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就一双会观察的眼睛
2015-04-29温溪
温溪
很多学生觉得作文难,一提到写作文就头痛,常有“无从下笔,无话可写”之感,这是平时没有注意积累材料的缘故。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写作必须拥有与作文相关的感性表象,包括生活中所积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材料。这就更加说明了积累材料的重要性。
因此,要求学生写好作文,就要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要让学生练就一双会观察的眼睛,学会观察,获取写作材料。
那么,应该怎样指导学生去观察呢?
一、激发观察的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某种观察实践中去时,观察才能变成一种特殊的享受,变成一种心灵的需要。
一次作文课前,我把一盆栽着辣椒苗的花盆放在讲台上,同学们一下子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问:
“老师,这是什么花呀?长得真漂亮!”
“这不是花,这是一棵辣椒苗!”
“你怎么知道它是辣椒苗,瞎猜的吧?”
“怎么是瞎猜的?我家院子里就有,不信你问老师!”
“我家院子里也有,是妈妈栽的,我看有点像!”
“什么叫有点像,它就是!”
“它肯定不是辣椒苗!”……
听着同学们的争论,我陷入了深思:作为农村的孩子,谁家不栽上一些?可为什么这么常见的植物,许多同学却不认识呢?
上课的铃声响起,同学们都回到了座位。我端起花盆对同学们说,你们刚才的争论,老师都听见了。这盆里到底栽的是什么,老师先不告诉大家。老师现在只是想问问,你们吃过辣椒吗?同学们纷纷举起了手。我又问,你们有谁家里栽种过辣椒?同学们又纷纷举起了手。
接着我就对学生提出了观察要求:既然你们家院子里或大门口、农田里栽种辣椒了,今天放学后就去看看,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第二天,结果出来了,再没有什么争论了。班里几乎成了“辣椒新闻发布会”。大多数学生竟然能说出这棵辣椒苗结出的辣椒虽不大,但非常辣。我知道同学们一定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比较,不然他们是分辨不出来的。事实正是如此,当学生对辣椒发生了兴趣,就会有强大的内驱力。结果这次作文,连平时最不会写的学生也觉得有话可写了。
二、教观察的方法
观察只用眼睛看,那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教学生观察的方法,要他们充分调动其他感官,也就是眼睛、耳朵、鼻子、舌头、手指一起工作,更重要的是还需要运用思维,调动已有的经验和感受。
如我们要写一个同学,就应该多观察他、了解他、熟悉他,才能写好他。有些学生能写好的原因,就是他们爱观察人。爱观察人的外貌、身材、衣着、神情、行为和姿态。他们还喜欢阅读书本中那些描写人物的片段,脑子里储存了许多人物形象,所以他们才会把人物写得非常逼真。
举一反三,写事物也是这样。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用眼睛去看东西的颜色、大小、形状,去闻它的味道,用手触摸它感觉它是柔软还是坚硬,可能的情况下,还要让学生用嘴巴尝尝是苦涩还是甘甜,等等。如此这般后,学生在写作文时,文字就会有声音,有形状、气味和味道,甚至还有假设和想象,他们笔下的事物就会形象生动。
其次,观察不能仅仅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还要抓住事物的特点,深入细致地加以分析、比较,准确地把握被观察事物的特征。古典小说《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之所以能把武松景阳冈打虎的故事写得那么活灵活现,这都是他平时深入细致地观察的结果。据说施耐庵为了了解老虎的生活习性,曾经多次冒险去老虎经常出没的深山老林里观察。他常常爬到大树上,长时间地观察老虎行走、猎物、扑食的一举一动;同时,他还访问有经验的猎户,了解猎虎以及同猛虎搏斗的情况。正是由于下了一番功夫,他最后才能把武松打虎的过程写得那么精彩。
因此,要想把观察的对象写清楚、写深刻,就得多次观察,反复观察。
三、养成观察思考的习惯
真正有价值的观察应是在思考中观察。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作家莫泊桑,曾拜当时著名作家福楼拜为师,请教创作的秘诀。
福楼拜要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学会观察。他要求莫泊桑每天骑马到外面转一圈,把路上看到的一切准确、细致地记录下来。莫泊桑按照老师的指点,刻苦训练自己的眼睛,养成了勤于观察、仔细观察的好习惯,为后来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观察时要带着“思”去观察,整个身心都要参与到观察的过程中去,并且随观察内容的发展而变化。只要让学生这样长期坚持,渐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那么,他们就会练出一双慧眼,他们的作文就会不一样。
总之,观察是获得写作素材和题材的重要途径。只要让学生保持一颗好奇心,乐于观察,善于发现,他们的记忆库里的材料必然丰富,他们的心智也会变得丰实而聪慧。作文时,他们就会有事可写、有人可赞、有情可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