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电改为何理不清输配电价
2015-04-29于宁
从深圳开始,中国终于要推出独立的输配电价了。在此之前,中国的电力改革推进了12年,一直没能确立一套合理的输配电价标准及核定方法。
理清成本难度大
输配电价的确定关系重大,难度也极大,原因在于核定电网的输配成本非常困难,特别是在需要核定成本的对象是一个总资产2.57万亿元、投资跨越金融、制造、矿业、地产等多个领域的超级电网——国网的情况下。
“目前的输配电价只是购销差价,并不是按照输配电成本核算出来的。”电力行业多位资深人士如此评价。
作为电价制定的权威部门,发改委在2007年、2008两年公布了前一年的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但业内人士认为这一输配电价只是前一年实际的购销差价。
按照2007年公布的输配电价,最高的几个省分别是:海南0.215元/千瓦时,新疆和上海均为0.196元/千瓦时,广东0.18元/千瓦时,重庆0.173元/千瓦时,江苏和黑龙江0.16元/千瓦时,京津唐0.156元/千瓦时;输配电价在0.1元以下的是河北、山东、河南、贵州、内蒙西,最低的河南为0.082元/千瓦时。
各省差异极大,30个省份的平均价格大约是0.13元/千瓦时,2008年的平均价则为0.14元/千瓦时,2011年为0.12元/千瓦时。业内人士称,中国的输配电价一般占销售电价的25%左右。
因电网具有自然垄断性,根据电网的实际成本确定输配电价对于建立一个有效的电力市场至关重要。只有明确输配电价,消费者与发电厂商之间才能直接交易或通过其它中间商进行电力交易——只须根据输配电价另交一笔过网费即可。
但目前的输配电成本到底是多少?有无虚增?电网公司在输配电中是否赚钱?没人能说得清,因为没有人能真正搞清电网公司的成本包括什么,是否把不应该纳入的成本也摊进去了,这直接涉及到电网公司的资产界定、投资效率、折旧率等一系列问题。这些财务数据以电网公司上报为主,近年来电监会在抽查中发现不少问题,却难以对庞杂的电网投资进行彻底清查。
“成本”都花在哪
目前,国家电网的输配电成本以自己上报为主。比如国家能源局河南监管办每月披露的河南省电力公司的数据(包括输配电成本)就是河南电力自己报送的。尽管发改委价格司有电力处和成本核算处,但人力物力有限,且业内人士认为受电网公司影响很大,最近两个月价格司被调查的官员就主要负责管理电价和药价。
2012年5月,电监会调查了10省市的输配电价,并发布了《10省(市、区)电网公司2011年输配电成本监管报告》。10个省的输配电总成本2153亿元,折旧、其他费用、工资这三项分别占总成本的37.99%、28.81%、19.57%。
成本中最大的是占比30%以上的是折旧。这些年来,电网投资的折旧很快,也就是提取的折旧率较高,相当多的省份达到8%以上。2013年国网的审计报告显示,1.76万亿的固定资产净值,当年新增的折旧就超过1900亿元。
“国家电网的很多投资项目是不讲经济性的,项目审批时预测的送电量根本就达不到。建直流特高压能省一半的钱,为什么要建交流特高压?不该花的钱不花,成本就能降下来,但他们现在随便花,这就把成本抬上去了,整个国民经济都要为此支付代价。”一位业内观察家评论说。
输配电价的管理办法明确指出不包括辅业、多经和三产,但实际上国网这些年并未将这块剥离干净,一些公司表面上剥离实际上还靠国网生存,没有分开,他们的资产、人员成本等是否计入国网并不清楚。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如果把这块算清楚,分拆之后成本也能降低。
电监会多年来一直试图约束和监管电网公司的各种关联交易,不过,执行效果大打折扣。尽管电监会发布了一些监管报告,但国网资产过于庞杂,新增投资巨大,监管难以到位。
所以人们通常将其称为“管不住的电网”,想管住中间必须先把其它资产剥离干净,但实际上国网这些年是资产越来越庞杂。将电网公司上市,引入资本市场监管亦曾是各方力推目标,南网当年筹备上市只剩最后一环,待国土部对土地确权就可启动,却因2008年冰灾而搁置。
国网吃亏了吗?
国网有关人士曾表示,上网电价上调1分钱,国网就损失400亿。国网受调价影响最大的是2008年和2009年。
河南省电力公司的一位人士称,那两年河南亏损了几十亿,尽管2010年之后实现微利,但截至去年底仍累计亏损约28亿元。
不过,河南的情况有些特殊,河南在全国的输配电价最低,但2014年上半年也实现盈利。从国网的审计报告看,2010年至2013年这四年的盈利又恢复并超过以往水平,净利分别为324亿元、389亿元、804亿元、517亿元。显然国网完全有能力消化2009年的亏损。
而且,2009年11月销售电价上调幅度也很大。2012年、2013年国网盈利增长很快,分别达到804亿元、517亿元。况且,2010年以来煤价大幅下调,从上述河南省电力公司数据可以看出,购电成本下降了5.55%,而销售电价并未随之下调。煤电联动至今也未实现足额、及时地联动。所以,在这些年的电价调整中国网并不吃亏。
如果说,国网在2012年、2013年的整体盈利水平好于2007年,那么省电力公司的情况也不应该更糟,目前亏损的应是极少数。不过也有业内人士称,国网披露的省电力公司的利润数据中没有扣除税收,如果扣除有可能亏损。
一位在地方做过电力监管的官员表示,更大的问题在于,这些数字并不能反应真实的情况,据他了解各省公司的利润,都是根据国网下的分配指标确定的。
国网赚钱是多还是少?目前的很难判断。如果对比其它国家的劳动生产率和资本回报率,国网的利润是低了。2013年国网售电超过5万亿度,如果每度电赚两三分钱,也应该有千亿的利润。“2013年五大发電集团的盈利是740亿元,国网净利是517亿元。”
国网的用工总量超过186万人,全员劳动生产率则各省差异大。吉林是每人每年30.5万元,山东电力是超过35.5万元,福建是62.28万元。而国网系统待遇高是有名的,2011年安徽电力就曾被媒体质疑业绩不好还分房分车。
(财新网 2014.11.6 于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