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期望实效下的宁夏居民收入现状与实现倍增难点初探

2015-04-29王旭明王锋

宁夏党校学报 2015年3期

王旭明 王锋

摘要:从期望效用理论的宏观和微观视角,对宁夏居民收入增长的历史发展轨迹、增长差距、实现倍增的难点及实现路径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为实现居民收入倍增目标提供参考依据和实践基础。

关键词:期望效用理论;宁夏居民收入;收入倍增

中图分类号:F12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921(2015)03-0081-05

近年来,宁夏居民收入增长已经走上快车道。但是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有差距,城乡居民高低收入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中南部地区居民收入增长的基础不牢、中低收入居民收入增长较慢,还没有形成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长效机制和产业基础。2007—2012年宁夏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4.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8%,增速虽然分别比全国快0.4和0.5个百分点,但与2012年全国平均收入水平相比,农民人均纯收入低1 73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4 733元,宁夏要实现全国城乡居民平均收入倍增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2013年初,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到2017年,力争实现“四个翻番”“两个倍增”。“四个翻番”是全区生产总值、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2012年的基础上力争实现翻番,分别达到4 700亿元、530亿元、4 200亿元和1 100亿元。“两个倍增”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12年的基础上力争实现倍增,早日突破35 000元和10 000元大关。要实现自治区确定的全区居民收入水平在2012年基础上实现2017年倍增目标,未来5年城乡居民收入需年均增长14.9%。2013年宁夏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1%,均低于预期增长速度。今后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需年均增长15.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需年均增长16.1%,才能实现倍增目标。时间短,任务更艰巨,难度更大。居民收入倍增问题已经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基于此,我们在借鉴国内相关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紧扣宁夏实际,以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倍增目标为主线,从居民收入增长的历史轨迹、增长差距和实现倍增的难点等方面展开研究,为实现宁夏居民收入倍增目标提供参考依据和实践基础。

一、居民收入倍增目标的提出和实践基础

(一)国内外成功案例

从国内外居民收入倍增的实践经验看,通过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可有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从国内看,“十二五”和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山东、湖南、湖北、山西、广西、贵州、甘肃等地提出了收入倍增规划,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方法体系与工作机制,归纳起来就是两个突出。突出“四个重点增收群体”,即农民、企业职工、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突出“五大增收渠道”,即就业、创业、投资、社会保障、社会救济。从国外看,主要有日本、俄罗斯、德国、韩国等国的收入倍增计划,特别是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值得借鉴。主要通过加强基础产业和设施建设、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提高低收入阶层收入、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高R&D比例保护知识产权等推动收入倍增目标的实现。该倍增计划使国民收入提前3年实现了翻番目标。如德国从三方面促进居民收入培增,即返还性转移支付、联邦政府每年从销售税中提取20%用做相对贫困州的补助金、帮助贫困州和有经济发展需要的州进行投资。韩国一方面实施出口导向战略,加速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公共教育,提高教育公平程度。同时还开展了“新农村运动”,有效缩减城乡差距,将政府投资的一半分配到农村地区,提高了农村生产率,增加了农民收入。国内外的实践表明,实现居民收入实际翻番一般需要7—10年时间,政府需要强有力的制度安排和转移支付投入。从宁夏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轨迹分析,过去实现收入较低基础上的倍增最少也要5年时间,随着收入基数的增加,倍增的年限必然延长。未来随着收入增长基数的提高,倍增的难度和压力也将不断增大。

(二)倍增目标

1.宁夏达到全国居民平均收入倍增目标难度较大

到2020年,全国居民收入倍增目标不考虑价格因素,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11 83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一番达到38 218元。实现这一目标,2010—2020年,全国城乡居民平均收入年平均增长7.2%,可完成收入倍增目标。与宁夏前10年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相比,2010—2020年,宁夏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增长要比前10年快2.8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要快0.3个百分点。2011年、2012年、2013年宁夏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分别增长7.7%、12.3%、8.1%,仅2012年增长超过预期增长9.7%的速度外,其他两年均低于预期增长速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分别增长83%、10.4%、6.6%,仅2012年超过预期增长96%的速度,其他两年均低于预期增长速度。从目前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趋势看,到2020年,宁夏城乡居民要达到全国居民平均收入倍增目标,任务艰巨,特别是农民收入实现倍增压力更大。

2.10年(2010—2020)宁夏居民收入倍增目标有望实现

以宁夏2010年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为基础,到2020年实现收入倍增,即2020年宁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10年15 345元基础上实现翻番,达到30 69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在2010年4 675元基础上实现翻番,达到9 350元,扣除价格因素,按可比价格计算,与全国同步增长,2011—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的年均增长速度均要达到7.2%。按可比价格计算,2011年、2012年、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度实际分别增长7.7%、123%、8.1%,均超过预期7.2%的增长速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度实际分别增长8.3%、10.4%、6.6%,仅2013年增长略低于预期,其他年份增长均超过预期。从近几年宁夏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趋势看,这一收入倍增目标有望实现。

3.5年(2012—2017)宁夏实现收入倍增目标任务艰巨

按照自治区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未来5年“两个倍增”目标,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12年的基础上力争实现倍增,早日突破35 000元和10 000元大关。如果要实现倍增,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要达到14.9%,才能确保倍增目标完成。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2%,均低于预期14.9%的增长。到2017年,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倍增面临更大压力,任务艰巨。

二、宁夏居民收入现状和差距

1.农民收入增长变化轨迹

改革开放以来,宁夏同全国一样,随着农村经营体制的重大调整,农业发展方式和农民就业方式发生了积极变化,农业产业化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农村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农业生产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农民收入获得前所未有的增加。2013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跨上新的台阶,达到6 931元,比1978年增加了6 815.1元,增长了58.8倍,平均每年增加194.7元、增长12.4%。农民收入增长量相当于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29年的176倍。纵观改革开放以来宁夏农民收入增长轨迹,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第一个倍增(1978—1982年)用了4年时间,这4年是在较低基数上的倍增;第二个倍增(1982—1988年)用了6年时间,仍然是在较低基数上的倍增;第三个倍增(1988—1994年)也用了6年时间,基数相对较低;第四个倍增(1994—2001年)用了7年时间,基数不断提高,倍增的难度加大;第五个倍增(2001—2008年)也用了7年时间,基础进一步提高,倍增的难度较大;2008—2013年在较高基数基础上,5年时间完成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94%的任务。未来4年,实现农民收入倍增目标基数更大,实现的难度也更大。

2.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变化轨迹

改革开放以来,宁夏国民经济逐渐走向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城镇居民收入呈现持续增长态势,收入结构发生显著变化,2000年城市居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重要跨越。进入21世纪,宁夏城镇居民生活正从基本实现小康朝着更加殷实、全面小康目标迈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推进以及各种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特别是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建立,以及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不断发展等因素共同作用,宁夏城镇居民收入在新的起点上进入了持续较快增长阶段。仅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跨上了20 000元的新台阶,达到21 833.3元,比1978年增加了21 487.3元,增长了62.1倍,平均每年增加632元,年平均增长12.6%。改革开放35年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量相当于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29年的93.8倍。纵观改革开放以来宁夏城镇居民收入增长轨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第一个倍增(1978—1985年)用了7年时间,这7年是在较低基数上的倍增;第二个倍增(1985—1990年)用了5年时间,仍然是在较低基数上的倍增;第三个倍增(1990—1994年)用了4年时间,主要是1993年10月国家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进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三次重大改革,推动了机关事业单位和全社会居民工资性收入较快增长;第四个倍增(1994—2002年)用了8年时间,这期间工资相对稳定,基数进一步增加,倍增的难度加大;第五个倍增(2002—2008年)用了6年时间,这期间建立起了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工资正常调增机制,加之宁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效应,对增加居民收入起到重要作用;2008—2013年在较高基数基础上,5年时间完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增84%的任务。

3.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宁夏经济呈现出加快、趋缓、稳定和持续较快发展的特征,经济总量持续增加,特别是进入21世纪,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城乡居民在改革发展中也充分享受到了发展成果,收入持续增加。扩大的城乡居民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出现趋稳的态势。

2013年宁夏农民人均纯收入6 931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7.9%,比2000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在31个省、市、自治区中居第24位,与2000年一致,但比2007年提升了一位。在西部12省、市、自治区中,位居第5位,与2000年一致,低于内蒙、重庆、四川、新疆,比2007年提升了一位。在西北5省(区)中排第2位,低于新疆。

2013年宁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 833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1%,比2000年提高了2.8个百分点。宁夏城镇居民收入与全国乃至西部地区差距较大,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2000年排29位,2003和2004年连续两年排列全国末尾。随着地方财力的增强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经过几年努力,在全国和西部地区的位次逐渐前移,2007年排全国第25位、西部第7位、西北第1位。2013年继续维持排全国第25位、西部第7位,西北第2位。

三、宁夏城乡居民收入倍增的难点

2020年实现宁夏城乡居民收入倍增目标面临诸多难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低收入群体实现收入倍增难。对低收入群体而言,其收入来源单一且不稳定。农村低收入者以种植业收入为主,种植业又受比较效益低的影响,收入增长明显不力,直接影响农村低收入者收入倍增。城镇低收入者主要是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等,来源门路不广、渠道不多,且多在整体平均工资较低的行业就业,加之文化素质、劳动技能水平低,是居民收入倍增的短板。所以,城镇低收入者、困难家庭户、农村低收入者是实现收入增收目标的最大困难群体。2010年宁夏20%最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仅为1 540元,比全区平均水平低3 135元,仅为全区平均水平的1/3。与20%最高收入户收入相比差距则更加明显,最高收入户人均纯收入是最低收入户人均纯收入的6.4倍。若要实现全区平均收入倍增的目标,即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 350元,2010—2020年,这20%最低收入农户农民收入每年需增长19.8%,快于全区平均增长速度12.6个百分点。显然,增收难度很大。2010年宁夏20%最低收入城镇住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5 221元,比全区平均水平低10 124元,约为全区平均水平的1/3。与20%最高收入户收入相比差距则更加明显,最高收入户收入是最低收入户的6倍。若要实现全区平均收入倍增的目标,即到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 690元,2010—2020年,这20%最低收入城镇居民收入每年需增长19.3%,快于全区平均增长速度12.1个百分点。显然,增收难度也很大。

2.纯农业户农民实现收入倍增难。纯农业户是家庭劳动力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为主体的农户,这部分农户收入受市场和自然双重因素影响,增长相对缓慢且不稳定,目前这部分农户约占全体农户的1/4,其家庭收入来源主要是农业收入,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60%以上。2012年,纯农户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 517元,相当于全区平均水平的89%,相当于非农业兼业户和非农业户农民收入的83%、85%,收入水平明显较低,若要实现全区平均的收入倍增目标,即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 350元,纯农业户农民收入增长明显要快于平均增长。

3.劳动力文化素质低的农户实现收入倍增难。劳动力文化素质高低与收入呈正相关关系,文化程度水平决定劳动技能和经营理念,对收入增长必然产生影响。一般情况下,劳动力文化程度越高,收入水平也越高。目前,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是小学及以下的农户占全体农户的1/5,这部分农户家庭收入相当于全区平均水平的78%。若要实现全区平均的收入倍增目标,即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 350元,这部分农户收入增长同样要明显快于平均增长。

4.职工收入提高与企业成本压力加大之间的矛盾影响收入倍增。能否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倍增战略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资性收入能否有一定幅度的增长。随着工资水平提高,企业用工成本势必要增加,如果企业“增薪提价”,则工资—物价轮番上涨的成本推动型通胀将部分抵消收入增加效应。

5.城乡居民收入(消费)提高与投资水平关系问题影响收入倍增。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宁夏居民消费保持了较快增长,但居民消费率(即居民消费占GDP比重)却呈不断下降趋势。1978年居民消费率为58.5%,20世纪80年代基本在50%以上波动,90年代后逐年下降,1995—2005年期间基本维持在45%左右。而投资率则不断提高,2005年达到82.6%,以后逐渐走低,2009年由于政府抵御金融危机影响,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投资率一度出现反弹,居民消费率降到35%以下。消费和投资增速比例的扩大已经成为居民收入增长缓慢进而内需不足尤其是消费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如何将投资转变为消费,通过城乡收入倍增提高城乡居民消费率,发挥“三驾马车”合力作用,即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是实现收入倍增目标的重点和难点。

6.农村土地、房屋、资源等产权制度约束问题将会影响收入倍增。长期以来,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不仅造成城乡居民在众多基本公共权益方面的不平等,而且使农村资源和生产要素价格被严重低估,农村资源与要素所有者或使用者的权益不是被剥夺,就是得不到实现。如何通过城乡联动的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理顺和明晰城乡各类资源与要素的产权关系,尤其是对包括征地制度、农用地制度、集体建设用地制度、宅基地制度在内的农村土地制度、农民住房制度以及农村社区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等制度进行改革,以探索农村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进而实现和提高农民被低估的财产性收入,是实现农村居民收入倍增的难点,又是突破口。

7.居民收入倍增与缩小城乡、行业、区域、阶层间收入差距问题影响收入倍增。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障碍,是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悬殊的主要原因。行业垄断,尤其是行政性垄断,则是导致我国行业间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区域资源禀赋、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基础的差异导致了区域间居民收入的差距。而社会各阶层成员的劳动技能差异和权利不平等等因素,是阶层之间收入差距悬殊的重要原因。如何破解上述体制性障碍,既是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倍增,又是缩小城乡、行业、区域、阶层间收入差距的关键和难点。

参考文献:

[1]黄延信.农民收入倍增意义难点及实现路径[EB/OL].http://www.aweb.com.cn,2013-03-18.

[2]黄祖辉.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倍增的难点、路径与对策[EB/OL].http://huangzuhuiblog.blog.163.com/blog/static/12113305320121194310952/.

[3]张车伟,蔡翼飞,董倩倩.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经济学动态,2010(10).

[4]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河南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可行性研究[EB/OL].国家统计局内部信息网,2013-12-24.

Abstract: From the theory of expected utility of the macro and micro perspective,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Ningxia residents income gap, achieving double growth difficulties and the realization path of other aspects of the comparative has been analyzed which provides the reference and the practice foundation for the realization of income multiplier target.

Key words: expected utility theory; Ningxia residents income; income multiply

责任编辑:孟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