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公共文化服务未成年人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2015-04-29刘红贾小燕
刘红 贾小燕
摘 要: 公共文化服务对象涵盖所有公民,未成年人是公共文化服务不可或缺的部分。重庆市公共文化机构,包括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在服务公众的同时也开展未成年人服务,但效果不明显、参差不齐。为此,本研究通过深入重庆市各区县、乡镇调研、走访,在充分了解实情的基础上提出重庆市公共文化服务未成年人优质高效对策建议,希望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重视对未成年人服务,满足未成年人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
关键词: 公共文化; 未成年人; 服务对策
中图分类号: G1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5)03-0043-05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近几年得到长足发展,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设施设备建设日趋完善,服务方式、内容多样丰富。重庆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这几年虽然开展了对未成年人服务,但由于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分属不同的系统和部门,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地区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导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各机构间服务未成年人合作协调少,资源分散,服务参差,不能满足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山区儿童、库区儿童、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儿童等600万未成年人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
一、公共文化服务未成年人的重要性
公共文化是社会稳定、和谐、健康发展并形成社会凝聚力的最基本因素,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强大社会主义国家的前提。未成年人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国家潜在的人力资源。未成年是人生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所接受的文化教育将直接影响一个人健全人格的形成,对他们的关注、培养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兴衰。因此,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公共文化服务势在必行。
本研究所说的未成年人是指18周岁以下的公民,与广义的“儿童”概念相同[1][2];所说的公共文化服务仅指重庆市文化委系统中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美术馆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
二、重庆市公共文化服务未成年人现状调研
为使本研究更具真实性、代表性,我们采用实地走访、问卷调研、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全市各区县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乡镇(街道)文化站)进行抽样调查,重点深入留守儿童集中的三峡移民库区、偏远山区、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同时,为了解未成年人(尤其是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孤残儿童等特殊群体)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我们深入肖家沟小学、巴蜀小学等多个中小学校以及“爱心庄园”儿童福利院,两路口街道、天湖美镇社区等进行实地走访,收到预期反馈。
(一)市级公共文化机构服务未成年人现状
重庆市市级公共文化机构开展未成年人服务各具特色,其中起主导作用的、突出的、影响力大的单位主要有6个,分别是重庆市少年儿童图书馆、重庆图书馆、重庆市群众艺术馆、重庆美术馆、重庆自然博物馆、重庆三峡博物馆。对这些服务机构我们进行全覆盖的问卷调查,发放问卷6份,回收有效问卷6份,回收率和有效率达100%。
调研内容主要包含:服务开展、场地设置、服务面积、服务人次、活动数量、合作概况、合作项目、合作对象、影响合作因素九个方面。调研结果显示,市级公共文化机构100%开展了未成年人服务,60%以上有单独的未成年人服务场地,且未成年人服务面积大多占10%以上;未成年人服务人次均占总服务人次的10%以上,活动数量大多占总量50%以上;80%以上的机构开展了未成年人服务合作,合作项目大多在30%以内,主要合作对象是群团组织、市、区级文化单位、企业或民间组织,影响合作的因素主要是缺乏合作项目、平台、资源和互利机制。(详见表1、表2)
(二)区县公共文化机构服务未成年人现状
区县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主要是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全市共41个区县公共图书馆,40个区县文化馆。对其调研我们采用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做到全覆盖,区县公共图书馆发放问卷41份,回收有效问卷35份,回收率85.4%,有效率100%;区县文化馆发放问卷40份,回收有效问卷38份,回收率95%,有效率100%。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服务开展、场地设置、服务面积、服务人次、活动数量、合作概况、合作项目、合作对象、影响合作因素九个方面。调研结果显示,全85%以上的区县公共图书馆,且均有单独的未成年人服务场地;95%以上的区县文化馆开展了未成年人服务,且80%以上有单独的未成年人服务场地。两馆未成年人服务面积大多占总面积10%以上,未成年人服务人次大多占总服务人次的30%以上,未成年人活动数量大多占总量的10%-50%之间。80% 以上的区县图书馆、文化馆开展了未成年人服务合作。区县图书馆主要合作对象是市、区文化单位,群团组织,文化站,合作项目所占比例大多在30%~50%之间,影响合作的因素主要是缺乏合作平台。文化馆主要合作对象是文化站、群团组织,合作项目所占比例大多在30%以内,影响合作的因素主要是缺资源和互利机制。(详见表3、表4)
2. 实地走访。实地走访了江津区、万州区、奉节县等多个区县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对其服务情况做进一步了解。走访发现,各区县均加大了对公共文化的重视,区县文、图两馆新馆舍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硬件及配套设施逐步完善。两馆的地理位置都设在交通便利、人流集中的区域,充分便民。在未成年人服务方面,图书馆重在开展读书活动和图书借阅,文化馆重在开展文艺辅导培训,但未成年人服务较薄弱,缺乏具有儿童心理、学前教育知识和文艺特长的专业人才。虽然大多开展了未成年人服务,但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针对未成年人的专业化、特色化服务)。
(三)乡镇公共文化机构服务未成年人现状
乡镇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主要是文化站、农家书屋,对其调研主要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 问卷调查。重庆市共有乡镇(街道)文化站839个,调研通过抽样调查进行,在全市各区县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23份,其中有效问卷114份,回收率82%,有效率76%。调研内容主要包括:服务开展、场地设置、服务面积、服务人次、活动数量、合作概况、合作项目、合作对象、影响合作因素九个方面。调研结果显示,98%的文化站开展了未成年人服务,但有单独未成年人服务场地的不到30%,且未成年人服务面积大多占总服务面积的10%以内。未成年人服务人次大多占总服务人次的10%以上。开展未成年人活动数量大多占活动总量的50%以内。80%的文化站开展了未成年人服务合作,主要合作对象是群团组织和文化中心,合作项目大多占30%以内,影响合作的因素主要是缺合作平台和资源。(详见表5、表6)
2. 实地走访。实地走访了奉节县甲高镇、永乐镇、兴隆镇,万州区熊家镇、黄柏乡、五桥社区、瀼渡镇、龙沙镇,江津区油溪镇、永兴镇、杜市镇等乡镇(街道)文化站。走访发现,文化站从硬件设施到服务能力都参差不齐,且区县与区县之间,同一区县不同文化站之间差距较大。乡镇对文化机构的重视远不如市、区级,有的文化站被设在偏僻的小区或乡镇政府办公楼顶层,地理位置优越的临街门市被用作经营活动。文化站专职在岗人员少,兼职、借调现象普遍,且专业人才极度匮乏,大部分文化站几乎没有。对文化站资源的配备,存在多头管理,多方投入,资源分散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图书复本多,读者需要的书籍数量不足,专门给未成年人提供的图书和器材更是少之又少。上级政府为服务开展较好的文化站配备了古筝、电子琴、长笛等音乐器材,但由于会使用的少,也没有专业助教人员,成为闲置摆设,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三、重庆市公共文化服务未成年人调研分析
(一)重庆市公共文化服务未成年人存在的问题
1. 两极分化突出。随着国家对未成年人文化教育的重视,目前重庆市90%以上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开展了未成年人服务,但是公共文化服务未成年人存在两极分化趋势。一是城乡两极分化,市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60%以上有单独的未成年人服务场地,区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80%有单独的未成年人服务场地,且未成年人服务面积均占总服务面积的10%以上;而乡镇(街道)文化站有单独未成年人服务场地的不到30%,且未成年人服务面积大多在10%以内。二是区域两极分化,经济条件好的区县、乡镇,硬件设施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上级规定标准,基础差的乡镇文化站连馆舍面积都不达标,单独的未成年人服务场地更无从谈起。
2. 供需矛盾明显。重庆作为西部劳动力输出大市,大量中青年外出务工,农村留守的老人和儿童较多。而农村老年人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且活动能力较弱,少年儿童就成了乡镇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人群,他们更加渴望和需要丰富的少儿图书、读书活动、文艺辅导、心理疏导等多方面的公共文化服务。同时,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他们更需要温暖和关爱。但调研结果显示,乡镇公共文化机构服务能力薄弱,服务方式单一,仅提供图书借阅,图书质量偏低且数量偏少,适合少儿阅读的更少,文艺辅导、阅读活动、心理疏导等服务更是空白。文化站工作人员普遍缺乏专业的少儿心理知识和图书导读知识,无法满足留守儿童对知识和关爱的渴望。
3. 服务能力薄弱。区县和乡镇均存在此类问题,乡镇文化站尤为突出,严重影响未成年人服务水平。文化站表面看人员数量按编制配备齐全,但这些人员大多身兼数职,平时大部分时间抽调到其他岗位从事公共文化服务以外的工作,专人不专职现象普遍。同时,大多的乡镇(街道)文化站完全没有专业人员,在职的服务人员业务技能普遍偏低,缺乏应有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无法为少年儿童提供专业的阅读指导,服务质量难以保证,针对未成年人的免费专业培训几乎为零。
4. 资源分散。调研发现,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之间交流合作较少,合作较多的是群团组织,而本系统之间的纵向合作没有占主导地位,同系统的机构之间资源分散,同类资源重复,资源没能进行整合及有效利用。
(二)重庆市公共文化服务未成年人存在问题的原因
1. 经费投入不足。目前,全市对同一级别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经费拨付标准相同,但是各区县、乡镇经济水平,公共文化服务硬件基础不在同一水平线上,要达到相同的服务质量,经济基础差的地区需要更多的经费投入。此外,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资金来源分为市级和区县财政拨款两部分,在市级拨款相同的情况下,经济发展好的地区区县财政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拨款相对充足,甚至超额拨付;而经济发展弱的地区则相反。由此导致好的地区越来越好,差的地区越来越差。
2. 服务意识薄弱。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强了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视,但基层重经济、轻文化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文化站建设普遍不达标。文化站建设标准要求选址应在乡镇中心或交通便利、人口集中的地域,且不能与乡镇政府办公大楼合并建设。但实际情况大有出入,有的文化站在乡镇政府办公楼顶楼,不便于少年儿童随意出入;有的在背街小区内,很少有人知道。二是文化站经费拨付不及时,少数存在截留情况。三是文化站专职人员无法保障,常被乡政府借调到其他部门工作。四是文化站工作人员本身不重视提高服务质量,只是单一的开放,借阅登记,无主动服务意识。
3. 专业人才引进困难。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大多是一类公益事业单位,人才引进受到单位编制和待遇的制约,且基层工作条件较差,有技能的专业人才不愿意到基层工作。
4. 缺乏合作平台。目前,重庆市涉及未成年人服务的公共文化机构隶属于不同的系统和部门,没有组织或机构进行统筹协调,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导致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之间资金重复投入,不能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好的管理经验、专业技能无法有效交流学习。此外,一些有意愿加入公共文化服务未成年人的民间组织和社会机构、企业找不到合作途径。
综上所述,在基层观念、资金投入、管理体制等问题短期内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成立专门针对公共文化服务未成年人的管理组织或机构是改变现状,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未成年人的有效途径。
四、重庆市公共文化服务未成年人对策建议
(一)加强重视公共文化服务未成年人
首先,是各级政府应加强重视,一方面增加公共文化服务未成年人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通过考核等方式,监督促进基层职能部门对公共文化服务未成年人的重视,保障物力、人力落实到位,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其次应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自身对未成年人服务的重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主动思考,积极创新、拓宽服务方式,让更多未成年人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权利。
(二)加强经济薄弱地区的扶持
首先,应在资金和优惠政策等方面加大对基层乡镇的扶持,缩小城乡差距。其次,应加大对三峡库区、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扶持,促进全市公共文化服务平衡发展,提升整体服务能力。
(三)成立重庆市公共文化服务未成年人协会
目前,国内外现有的行业组织包括协会和联盟组织[3][4]。协会致力于提升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和社会形象,会员覆盖面广,可包含事业单位、企业、民间组织及个人;联盟组织适合于具体的合作项目,且成员具有局限性,只能是单位、企业。借鉴国内外公共文化服务未成年人开展情况,结合调研掌握的我市实际情况,成立重庆市公共文化服务未成年人协会更利于全面提升全市公共文化服务未成年人水平和质量。
五、结语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是振兴中华的主力军,保障他们的文化权利,为他们的精神成长和人格形成提供丰富的知识源泉和良好的阅读环境是政府的重要职责。而履行好这一职责,需要各级政府和基层单位共同重视;需要资金和政策的支持;需要提供合作交流平台,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公共文化服务未成年人任重道远,只有各方共同重视,监督促进,常抓不懈,才能实现质的飞跃,让全市600万少年儿童享受到他们所需要的、喜爱的公共文化服务。
参考文献:
[1] 联合国大会. 儿童权利公约[EB/OL]. [2015-01-18].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5-09/21/content_3522096.htm.
[2] 国务院.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EB/OL]. [2015-01-18].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1-08/08/c_121830087.htm.
[3] 王名. 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4] 徐家良. 互益性组织:中国行业协会研究[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