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 壹

2015-04-29

艺术沙龙 2015年2期
关键词:沙龙水墨中国画

原名赵强,号咸若。1972年出生,河北容城人。200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杜滋龄工作室助教。

《艺术沙龙》:您怎样评价“70后”“80后”画家的艺术创作?

赵 壹:“在我身边那些起步高的年轻竞技者们,正迈开天足奋力向前,开拓不似之似的广阔天地,从平庸走向自由之路。”这是周思聪先生1985年个展前言中的一句话,用来形容“70后”“80后”画家的艺术创作状态,感觉比较合适。不惑前后的我们在艺术创作上逐渐成熟,画出了许多内容积极、语言丰富、形式新颖的好作品。相比较看,“70后”画家比“80后”畫家功底扎实,“80后”画家比“70后”画家自由,更少束缚。

《艺术沙龙》:您觉得“新水墨”会成为未来的主流吗?如何看待“新水墨”的发展?

赵 壹:我们身处一个宽松、民主、变革的新时代,多种文艺形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性与交融性,新的受众也要求在绘画上得到新的视觉享受,“新水墨”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但能否成为主流还不太明朗,这与我们的欣赏习惯、文艺方针以至于经济形势都有诸多的关联。

从某种意义上讲,“新水墨”是对传统的再认识和再发掘,其实也是“文艺复兴”的一种体现,介于传统与现代之间。能不重复前人重复的题材和笔墨样式,又要有纯粹的东方韵味,其实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从内容到形式,“新水墨”相对于传统水墨而言,其姿态是开放的,其面貌是丰富的,其空间是广阔的。

《艺术沙龙》:怎样理解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关于时代性,您有什么看法?

赵 壹:清人赵翼《论诗》云:“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文艺领域,围绕“新、旧、好、坏”的论辩汗牛充栋。中国画的传承其实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这是认知、继承传统的必由之路;中国画的创新也应该是一个自然的过程,理智先行,难免刻意,而“刻意”恰恰是中国画的死敌。

传承的关键在于谁在传、传什么和向谁承、承什么。齐白石讲“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中国画传承的应该是传统绘画精华乃至于传统文化精华的内核,而不仅仅是表皮的因袭。至于新,是随着对内核领悟的延展,随着对造化、人生感悟的深入自然生发出来的。这种生发能自行消减旧有思维、惯用技法的桎梏,填充以鲜活的可能。所以我认为传承与创新始终是并行的、融会贯通的,没有先后,也不矛盾。长此以往的修炼与体悟,作品自然会朝着既新又好的方向发展。

纵观中国画史,我们会发现中国画的时代性一直是非常鲜活的,正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石涛讲“笔墨当随时代,犹诗文风气所转”,黄宾虹与傅雷语“画有民族性,虽因时代改变面貌而精神不移”。我们今天来理解时代性,应该从自身的切实感受出发,从艺术规律出发,以史为鉴,不要盲目跟风,远离功利,保持艺术家的赤子之心。

《艺术沙龙》:老一代批评家和青年一代批评家谁对您的影响更大?

赵 壹:两代批评家对我的艺术理念的形成和艺术创作实践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我比较注重一些批评家精心撰写的个案研究成果和专题性策展活动,里面一些细节和学术研讨对我有切实的帮助。

《艺术沙龙》:您更在意市场认可还是学术认可?

赵 壹:比较在意学术上的认可,不太迎合市场,但欢迎市场的介入。我觉得没必要把市场和学术割裂开来,但一定不能被市场牵着鼻子走。

《艺术沙龙》:您怎样看待学生比老师的画价高?

赵 壹:“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若果能“青于蓝”,画价“胜于蓝”,当无可厚非。但重要的不是价格,也不是师生关系,而是作品内在的含金量和一个人的品格。即便画价超过了老师也要铭记饮水思源的道理,知道您这个“青”是取之于“蓝”的。对于老师,我们永远要心怀感恩。

《艺术沙龙》:请聊聊您最喜欢的艺术家。

赵 壹:古今中外喜欢的艺术家很多,要说最喜欢的还是八大山人。他的人,风骨伟岸,于屈辱中见尊严;他的作品通灵透彻,可谓“愈简愈远,愈淡愈真”。我想他是对审美有卓越贡献的一代造型大师,他达到了一种传统文人画的完美境界。

《艺术沙龙》:媒体宣传对您有意义吗?您觉得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哪种媒体更适合展示您的作品?

赵 壹:高质量的媒体宣传对促进艺术家的成熟和市场推广是有其积极意义的,但一些俗滥的宣传,也会帮倒忙,会扰乱画者的心境。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移动网络等新媒体,对于展示一个画家的作品各有其特点,从我现阶段的作品风格和展示需求看,似乎更适合杂志和网络。

《艺术沙龙》:您订阅期刊吗?近期关注的报刊有哪些?

赵 壹:订的不多,看的比较杂,近期阅读较多的有《美术报》《美术研究》《新美术》《艺术沙龙》《VOGUE》《环球银幕》等。

《艺术沙龙》:您如何评价“为艺术家在杂志上办展览”的期刊立意?您认为在当下,这种期刊是否仍有存在的意义?

赵 壹:“为艺术家在杂志上办展览”像是流动的展厅和平面的画廊,它不事喧哗,定位精准,是杂志媒体实现自我突破的绝佳创意。为了适应读图时代的消费心理和阅读习惯,又辅之以现代而平实的版式设计,感觉高端大气。

在当下,这种期刊更有其存在的理由与意义。展览展示活动本来就是多元的,绘画作品的展示,期刊有其不可比拟的传播优势,对于艺术家作品的流传有序与鉴藏有据也有其特定的文本价值,这种意义和价值已得到广泛的认可。

《藝术沙龙》:您认为互联网对自己最大的好处是什么?

赵 壹:互联网最大程度地实现了资源共享,让我足不出户便开阔了视野,方便了学习和交流,尤其是与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艺术交流。

《艺术沙龙》:您经常在网上购物吗?有作品在网络上成交吗?

赵 壹:不多,以购书为主。

有少量作品在网络上成交,但也有转为线下交易的。买家越来越成熟和理性,多半儿还会要求看原作。

《艺术沙龙》:相比随时可被删除的电子邮件、140字的微博、符号化的短信,手书信件在当下已具有了别样的意义。如今,您还会提笔写信吗?

赵 壹:便函寸简,偶一为之。

《艺术沙龙》:您有拖延症吗?日常生活中您如何管理时间、提高效率?

赵 壹:有中度的拖延症。我在画墙上贴了几种颜色的便笺,红色代表要尽快完成,黄色也要加紧办理,蓝色代表可适当延后,有点儿红绿灯的感觉。

《艺术沙龙》:过去的一年中,您邂逅了哪些好书?

赵 壹:《齐白石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八大山人研究》《元画全集》等。

《艺术沙龙》:对未来一段时期的创作,您有何打算?

赵 壹:年初,朋友送我几支湘妃杆的毛笔,着实喜欢。未来一段时间的创作,我想还是边实践边思考,等到这几支笔杆儿变成油润的腊底紫花,笔毛也脱落,应该会有不期然的进步吧!

猜你喜欢

沙龙水墨中国画
MISTY LIGHT美发沙龙
中国画
MS·CHIC美发沙龙
水墨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分享、交流、探讨“CIT2019沙龙”成功举办
Blue Mist美发沙龙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泼尽水墨是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