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便携式功放机箱设计
2015-04-29张义军潘永强
张义军 潘永强
摘要: 机箱作为电子设备的一种典型结构,本文介绍了其设计的一些基本要求,并结合某型雷达接收系统功放机箱的特点,介绍了人机工程、热设计等相关设计技术在机箱结构设计中的应用与实现。
关键词: 机箱;人机工程;热设计
引言
机箱是工业自动化控制设备、仪器仪表、电器及其余军民用电子设备的典型构件。机箱多为矩形六面体,主要由底座、面板和机壳等零件组成,其设计的基本要求有[1]:
(1)保证产品技术指标的实现,包括环境条件、可靠性、维修性、重量、尺寸、强度、安装方式、结构与电讯接口、安全性、电磁兼容性、热特性以及其他特殊要求。
(2)便于设备的操作与安装,为了能有效地操作和使用设备,必须使机箱的结构设计符合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并力求结构简单、拆装方便。
(3)良好的结构工艺性,结构与工艺是密切相关的,不同的结构对应不同的工艺,良好的结构设计可以简化工艺并降低工艺设计的难度,从而降低加工的成本和难度、缩短加工周期,更好地保证产品的质量。
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机箱结构面临小型化、积木化、标准化的发展趋势,但由于使用的范围广,所处环境平台也大不相同(如舰载、车载、机载、地下、海中等),因此对机箱的设计要求也不尽相同。某型雷达接收系统功放机箱的特点是体积小、发热量大,便携式、仪表型。本文从总体设计、人机工程和热设计的角度,介绍了该功放机箱在功能特点实现过程中的设计思路与方法。
1. 功放机箱设计
该功放机箱用于产品技术指标的测试,内部装有:初级放大组件模块、末级放大组件模块、开关电源。
具体设计要求有:体积小、重量轻,结构适合野外放置,便携式仪表型,初级放大组件、末级放大组件表面温度不超过60℃,功率输出为200W的连续波,功率输入和输出采用射频头,带有电压指示和电压调节功能,面板装有电源开关并带有工作指示灯。
1.1总体设计
该机箱属便携式仪表型,根据机箱中各设备的外形尺寸,在保证结构紧凑的前提下,确定机箱的外形尺寸为400×160×425mm ,箱体由面板、后板、左侧板、右侧板以及盖板和底板组成(见图1),相互之间采用螺钉连接。机箱面板上装有把手、电源开关、输入和输出射频头、电压指示表以及电压调节旋钮。底板上安装初级放大组件、末级放大组件和开关电源,左侧板上开有通风槽,右侧板装有散热风扇、220V电源输入座、接地桩和保险丝。机箱的后板和底板上分别装有四个减振器支座。
图1 机箱外形(去盖板)
表1 各器件参数
器件
名稱
输入
功率
输出
功率
发热量
效率
初级放大组件
50W
25W
25W
50%
末级放大组件
500W
250W
250W
50%
开关
电源
650W
550W
100W
85%
1.2人机工程及其它设计[2]
机箱上的接地桩和把手采用标准件,把手安装在面板的左右两侧,以利于搬运。面板上的其它器件呈左右对称分布。由于射频输出功率为200W,功率较大,所以采用N型射频同轴连接器作为输入输出头,并放置在面板下方,便于测试电缆的连接。电源和风扇共用一个开关,选用具备电源指示功能的KD2-22M型带发光二极管自锁按钮开关。电压指示表放置在面板中心偏上位置,以便于观察。使用频率最高的电压调节旋钮放置在面板右上角,以便于操作和调节。机箱的后板和底板上分别装有四个减振器支座,既可平放于桌面,也适用于野外环境直立放置。220V电源输入座、接地桩和保险丝放置于右侧板上,在不影响野外直立放置使用的基础上便于操作。考虑到强度和重量,左、右侧板均采用1.5mm厚钢板折弯、四角焊接的结构(如图2所示),其余零件直接采用密度较小的铝板加工。此外,机箱各结构件的设计在外型优化的基础,还采用钝角、圆边等设计保证其安全性和涂覆可达性。
图2 机箱左侧板结构
机箱采用421丙烯酸聚氨酯磁漆进行表面涂覆。考虑到机箱仅在测试时才会在野外环境使用,结构设计时未作深入的密封防水设计考虑。
机箱的输入功率为电源和风机的输入功率之和,为690W,输入电流4.4A,选用额定电流为4A的BGXP-1-4A型保险丝。
1.3热设计
由于初级放大组件、末级放大组件、开关电源均安装在封闭空间内,且热耗较大,仅依靠自然散热无法满足器件正常工作要求,必须采用强迫风冷的散热方式[3]。末级放大组件输出最大功率250W。由表1的数据可知,机箱最大发热量为:
Q=25+250+100=375W。
假设机箱处在30℃的环境下,风机出口空气的温度为40℃,根据热平衡方程,机箱所需风量为:
V=Q/(CP×ρ×Δt)
=375/(1.2×1005×(40-30))
= 0.03m3/s=1.89m3/min
(CP—空气的比热;ρ—空气的密度;
Δt—空气进出口温差)。
考虑到机箱内空间较大,若采用单风机,机箱内部分空间空气流速较慢,将大大影响设备散热效果,因此机箱配备两个风机,考虑到风压与风量的匹配关系,选用风量为2.1m3/min的风机(型号:113FZY2-S)。
设计完成后,采用热分析软件对机箱散热性能进行验证与优化。从空气流线图(图4)可以看出穿过末级放大组件和初级放大组件器件的空气较少,导致末级放大组件表面温度偏高,达到62℃,超过60℃的临界设计值。通过在底板增开五组70×10mm的通风槽后(见图3)对机箱散热性能进行重新分析,末级放大组件周围空气流量有了一定的增加,表面温度也降低了约5℃左右(见图5),满足设计要求。
图3 通风槽
设计改进后的功放机箱通过了高低温、湿热、振动、冲击等系列例行实验,实验情况良好。在后期使用过程中也没有因设计缺陷而出现故障。
图4 热分析图(改进前)
图5 热分析图(改进后)
2.结束语
功放机箱的设计涉及到机械学、电学、系统工程学、环境科学等多种基础学科的综合应用,必须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借助好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手段,根据各种电子设备的不同要求,分清主次,在满足技术指标的前提下,使设计尽可能地合理,从而设计出好的产品来。
参考文献:
[1]邱成悌,赵惇殳,蒋全兴.电子设备结构设计原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2]黄铮.机箱面板设计思路浅说[J].无线电工程,2000(1).
[3]郭欣茹,张亚峰.电子设备机箱的强风冷设计[J].无线电通信技术,2004(3).
作者简介:
张义军(1981-),男,博士,工程师,现主要从事电子设备结构设计等工作。
潘永强(1978-),男,高级工程师,现主要从事电子设备结构设计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