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工作室,情系“大团队”
2015-04-29王建荣
教学主张:
打造“有味道”的数学课堂,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着浓郁的“生活味”“数学味”“文化味”,让学生喜欢数学课堂,喜欢数学。
【人物简介】
王建荣,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新河校区)、盐城市新河实验学校校长,江苏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课程改革先进个人。近几年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科论文20多篇,先后主持或参与了8项省、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0年8月,为落实盐城市政府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要求,我被安排到盐城市开发区实验小学交流,担任学校主抓教学的副校长。
离开盐城一小,离开我们一起成长的团队?当时的我,实在是有点懵。想当初来到一小,我们几个志同道合的数学老师组成了一个团队,大家一起磨课,一起读书,一起举办数学文化节,互相激励鞭策,有着大家庭的温馨。其中几个已成长为特级教师,我在团队中也得到长足进步,这时离开我的一小和数学团队,心里有些空落落的。
很快就发现,我的担心是多余的。来到市开发区实验小学工作不久,接到了仓定志校长的电话,让我去市一小参加数学名师工作室活动。我悄悄坐在活动现场的后面,只是在一旁静静地听着。
“建荣,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估计你们学校老师会有些什么想法?”仓校长望着我,那种熟悉的家的感觉一下子涌来:我没有离开团队,这里还是我的家,一直都是。
2012年5月,省教育厅发出通知,要求大家积极申报省特级教师。对照有关文件,我也符合条件,可是需要两位特级教师推荐才行。正在这时收到一条信息:“建荣,我帮你写了封推荐信,你有空来取,祝愿你申报成功!”一看是仓校长发来的,还没有等我开口,他已经写好了推荐信。
我人离开了一小,但一直还是团队的一员,甚至还壮大了团队的力量。到开发区工作不久,我经常把学校的骨干教师带到这个团队中学习,有些还拜团队成员为师,他们成了我们团队新的、外围而又“铁杆”的力量。
我不仅把骨干教师送到团队中磨炼,有时还把所有的数学老师带到盐城一小进行交流学习,仓校长不仅主动指导,还安排对口的教研组跟我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有时一小的特级教师和教学骨干团队还到我现在的学校进行现场点拨,这样反复多次的交流指导,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没过多久,我们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社会效应得到了明显提高,有力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学校还被市政府表彰为“盐城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校”。
后来,我留在了交流学校,被上级主管部门任命为盐城市新河实验小学校长。如何更好地利用盐城一小的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学校的发展,这也成了我经常思考的问题。于是,大团队的“互动式”交流学习成了我们进行数学研究的一种正常范式。
2013年4月,我校的一位数学老师经过层层选拔,将代表盐城市参加省级赛课。此时,我明显感到指导工作的力不从心,就带着上课老师到一小的数学团队请他们指导,团队的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到研讨之中,毫无保留地帮助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课堂教学效果有了显著的提升。就在比赛前夕,仓校长还带领团队骨干成员到我们学校,对这节课进行集中“会诊”,进一步打磨,记得那天一直讨论到深夜。要知道,仓校长自己校区也有位数学老师参加比赛,同样也在紧张准备中,从某种意义上看,我们这两节课还是竞争对手。正是有了大家无私的帮助,我们学校的这节课后来在江苏省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对于新河实验小学来说,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成绩,大大提振了我校老师们的信心,有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近年来,除了与盐城一小数学团队的拜师与交流互动,我们兄弟学校之间也开始了密切的“合作教研”。大家会课、评析,进行主题讲座,就相关的热点问题进行研讨,将盐城一小“争论与合作”的团队文化辐射于日常的工作之中。近几年,像这样的“合作教研”,在我们团队成员之间不断地“互动”着。仅仅上学期,我们和聚亨路小学进行了“数学实践活动”专题研讨,和盐城市三小校区进行了“感受数学文化魅力,提升学生数学素养”专题研讨,还和盐渎校区、北校区等校都进行了有效的交流学习。每次活动时,我们都想到了领衔人仓定志,或请他来指导,或把方案送给他指导,并邀请团队的各位成员到场,提高互动的水平与研究的质量。
虽然我离开了盐城一小的数学小团队,但其中的文化因子、行走方式,已经烙在了每一个团队成员的精神深处,并随着工作的流动,而将这种默会的力量传到了更广阔的时空。
(王建荣,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新河校区、盐城市新河实验学校,224001)
责任编辑:宣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