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黄花落叶松的繁殖与抚育管理
2015-04-29潘福民王欢杨悦
潘福民 王欢 杨悦
黄花落叶松(Larix olgensis),又称长白落叶松,黄花松等,是松科落叶松属的一种落叶乔木树种。主要分布在朝鲜、俄罗斯以及我国大陆的老爷岭山区、东北长白山区等地,常生长于海拔500~1800米的地区,多生长在山坡、湿润山坡及沼泽地。
1 形态特征
黄花落叶松树姿优美,树皮灰色、暗灰色、或灰褐色,纵裂成长鳞片状翅离,易剥落。一年生长枝淡褐色或淡红褐色,微有光泽,径1~1.2毫米,有毛或无毛;二或三年生枝灰色或暗灰色。短枝深灰色,径2~3毫米,顶端叶枕之间密生淡褐色柔毛。叶倒披针状条形,长1.5~2.5厘米,宽约1毫米,先端钝或微尖,上面中脉平,每边有1~2条气孔线,下面中脉隆起,两边各有2~5条气孔线。球果成熟前淡红紫色或紫红色,成熟时淡褐色或稍带紫色,长卵圆形,种鳞张开,种鳞16~40枚,种鳞背部及上部边缘有细小瘤状突起,有短毛,稀光滑;中部种鳞宽卵形或成四方状,或近方圆形,长宽近于相等,先端圆或圆截形微凹,基部稍宽,干后边缘常反曲;苞鳞暗紫褐色,矩圆状卵形或卵状椭圆形,中部稍收缩,中肋延长成尾状尖头,不露出;种子三角状倒卵形,淡灰白色,或白色,具不规则紫色斑纹,长3~4毫米,径约2毫米,连翅长不到l厘米。
2 繁殖方法
2.1 种子处理
黄花落叶松常采用播种方法进行繁殖,其种子发芽并不困难,即使有休眠,程度也比较轻,常用温水浸种1昼夜。由于种子中空粒较多,不易同饱满种子分离开来,因此发芽率不高。可在室外混雪埋藏,或者是在春播前的2~3周在1~5℃下用湿沙层积,当土面下5厘米处土壤地温稳定升至8~10℃时可取出种子进行播种。对未经雪藏也未经层积的种子,苗圃可在春播前作浸种催芽处理,希望能够加速萌发。但雪藏、低温层积和浸种催芽三者比较,以雪藏后播种效果最好,出苗迅速,幼苗抗性强。
2.2 播种方法
2.2.1 撒播。撒播的播种前把床浇足底水,把种子均匀撒在苗床上,覆上过筛的细沙(或混合土)轻轻镇压即可。撒播具有产量高、土地利用充分、苗木营养空间分布均匀的优点,但由于出苗不成垄、不成行,对除草松土、病虫害防治等管理工作不便,小苗长高后影响通风透光,对苗木后期生长不利,不利于机械作业。
2.2.2 条播。条播是按一定的距离、一定的播幅播种、覆土、镇压三道程序,按机械程序一次操作完成。条播具有节省种子,便于通风通光,有利于中耕除草、松土、防治病虫害等一系列经营管理操作程序的优惠。条播行距可灵活掌握,多年来各苗圃在生产上常用的行距一般为10厘米,播幅宽为10厘米,有利于提高圃地利用率。播种行的方向以南北方向最好,有利通风透光,并且苗木可以互相庇护抵抗日灼。
2.3 覆土
覆土厚度是整个播种中的关键环节。播种后要立即覆沙土,覆土厚度一般为种子短轴直径的2~3倍,另外还应根据气候、土壤、播种期灵活掌握。黄花落叶松覆土厚度一般为0.3~0.5厘米。覆土适宜,正常出土的幼苗,苗基直立,头顶种壳,脱掉种壳后,表现出紫梗绿叶,属于健壮苗木。覆土过厚,苗木不能顺利出土,加之多次浇水造成地表板结,种子在土壤中形成蜷芽状态,播种量大时,由群体力量集中(顶盖子)能出土,但由于种子在土壤中停留的时间过长,种胚中的养分已在土壤中消耗掉,出土后不顶种壳,苗茎弯曲,叶黄色受高温或外界不利因素易死亡。覆土过薄,土壤易干燥或浇水后种子暴露于土壤外面风干死亡,影响出芽率。覆土必须均匀一致,薄厚适宜,覆土后应立即浇水,浇水不宜过多,接上底墒即可,播后最好用苇帘等遮阴,透光系数为30%。覆盖苇帘,既能防止大风吹走覆土和种子,又能避免机械喷水溅出种子,使之造成损失。
3 抚育管理
3.1 前期主要管理
当出苗达50%时可逐渐撤去苇帘。如播前灌足底水,出苗期半月内可不灌水。当前多用全光法育苗,灌水是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幼苗期灌水注意量少次多;而当气温高或天气干旱时,则应增加灌水次数,每天可喷水2~3次以上。幼苗期和速生期,应及时间苗,一般通过2~3次间苗后即可定苗,使每平方米留苗500~600株。与此同时还应注意及时除草和中耕松土。如能应用化学除草剂,可以大大节省劳力和用工。速生期需肥量较多,可分数次进行追肥,随着苗木生长逐渐增加追肥数量。如用腐熟的人粪尿,每公顷可用1000~1500千克,并加10倍的水;若用化肥,每公顷可施氮肥150~300千克。黄花落叶松猝倒病多在幼苗期发生,出齐苗后喷一次1%的波尔多液,以后每10天左右喷一次,直至发病期过后为止.一旦发生猝倒病,应销毁病苗,并用1∶1∶200的波尔多液,按每平方米用1千克药液浇灌床面,每10~15天一次,共浇三次。
3.2 后期主要管理
后期可结合苗圃留苗情况决定是否移植。移植时要注意切根,切根是在苗木培育期间,切断主根,促进侧根、毛根生长发育的一种技术措施。对于苗期主根发达,侧根少、培育年限在2年以上并不计划移植的播种苗,必须采取切根措施,以促进苗木木质化,抑制高生长,培育俗称“矮胖子、大胡子”苗,即苗径粗、侧须根多、高径比值小,造林后易成活的苗木。切根时间和深度直接影响着切根效果,是切根技术的关键。切根深度应根据苗圃立地条件和苗木生长势确定。苗圃地条件好,苗木地上部生长旺盛,切根深度要适当浅些。通常在留床苗的第二年早春,土壤解冻20厘米左右时进行切根(用切根犁机械切根),切根深度控制在18~20厘米,此时切根不仅有利于侧、须根的发育,而且便于掌握切根深度。切根后及时浇水,防止透风,造成苗木死亡。定苗二年生黄花落叶松苗的培育,通过当年经营管理和两次间苗过程后,第三次间苗属于定苗过程,定苗时间一般确定在第二年春季,结合切根一同实施。定苗仍属于苗木选优的一种形式,在切根的苗床上剔除小苗和劣苗,定苗后每亩留苗株数要大于计划产苗量的5%~10%,剔除的苗木可进行移植或装入容器进行培育利用。
一年生落叶松苗一般只着生一个主干,没有侧枝的分生,留床(2年生)苗,在一年生的主干上分生出多个侧枝,即一个芽就分生为一个侧枝,为使幼苗培育成通直的干形、无疤痕、无杈、高径比适宜的苗木,一般在早春(切根恢复后)针叶全部展开,在高生长期前,将苗木基上的侧芽全部抹掉,顶部保留2~3个芽,进入速生期时再将保留的侧芽(枝)打掉。抹芽、打杈时间不宜过晚,多在木质化前完成。推迟打杈时间,木质化后进行费时费力,需用剪刀剪枝,对苗木愈合会产生影响。通过打杈作业能调解苗床通风透光条件,提高苗木产量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