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的中国文学奖
2015-04-29
尽管诞生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四大文学奖,几乎囊括了文学各个种类的奖项,但获奖作品的影响力却日渐式微,与此同时,一些与文学本身相去甚远的“场外因素”却时时成为争议话题。
5月6日,中央纪委网站发布消息称,佛山市政协副主席廖东明因涉嫌严重违纪问题,正在接受组织调查。这只并不算大的“老虎”落马之所以引发关注,还因为廖东明的特殊爱好:这位前资深检察官酷爱文学创作,其2010年的长篇小说《太阳升起》曾荣获鲁迅文学奖。而他的“被调查”,虽然和其文学创作本身无关,但客观上也多多少少令鲁迅文学奖蒙尘。
这是中国文学奖遭遇已久的尴尬。尽管诞生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四大文学奖,几乎囊括了文学各个种类的奖项,但获奖作品的影响力却日渐式微,与此同时,一些与文学本身相去甚远的“场外因素”却时时成为争议话题。
评选机制遭质疑
鲁迅文学奖无疑是中国四大文学奖中近年最具“争议史”的文学奖。去年,最新一届鲁迅文学奖评选时,作家方方质疑诗人柳忠秧“跑奖”,当获奖名单公布后,著名作家阿来对自己的作品《瞻对》零票落选表示“抗议”,引发一轮对鲁奖的争论。同样质疑评选机制的还有《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梁衡,他在《关于鲁奖落马的报告》一文中披露,自己的《洗尘》入围“散文杂文奖”,但最后仅得四票。
稍微回溯一下,2010年武漢市纪委书记车延高凭借“羊羔体”获得鲁奖诗歌奖惹争议,2007年数名评委成为鲁奖最终获奖者,2006年担任过第二届鲁奖诗歌奖评委的赵丽华,因“梨花体”的诗歌风格引发大量争议……鲁奖变得“吵吵闹闹”,不少人对鲁奖获奖作者和作品“嗤之以鼻”。有人甚至发出这样的疑问:如果鲁迅还在,他能获得鲁迅文学奖吗?
无独有偶,2011年茅盾文学奖“十强”揭晓之后,质疑声也此起彼伏,争议点主要集中如下:首先,十部作品为何有八部出自各地作协的主席或副主席之手?在最终揭晓的五位获奖者里,也有三位作协主席(副主席):即张炜(山东省作协主席)、毕飞宇(江苏省作协副主席)、刘醒龙(湖北省作协副主席)。有人笑称茅奖应改名为“作协主席奖”;其次,这些获奖作品都不畅销,在书店少有人问津;第三,茅奖的评选速度过快,20天时间从187部作品中评出了5部,以致有人质疑61名评委或许根本没有通读过这187部作品……
“不平静”的还有老舍文学奖——差点儿被取消。据老舍儿子舒乙在2014年老舍文学奖的颁奖典礼上透露,曾有人通知他老舍文学奖要被取消,于是赶忙写了一封信,奖项最终得以保留。此外,该奖项原本应有的“第五届老舍文学奖”的名称模糊处理为“2014年老舍文学奖”,至于为何改名,至今没有一个特别确切的说法。
奖金额上升,纯粹性下降
在“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评奖质疑的同时,文学奖的奖金却在不断攀升。这更加剧了质疑:不仅逐名,而且逐利?
比如此前的老舍文学奖,其优秀长篇小说奖奖金从3万元提至5万元,优秀中篇小说奖从1万元提至2万元,优秀戏剧剧本奖奖金为3万元。鲁迅文学奖也将奖金增至每人5万元。而茅盾文学奖因有了李嘉诚赞助,自2011年起把奖金从5万元提至50万元,成为中国奖金最高的文学奖项。
有分析人士指出,文学奖项提高奖金的目的,本来在于激励文学创作、提高文学整体质量,但正因逐利太甚,有的文学奖坠入了自评自奖、有规不依、有章不循的境地;有的文学奖成为圈子内利益均沾、轮流坐庄的游戏……
一些文学奖的奖金数额虽在逐级攀升,但其影响力和公信力却没有相应提高。
相比之下,国外并非所有的文学奖都有高额奖金。据报道,法语文学最高奖——龚古尔文学奖的奖金为象征性的10欧元和一顿晚饭,但每年的获奖作品都必定会成为畅销书排行榜的冠军。法国另一项重要文学奖勒诺多文学奖,颁给作品具有全新风格的作家,更是不设奖金。据统计,龚古尔奖获奖小说在法国平均销量有40万册。催生伟大作品的文学奖,并不在于奖金的高低,这些都是极好的证明。
真正的作家和读者不会以奖金多寡来看待一个文学奖的分量和魅力。老舍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格非、徐则臣就认为,能够获奖便已是对自己作品的肯定,即使没有奖金,但也依然十分高兴。
公信不足,专家呼吁出重拳整治
中国“四大文学奖”丧失了权威性和公信力,原因何在?
司法部《中国司法》杂志社总编辑、评论员刘武俊认为,究其原因,首先与所谓“评奖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指挥棒”的文艺创作观有直接关联。他指出,多年来,文学评奖是中国文学创作领域最重要、地位最显赫的“指挥棒”。作家的成就以评奖为衡量标准,文艺团体或主管部门、地方政府也以获奖为考核指标,这使评奖中的暗箱操作和权利交换渐趋泛滥,评奖的公正性无法得到保障。随之而来的现象是:评奖“过多过滥”,“潜规则”发酵,人情奖、政绩奖、关系奖、腐败奖在其中“鱼目混珠”,败坏了文学土壤和社会空气。
其次,与文学评奖监督机制的缺失和不够透明有关,坊间戏称为“关起门来评奖”、“脱离群众的精英评奖”。影评人周南焱说,关起门来评奖,已经不切合如今的网络时代,文学奖不仅要公开投票结果,还要公开评奖流程和获奖理由等,建立一个好的操作机制。
刘俊武从完善评奖操作机制方面建议道,建立和完善文艺创作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用文艺作品本身实际的水平和含金量说话;完善文艺评奖的公示制度,候选文艺作品必须全部上网公示,接受网民的监督。他还建议,有关文化部门的纪检监察机构加大对文艺评奖的监督力度,将涉腐文艺评奖作为办案重点之一。”在他看来,“对文学评奖乱象该出重拳整治了”。
(《国际先驱导报》2015.5.20 陈雪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