通过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参与意识;要通过开设带有探索性、实践性、研究性的实验课、实习课、设计策划、综合性作业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将科学实践、社会实践和科学思维与大学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起来。请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政治家和管理专家开设前沿课程,增加学生的实践环节,引导和指导学生参与前沿科学探索与技术创新;加强学校与企业、社会的合作,使学生直接了解生产实践,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并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适应时代发展趋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符合创新人才培养规律的教育体制,是培养造就创新人才的基础与关键。一是要转变政府职能和定位,政府应制定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完善政策体系,注重和改善宏观规划和监督评估。切实尊重大学和研究生院的自主权,尊重各校的办学特色和多样性。在国家发展战略、规划、法律和政策的引导下,促进其自主完善创新教育的现代管理体制、激励机制和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并完善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二是要在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的基础上,完善民主集中制,推进高校内部议事和决策机制的民主化、科学化,充分尊重和发挥校长和教授群体在教育、科学研究和管理方面的职责与主导作用。三是建立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评价机制,将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身心素质、综合能力和创造性作为衡量教育和教学的重要指标。四是从制度上保障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保障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充分发挥,使学生能够根据社会需求、个人爱好和潜质选择学业,发展各自的兴趣和专长。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教学方法人才
人才云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