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辰安:让民众更安全

2015-04-29闫敏

管理学家 2015年2期
关键词:公共安全应急科技

闫敏

辰安科技是在成熟的“产学研用”相结合机制下成长起来的高科技企业,在应急平台关键技术系统与装备方面拥有完整的独立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并借船出海,在“中拉合作”中做出了自己的成绩

“乱世之人不如犬”,与那些经历大规模战争、离乱的先辈们相比,生活在21世纪的人们是幸运的。然而,在新开始的2015年,踩踏、火灾、枪击等突发事件也为刚刚过去的1月份投下了阴影。有数据显示,2014年,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我国24353.7万人次受灾,1583人死亡,235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3373.8亿元。在全社会不断增长的公共安全需求推动下,应急产业发展迅速。2014年12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出台,力图促进应急产业的发展。

依托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成立于2005年的北京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辰安科技”)就是一家致力于公共安全和应急技术产业化的企业。辰安科技是在成熟的“产学研用”相结合机制下成长起来的高科技企业,在应急平台关键技术系统与装备方面拥有完整的独立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并借船出海,在“中拉合作”中做出了自己的成绩。

带土移植,回报苗圃

袁宏永是辰安科技总裁,也曾是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副院长、工程物理系安全所副所长。他30岁即致力于科研成果的转化,坚持了20年。他坦言,解决问题的研究也许看上去并不那么高大上,但是对于做好一家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他一直自谦“不是学管理的”,因此很难谈出成套的管理理论来,但是他分享的辰安科技成长轨迹,却让人感到,这家企业在“产学研”、管理创新方面走在了前沿。作为一家校企,辰安科技的“产学研”互动机制被归纳为工程物理系的传统精神——“带土移植,回报苗圃”。辰安科技和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于2007年联合成立了“清华大学—辰安科技应急技术联合研究院”(以下简称“联合研究院”)。在该联合研究院里,清华大学的学者与辰安科技的工程师们共同工作。在这里,他们将学校里的新理念、新科学转化为技术和产品,校方研究者负责做出样机,辰安科技负责将样机产品化。袁宏永表示,联合研究院能把一些前瞻性的技术转化为产品,辰安科技在技术上就走在了行业的前端。辰安科技和学校联合承担一些国家科技支撑项目、863项目等,在技术支撑、产业支撑上与学校良性互动。同时,联合研究院是辰安科技的学习基地,促进了应急产业人才的培养。与从高校获取知识、资金、人员,取得发展,能够挣钱之后就独立发展的企业相比,辰安科技真正地回报了清华大学,也着眼和致力于长期的良性发展。为了给创新创造空间,联合研究院的考核机制与传统研究所不太一样,考核制度相对宽松,允许有失败,联合研究院不需要出产品,重在提出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做出样机,产品大规模生产和商用则在辰安科技完成。

辰安科技出什么产品呢?具体说来,有指挥系统,终端设备,也有低空灾害监测装备——飞行器,有指挥车,有用在基层的指挥一体机系统,还有灾害监测的物联网系统。产品的核心是软件,是模型,但又要将通信、计算机网络综合在一起。我们在看大片时经常看到,某个指挥中心有一个大屏幕,某地有灾难,屏幕中就会显示灾害的影响范围、影响人群,这时就需要人们快速反应,根据信息系统收集的数据,进行决策和指挥。辰安科技的产品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来定制和提升。最初,辰安科技只是做应急平台,后来以应急平台为核心,向外延伸,与中国气象局、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局等单位合作开发新项目。

技术与市场结合,才有竞争力,因此,辰安科技非常重视通过管理创新,提升公司的经营水平。他们会研究华为、IBM、微软以及国内新兴企业,对照自己管理中的不足,解决管理问题。发展一家企业,需要吸引最好的人才,需要知道哪些产品自己生产,哪些外包,需要把握好成本、交付能力,提升综合性的竞争能力。如果生产什么卖什么,在当前世界想拿到优质订单就很难了。产业竞争的整个生态都在发生变化,辰安科技的“产学研用”互动机制也正在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企业驱动的技术转化可以及时提升企业竞争力和技术的应用价值。

辰安科技认为,企业除了要生存,要赢利,要承担社会责任外,作为校企,辰安科技还要服务学科发展。高校企业很少靠规模来赢利,所以要靠创新驱动来赢利。近10年来,国家对安全的重视催生了应急产业的发展契机,辰安科技从2010年开始做市场,企业规模从30个人发展到了近1000人,正是得益于这种安全产业需求的增长,得益于互联网、大数据、太阳能发电等相关技术的发展,公共安全技术可以从大学实验室走向社会,走向有基础设施林立的繁华都市。辰安将过去的基础研究与近些年的技术发展进行了融合与创新,实现了在业内的领军作用。

公共安全是基本需求

袁宏永认为,对未来的政府而言,安全、健康、环境将是最重要的责任。人类正进入一个新的不同于传统“常态社会”的“风险社会”,不仅受到不断变化的技术发展的挑战,而且也面临全新的正在增长的系统化风险。整个社会运转得越来越快,所依赖的电网、高速交通工具,都蕴含着巨大的安全挑战。安全产业未来的空间是无限大的,“安全第一”的口号需要用科技、管理来补课。辰安科技研究了一整套体系化的国家应急体系,还将这套技术、理念和模式进行了理论的提炼和升华,形成了中国的应急管理模式。除了服务国家应急平台外,辰安科技完成了全国20多个省、100多个城市的应急平台建设。

现代城市管理者应当有基本的安全管理知识。譬如,节庆时人群集聚,当每平方米的人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需要配置安保人员,需要增加护栏隔离,做好疏散指示标志,以及人口密度测量的预案。人口密度过大的时候,就得控制人流涌入,用防护栏隔离控制。佛山通济桥在当地有着“行通济,无闭翳”的美誉,意思是走走“通济”,就没有烦恼,事事顺利。每年元宵节,当地居民万人空巷,扶老携幼,同走通济桥。这种时候,如果有一人跌倒,就有可能造成踩踏事件。袁宏永和团队曾经做过测试,通济桥在元宵节当晚的人流量可达45万人,当桥上游人达到一定密度的时候,就得控制入口了。他们采取了一些简单的措施,使人们绕着广场走一个大大的“回”字形,这当然会让人们心生不满,但却能有效控制人流速度。北京地铁站的栏杆也是这样的道理,虽然牺牲了一定的速度,但是更好地保障了安全。

辰安科技的产品,是利用传感器和物联网为整个城市的安全做好预警。以人防工程为例,每个城市都有大量人防工程,如停车场、地下车库、地下仓库等。这些地方是否有诸如二氧化碳之类的有毒有害气体,温度、湿度是否适合人类隐蔽,通风系统、大型防护门是否正常,都是需要及时监测的,但依靠人力来监测是不够的。譬如北京市,人防工程数量众多,但人防管理人员很少,用传统手段根本无法管理。辰安科技的系统利用传感器收集相应信息,任何时候都可以知道人防工程的各项指标是否正常。这可以算是智慧城市的一部分,他们称之为“智慧人防”,正在向全国推广。

再如,一些高层建筑发生火情之后,人们能否及时疏散,火情能否及时处理,将极大影响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辰安科技的“智慧消防平台”将建筑信息及时汇总到某个消防部队。再如,北京高架桥下如果发生汛情,当水位高过某个位置时,指示灯就变红,阻止人们再经过此地。

此外,辰安科技关注的两件大事是:高架桥是否处于安全状态;燃气管网有没有泄漏。这两大系统关系着整个城市的安全。辰安科技之所以能做到这些,在技术上得益于最近十年安全监测科技和互联网、物联网、太阳能发电技术的成熟发展。可以说,公共安全产业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相对而言,安防产业大多提供信息获取手段,譬如探测器、摄像头系统等。辰安科技的公共安全应急体系注重用软件系统解决问题。譬如,如果一个城市有50万个摄像头,系统软件可以根据50万个摄像头的监测情况做出提示。一个摄像头能够捕捉到的异常情况可能是:有人突然倒地,几个人起了争执……而在50万个摄像头的量级里,可能每个摄像头捕捉到的情况是正常的,但是如果综合在一起,可能发现某地将要集聚大量人群。与一般的安防产业相比,辰安科技更加注重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特别重大事件的预警,“防患于未然”。再如,全国高速公路上每天有很多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车辆,这些车辆何时会集聚在某一区域,若某罐车运载的有毒气体倾覆了,该如何处理,会不会酿成巨灾?再如,日本福岛的放射性物质是否会弥散到中国,若影响到某些民众,该怎么疏散,疏散到哪里去,是需要做预案研究的。再如,大型灾害的情景研究:如果特大城市发生了地震,电网、气网中断了,人们该如何安置。城市越大,越脆弱,而这些都需要政府做很多准备工作。安全的事业是无止境的。

搭船出海,输出安全

响应“中拉合作”的国家战略,拥有大量国内项目经验的辰安科技开始走向海外,与拉美地区的厄瓜多尔、委内瑞拉等国家形成合作。

中国企业为厄瓜多尔量身打造的国家安全指挥控制系统(ECU911),使该国犯罪率下降了24%,在拉美地区的治安状况排名从第十六位跃升至第四位。该系统整合警察、交通、消防、医疗等7个职能部门的资源,实现对应急事件跨部门、跨地域联合处置。由于该系统的上线,接到求助电话之后,操作员会在40—60秒内处理完毕,5—10分钟内救援单位就会赶到事发地点开始工作。而在3年前,整个处理过程往往是两个小时。在该系统运行之前,厄瓜多尔国内几条应急热线并存:报警101、火警102、交通800……该系统整合多个资料,能够实现全面、有效的处理办法。自第一个指挥控制中心运行以来,系统累计处理了超过3400万件紧急情况,拯救了8000个生命。国家安全指挥控制系统包含2座国家级指挥控制中心,以及5个大区级指挥控制中心、8个省级中心及1个加拉帕戈斯群岛监控大厅。来自国家安全指挥控制系统的数据显示,自第一个指挥控制中心投入运行以来,该系统累计处理了超过3400万件紧急情况,拯救了8000个生命,平均每天约有7个生命因此而得救。

在与美国、法国等国际化大型企业竞争订单时,辰安科技更加注重客户的具体需求,更加注重与国内龙头企业的协作,将自己的理念与客户的实际国情相结合,提出优于欧美企业的方案。

自然界的未知与不可抗力,人类群体之间的抵牾,使得城市存在巨大的安全挑战。也许,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们都可自视为“幸存者”,庆幸上天的眷顾。但是,谦卑并不意味着无所作为。保障民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辰安科技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猜你喜欢

公共安全应急科技
多维深入复盘 促进应急抢险
靖江市启动水上公共安全共建区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在公共安全面前别任性
基于知识图谱的知识推理与公共安全结合的理论研究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科技助我来看云
人脸识别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中的应用
科技在线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