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美”金华的人文生态建设

2015-04-29陈凯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传统手工艺金华

陈凯

摘 要: “两美”金华的实质,是要实现人的解放,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要确保她的实现,必须在人文生态建设上大做文章,在传承优良人文资源的前提下,不断创新发展人文生态建设的方式方法,在民族传统手工艺继承和发扬、新乡贤文化的构建及人文旅游景观价值重塑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就,才能真正实现改善生态环境、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两美”建设目标。

关键词: “两美”金华; 人文生态; 传统手工艺; 新乡贤文化; 人文旅游; 价值重塑

中图分类号: G1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5)03-0048-06

十八大报告专章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重大建设目标。2014年 7月14日召开的中共金华市委六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暨金华市政府六届八次全体会议,作出了在更高起点上推进高质高效发展,努力建设美丽金华、创造美好生活的重大部署。金华两美建设是“中国梦”和美丽中国、美丽浙江建设在金华的生动实践,是“两富”现代化建设的继承和发展。我们要把“两美”建设作为指导当前及今后发展的总纲,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1]

中国梦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经济建设实现富裕中国梦、政治建设实现民主中国梦、文化建设实现文明中国梦、社会建设实现和谐中国梦、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梦。美丽中国梦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是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中国梦。不仅如此,美丽中国梦还是中国梦的重要基础,因为只有拥有了良好生态环境才能圆中国梦。[2]

显然,生态建设是两美金华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而基于生态建设几个层面的特征及其实现的途中,人文生态建设似乎更应该成为重中之重。

一、“两美”金华建设中的生态问题

(一)生态建设的几个内容

生态建设有三个重要内容,自然生态建设、人文生态建设和社会生态建设。有学者最新研究成果认为,马克思实际上早就为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蓝本,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充分说明: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问题是要解决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经济社会之间的矛盾,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人与人的和睦相处、人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3]

十八大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在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前,自然生态建设理应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但只有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从生态建设的几个内容来看,自然生态建设虽然是首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在解决这一问题的同事,还应该高度重视人文生态建设。在马克思看来,人文生态的理想状态就是人作为类存在物占有自己的全面本质,成为一个完整的人。[4]那么,依靠人开展的生态建设,必须依赖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

人文生态简称人文环境或文态环境或文化环境,亦即人文景观,人文生态是历史形成的,是劳动创造的,是智慧结晶,是前人留给后人代代传承发展的宝贵财富,是应该受到保护,也是可以进行创新性建设的。现阶段,自然生态的建设以人文生态建设为目标,而社会建设又以人文生态建设为基础,在加之人文生态的在道德素质建设中的突出作用,人文生态建设应该成为是生态建设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内容。

(二)人文生态建设必须成为重心

总体来说,人文生态属于价值范畴,它以具体的人为起点,目标在于实现人与自然、他人和自己、人和社会以及人自身的和谐状态。人文生态建设有三个价值目标:一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二是人与社会和谐;三是人与人和谐共处。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不仅需要一定的生态环境,而且需要一定的人文环境,要协调人与人的关系,科学的人文生态环境是最重要的。[5]

“两美”金华建设的目标很明确:根据部署和分阶段目标,建设美丽金华、创造美好生活就是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到2015年,美丽金华建设各项基础性工作扎实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到2017年,美丽金华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美丽浙江建设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区基本建成;到2020年,初步形成比较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指标和各项工作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在此基础上,再经过较长时间努力,实现科学发展美、自然生态美、人居环境美、人文行为美、生活幸福美,建成富饶秀美、和谐安康、人文昌盛、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金华。[1]

从这个建设目标看,依靠制度规范,自然生态人居生态都是相对来说更容易建设完成的,而要真正做到人文行为美和人文昌盛的目标,必须在人文生态建设上大做文章,只有这样,人们的幸福指数才会真正达到理想状态。

二、金华人文生态的历史积淀

(一)教育发达,人才辈出

浙中金华有浙地江南山水的秀丽特点,又因为独特的盆地地形,吸引各地学者名人来此游历、寓居、授业,教育风气代代传承,士人求学入仕的积极进取之风形成了传统,因此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特别是到了两宋时期,金华大地上能出现数量众多的文学和政治家,并不是偶然的。山水奇秀的金华,经过千百年的积蓄,在吴越文化中吸取影响,陶冶孕育出独特地域文化,承续至宋,在两宋时期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化走向了更加繁盛的时期,涌现出大批知识分子,金华大地文化繁荣、教育兴盛,为金华词人及其词的创作奠定了丰厚的文化基础。

浙江自然地理的特点,常被人用“七山一水二分田”来概括。这句话,放到地域更小的金华,似乎更加恰当。古代浙江的政治中心在杭州,经济中心在杭嘉湖平原,金华所处浙西地区,多山少田,经济水平较低,无法与杭嘉湖各地相提并论。但是,金华经济的相对落后,却造就了精工善艺、读书兴教之风气,教育到宋代尤为繁盛。金华江为钱塘上游,自古为水上交通要道。金华主要水路曲贯东西:东阳江、金华江(婺江)与兰溪首尾相衔,顺流下富春江而汇钱塘。武义江上系永康南溪,下行与东阳江合流于金华市区。溯兰江而上,可至龙游、衢州、江山、常山、开化等地。自唐始水上航运十分繁荣。宋室南迁临安后,金华地位尤显重要,其时船帆如织,航程辽远,“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李清照《题八咏楼》),实为当时航运发达的生动写照。金华的山水和人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在宋代,特别是南宋,金华地域地理风貌吸引了吕祖谦等大批学者来此讲学,形成了极盛的文化氛围。金华词人靠近国家行政中心,却有远离权利斗争中心,地理和政治上特点,赋予他们密切关注时政而又敢于品评时政的特点,这也是金华词人创作的一个重要动力。

金华文化兴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教育的重视,而金华教育正是从宋代开始确立声名的。自唐以降,科举时代,金华人才层出不穷,也逐渐形成了氏族繁盛、重视教育、书院林立之特点。科举时代,金华县、义乌、东阳等都是金华科举胜地,仅以东阳为例,科举史上英才辈出,进士题名共有305人,其中武状元6人,曾任正副宰相5人。古代名宦有冯宿、舒元舆、乔行简、张国维等人,其中冯宿、舒元舆二人就是唐代进士。实际上,根据可见资料,作为古代教育最重要内容的科举,是东阳文化的繁盛的肇因。东阳苦读之风实际始于唐代科举取士制度完备之后,这也成为整个金华地区科举时代人才发展的共同范式。

宋室南迁是时代不幸,却是金华文化之大幸。其大量的人才入浙,相当一部分汇聚于金华。金华丽泽书院、龙川书院等书院学风兴盛,受到百姓赞誉,是让天下学子神往之地。教育上,金华有赖于孔子后裔的到来;文化上,在依托于著名词人李清照等文学名家的寓居。然后,这仅仅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更普遍的文化发展动力,来自于中原士人大量南迁。他们的到来,不仅仅是著书讲学,兴办书院,更重要的是,使金华成为中原文化与吴越文化交流交汇之地,文化教育从新风迭起,桃李芬芳。这一时期,对金华产生较大影响的代表人物就是吕祖谦。他从事教育活动的时间可谓贯穿一生,因而门生遍天下,士人趋之若鹜,甚至一些学界大儒、教育家,如朱熹、张栻等,都乐意把子女送到吕祖谦门下就学。吕祖谦在弟弟吕祖俭协助下创建的丽泽书院,是南宋与岳麓书院齐名的大书院。丽泽书院培养了大批学者,成为金华教育史上的标志。吕祖谦在丽泽书院倡导的教育风气和学术风气,影响深远,甚至直接影响到明代的学风。对金华地方文化来说,吕祖谦开创金华学派,创办丽泽书院并躬耕杏坛,一方面为金华积淀了浓郁的学术风气,另一方面,也是更直接的影响,就是培养了大量金华籍才俊,这些人,成为金华文化向前发展的基础。从此,依靠人才辈出的优势,金华学风兴盛而且代代相传,并逐步确立“小邹鲁”的美誉,形成了地域文化的重要影响。随后,北山学派四先生何基、王柏、金履祥和许谦延续了金华重学的传统,也由此开启了金华教育文化的辉煌篇章,影响一直沿线至今。

(二)婺学昌盛,人文荟萃

金华是2007年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江南邹鲁”、“文化之邦”的美誉,在文学、诗词、戏曲、书画、科学等方面人才荟萃,代有名家。宋朝以来,金华学风鼎盛,特别是南宋以吕祖谦为代表的“金华学派”和以陈亮为代表的“永康学派”著说立论,影响波及四海。

“婺学”首先指金华学派,即南宋重要的儒家学派,开浙东学派先声的“吕学”。代表人物即为吕祖谦。金华学派在当时的思想界有较大影响,与稍后的永嘉学派一起,被视为浙东学派的两大重要分支。因为处于特殊的时代,金华学派的主张从一开始就具有鲜明的政治因素:对外,力主收复失地,完成统一大业;对内,力主锄除政弊,改良体制。因而,其具体的学术思想,也就十分强调实用性,并鼓励士人为学明理,做事躬行,反对空谈。金华学派十分强调经史致用和经世致用。不仅在广大士人心中,也在普通百姓中形成了相当影响。事实上,金华学派与朱熹“理学”、陆九渊“心学”多有论证,甚至相互批评,但论争的结果,是扩大了学派的影响,金华学派也足以与其余二学分庭抗礼。全祖望的《宋元学案》中曾说:“宋乾淳以后,学派分而为三:朱学也,吕学也,陆学也。三家同时,皆不甚合。”(《宋元学案》卷五十一《东莱学案》)

宋朝建立后,理学界大谈道德心性,不重实事。而婺学则强调“经世致用,求真务实”。婺学之源,可追溯至北宋末期兰溪范浚②。范浚精于理学,讲究存心养性,其主要理学思想,一是阐发仁性之学。宣扬“天人一道”、“忠信”、“俭德”等主张。二是提倡修身、养气、笃学、致用。主张“养正为贵”,“先正其心”,“戒自欺,倡慎独”等。由此可见,后世婺学为其一脉相生实至名归。徐儒宗先称其“实乃婺学的实际开创者,而对于哲学之兴盛,亦起有巨大的作用。”[6]

至南宋,国难当头,举国忧心,在理学家士人的极力鼓吹下,南宋文化重镇婺州的崇尚务实的理学思想传播极快,影响巨大,极为鼎盛。“永嘉、永康及婺学三支在精神实质上的同一性,并且亦揭示了浙学三支终究趋于合流这一基本事实,而吕氏之学则荟萃了浙学之基本精神而集其大成。是故乾、淳以后浙东史学派之于后世的影响,基本上即是通过吕氏婺学之影响及其学绪之传递来实现的。”[7]永康学派本身就是因陈亮为婺州永康人而得名。而陈亮,也是宋代词人中最杰出的代表。具体看来,陈亮的学术思想较杂,自成一体。他的许多言论,与广为人所熟知的传统观点不同。陈亮以为,功利的道义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传道不能摒弃功利,否则只能成为空谈。他的这一思想,对辛派词人及其后学有较大影响。也比较符合当时时代的需求。除陈亮外,永康学派还有倪朴、王自中、喻偘、喻南强等人也交友影响。倪朴将功利思想落实于积极为抗金出谋划策上。他对朝廷御侮无策的现状十分痛恨,著《舆地会元志》,考察全国地理形势,还研究全国人口,始终为收复河山做积极的准备。王自中倪朴相近,抗金之策强调边防要务,主张兵农结合,在恢复生产的过程中一步步计划收复河山大爷。以上二人的思想主张,基本与陈亮相同。二作为陈亮的弟子,喻偘、喻南强则严守师说,为陈亮思想的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永康学派的学术思想和功利主张,不仅形成了重要的地域影响力,也是整个宋代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婺学的精神实质历经宋、元、明三代长盛不衰,陈亮的爱国思想和事功思想,堪称代表。综上,婺学的价值指向,实际上就是尚德向善的态度、经世务实的精神和不断进取的实践精神,这也城市建设美丽中国——更是建设“两美”金华最为宝贵,也最值得依托的财富。

三、金华人文生态的传承与创新

(一)将民族传统手工艺作为现代生产力

早在东晋、南朝时期,金华就是繁华商业活动所在。可以说,金华有着悠久的商业和务工传统。到南宋,婺州丝织业已经十分发达,婺窑更是名扬四海。文化、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鲜明特点。对金华地区来说,搞好人文生态建设,有一个十分重要,可能会产生更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抓手,那就是传统手工艺。相对于现代工艺来说,传统手工艺承载的人文价值更为丰厚,对人们的精神追求有更为显著的辅助意义。事实上,现代高科技时代,传统手工艺也越来越多地收到了重视。雅斯贝尔斯在《时代的精神状况》中说:“技术世界看来是对自然世界的破坏。人们抱怨:生活已变得不自然了,认为的技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已不得不容忍许多的丑陋,不得不承认与自然的分离。”[8]217

虽然现代科技不断发展,但是传统手工艺正在越来越多地收到重视。有学者认为,虽然传统手工艺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冲击,“但令人吊诡的是,随着物质文化的高度充盈,我们对于民族手工技艺却是越来越怀念了。如何重视民族手工艺传统在今天社会的意义和价值,评判手工技艺与现代生产、艺术之间的关系,民族手工技艺如何成为现代生产力的一部分,也就成为我们今天需要关注的问题。”[9]这其实,也反映了人们对人文精神的更实际上,许多民族手工技艺正在被作为一种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许多工艺形态的价值作为地方文化的象征,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

唐宋以前,金华民俗醇厚、质朴而泥古。南宋以降,北方氏族大量入迁,“百工之乡”逐步形成,民俗随之日趋丰富和揉杂。显著者为由“不轻去其乡”、“不事文饰”、“不习工商”到外向开拓、涉洋出海、兴学重教、负笈从师和百工竞技的关系全局的历史性转变。20世纪50年代始,民俗发生除旧布新的重大变化,优良的传统习俗注入新的内容,劣俗陋习渐泯,新风俗不断树立。金华自古就是工艺美术繁盛之地,流传至今的有东阳木雕、兰溪滩簧、浦江板凳龙、浦江乱弹、东阳翻九楼、永康锡雕、浦江麦秆剪贴、金华酒传统酿造技艺、婺州举岩绿茶制作技艺、金华火腿腌制技艺、诸葛村古村落营造技艺、俞源村古建筑群营造技艺、东阳卢宅营造技艺、浦江郑义门营造技艺、浦江剪纸、东阳竹编等等。这些手工技艺,很多被列为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将民族传统手工艺作为现代生产力,需要将传统的“静态保护”变为“活态保护”,在生产中镇中发挥手工技艺的生命力,即我们今天所说的“生产性保护”[9]。对金华来说,在“两美”建设思想的指引下,我们不仅需要手工技艺的技术创新,要保护手工技艺一直遵循的传统生产模式,更要进一步塑造手工技艺的本土文化品牌价值。

(二)大力倡导新乡贤文化建设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香港籍政协委员王志良提交了《关于在全国推广乡贤文化研究的建议》,以绍兴市上虞区区乡贤文化研究的成功经验为案例,希望在全国推广乡贤文化研究(详见本报3月7日一版)。[10]7月2日,《光明日报》推出“新乡贤新乡村”专栏,在开篇报道《乡贤回乡,重构传统乡村文化》中,重点讲述“乡贤回乡的上虞现象”。[11]7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光明日报》“新乡贤新乡村”系列报道上批示:研究发扬和培育“乡贤文化”是一个有意义的课题。“乡贤文化”中的人文道德力量在当地一方具有重要影响,对于传播和滋养主流价值观定然有益。7月25日,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葛慧君也对乡贤文化作了批示。[12]目前的新农村建设需要搞好乡村治理工作。在新农村和城镇化建设的大潮中,上虞经验尤其值得推广。浙江农村建设,针对的正是城市化背景下的农村治理问题,如果能将重塑乡村精英,呼唤乡贤回乡,重构乡村文化,那就是以降功在当下,泽被千秋的好事。新乡贤运动,可以让那些从乡村走出去的精英,退休后回到农村成为新乡绅,以自己的经验、学识、专长、技艺、财富以及文化修养参与新农村建设,如果他们能叶落归根,以自己身上发散出来的文化道德力量教化乡民、反哺桑梓、泽被乡里、温暖故土、凝聚人心,这不正是重构乡村传统文化所需要的?“两美”金华建设过程中,要十分重视新农村建设,要始终秉承“挖掘故乡历史,抢救文化遗产,弘扬乡贤精神,服务当地发展”的宗旨,在激活和弘扬乡贤文化资源上做了大量工作,推动地方社会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

金华人文昌盛,当代名人众多,所涉商业、教育、文化等个股领域,有着十分丰厚的乡贤资源。乡贤文化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一张独特的城市文化名片和乡村文化瑰宝,它能吸引乡亲们主动团结在一起,回报家乡,为家乡发展出力。乡贤文化贴近百姓,各地都有丰厚的资源,乡贤作为当地的榜样人物,既不是高不可攀,也不是距离遥远。他们的善恶荣辱就发生在大家的身边,容易通过“照镜子、正衣冠”的实践,达到示范和引领作用,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教育之乡金华乡贤众多,许多走出去的人才,如果能在适当的年龄回归故土,成为新时期的新乡贤,必定会是金华“两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力量。

(二)重塑人文旅游景观的价值

金华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自然山水十分独特,地理风貌与文化风貌并盛,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辉。在景观形成的历史过程中,是人与自然环境高度协调和统一发展的结果。人与自然是平等的生态关系。既不是以人类中心主义的人本主义,也不是以自然生态为中心的环境主义,而是人地协调的生态价值伦理。自然要素、生态过程与生态功能充分体现出地方性和自然性特点,并得到持续利用和延续,维持自然生态的稳定性。人在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经济活动中形成的产业体系控制在与自然环境相适宜的产业类型、生产规模和强度内。自给自足成为摆脱超负荷生产行为的根本。人类经历长时间的历史发展,形成、积累和继承了大量的地方文化,并逐步形成了代表一个地方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其形成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不断交换自己的认知并逐步形成固定下来的自然崇拜、文化崇拜、人类崇拜以及相应的价值观念。地方文化是人类的文化,更是自然的文化。传统的整体人文生态系统是历史的和古典的,是农业社会的产物,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最珍贵的文化遗产。另外,非物质文化是一项 独特其正在以的旅游资源 ,旅游和文化的深度结合正越来越成为吸引人们旅游的重要动力。金华市文化底蕴丰厚,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众多, 黄大仙传说、东阳木雕、金华桥灯(浦江板凳龙、东阳许宅花灯、磐安迎灯、婺城板凳龙、义乌迎龙灯)、婺剧、兰溪诸葛后裔祭祖、金华斗牛等均享有盛誉和民众基础。旅游发展自然离不开文化,借助物质文化遗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旅游文化商品开发,为旅游创造经济价值,旅游产业将得到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得以传承和发展。

另外,还可以进一步开发婺剧文化游,浙中祠堂文化旅游等。总之,在旅游开放中,要注重人生生态理念的传播和推广。这既是发展经济的需要,更是真正落实“两美”金华建设之内涵的需要。

在人文旅游价值的开发中,还应该注重文化名人,特别文学家、理学家人文价值的挖掘。在文学、诗词、戏曲、书画、科学等方面人才荟萃、代有名家;如骆宾王、张志和、贯休、吕祖谦、陈亮、朱丹溪、李渔、陈望道、施复亮、曹聚仁、潘漠华、王西彦、冯雪峰、邵飘萍、吴晗、艾青、黄宾虹、施光南、严济慈、朱惟精等,他们留下来的作品和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从南朝谢灵运、沈约等人开始,寓居金华、游历金华或者与金华名人有着深厚情谊的文学大家数不胜数,萧子云、唐太宗、崔颢、李白、戴叔伦、白居易、韦庄、马戴、钱起、苏轼、苏辙、梅尧臣、吴炯、王安石、朱熹、刘过、辛弃疾、刘黻、陆元钧、陆游、叶梦得、黄溍、刘基、朱棣、赵善政、宋濂等人,都在金华留下了重要的文化印记。如何构建一个更有序,更有效与人文精神旅游体系,使金华文化名人和外籍文化名人的人文素养、艺术素养和精神财富得到更好的传承,是值得金华旅游行业重视和思考的问题。

一方面是美丽金华的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另一方面是社会道德问题的日益突出,完善公民素质教育,培育期深厚的人文情怀是关键一环。那么,地方人文素质教育的建设,是完全可以依托人文景观热点的重构来进行的,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曾倡导和主持了“《浙江文化名人传记》系列丛书一百部”的科研项目,通过为浙江文化名人立传,反映浙江文化发展的总体面貌,也有利于今人“见贤思齐、努力进取”,那么,素质教育如果能渗透到书本之外,特别是与当前旅游经济发展结合起来,能在金华各地旅游景点将文学家、文化名人及其人文精神的历史文化成果展示出来,有助于人文景观对金华人文生态建设的产生深远的影响。

当然,金华要搞好人文生态建设,也应该加强特色品牌建设。例如:打造与自然风光相结合的旅游线来推动文化演艺产业的发展。包括双龙风景区,仙源湖休闲养生度假区、仙华山等六个省级风景名胜区,以及磐安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等。在保留原有观光产品的同时,重点开发演艺文化产业的功能,深化游客参与、体验、互动等为一体的演艺文化旅游线路,此外,还包括永康方岩石鼓寮影视城、横店影视城等景点。重点还要开发集参与、高科技和动感的影视场景展示,让游客参与影视表演的过程,打造有别于其他地区的特色品牌文化。要打造个性突出、主题鲜明的旅游文化节,例如金华煲文化节、黄大仙文化节、斗牛狂欢节、金华火腿文化节、茶花文化节等体验,强调群众的参与性,因为只有广泛的参与,才使得我们的演艺文化具备更强的生命力,才能做到经久不衰,越做越大。[13]

参考文献:

[1] 本报评论员. 走向“两美”金华新时代:论“建设美丽金华、创造美好生活”[N]. 金华日报,2014-07-16(01).

[2] 黄娟,汪宗田. 美丽中国梦及其实现:兼论生态文明建设:道路、理论与制度的统一[J]. 理论月刊,2014(2):5-9.

[3] 柳兰芳. 自然生态、人文生态和社会生态的辩证统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生态伦理思想[J]. 社会科学家,2013(7):16-20.

[4] 李旭华. 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全面考察: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的统一[J]. 理论月刊,2012(9):18-21.

[5] 刘菁. 科学发展观视野中人文生态的价值目标[J]. 湖南社会科学,2010(6):32-34.

[6] 本报评论员. 走向“两美”金华新时代:论“建设美丽金华、创造美好生活”[N]. 金华日报,2014-07-16(01).

[6] 徐儒宗. 婺学之开宗,浙学之托始[J]. 浙江社会科学,2014(8):129-126.

[7] 董平. 南宋婺学之演变及其至明初的传承[J]. 中国学术,2002(2):193-244.

[8] 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 时代的精神状况[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9] 胡泊. 民族传统手工技艺作为现代生产力的探析[J]. 文艺争鸣,2014(5):154-157.

[10] 龚洁颖. 推广上虞乡贤文化研究做法[N]. 上虞日报,2014-03-07(01).

[11] 刘伟,严红枫,叶辉,等. 乡贤回乡,重构传统乡村文化:浙江“乡贤文化”与乡村治理的采访和思考[N]. 光明日报,2014-07-02(01).

[12] 绍兴政府网. 上虞乡贤文化成全国样本[EB/OL].(2014-04-16)[2014-08-27].http://www.sx.gov.cn/art/2014/8/13/art_9110_511729.html.

[13] 虞海斌. 金华市发展旅游演艺文化的优势研究[J]. 中国商贸,2012(3):190-191.

(责任编辑:程勇)

猜你喜欢

传统手工艺金华
张金华
岁朝清供
陈金华
红气球请客
蜘蛛王要“吃”蓝脸兔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开发
浅析中国传统手工艺在文化创意产品中的“再设计”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中国传统手工艺文化重建的路径分析
金华地区籽莲无公害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