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启导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15-04-29周晓英

成才之路 2015年3期
关键词:优点探究方法

周晓英

摘 要:现行的高考教学制度下,高中学生地理学习时间紧,对地理学习缺乏兴趣。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成了地理教师最关心的问题。教师要对“探究——启导”的教学方式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并研究启导方法以及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

关键词:探究;启导;方法;优点

中图分类号:G4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3-0067-01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主体,只有教师启导有方,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理性思维的发展,提高认知事物的能力,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才能得以真正发挥。

一、“探究——启导式”的启导方法

1. 提问启导

提问启导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状态精心设计富有启发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发现“为什么”,最终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通过提问启导主要是达到以下目的:

(1)激趣。如讲“洋流”时,向学生提出“从2000年开始,美国向我国出口的小麦、玉米将达到千万吨,这些谷物的大部分运达我国的方式和路线是?A.用火车从北美洲经西伯利亚运来;B.用海轮经大西洋、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印度洋、太平洋运至我国东部沿海;C.用海轮横渡太平洋运至我国东部沿海;D.用海轮经大西洋、非洲好望角、印度洋、太平洋运至我国东部沿海”这类问题,能使学生引起好奇,激起兴趣。

(2)引疑。在讲“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时,可提问:“我国大江大河为什么右岸大多陡峭,左岸大多平坦呢?”这些看似极为平常的地理现象,学生却解释不清其原因,会引起疑问与惊奇,这种情感的产生,就是学生深入钻研的动力。

2. 俗语、成语启导

日常生活中的俗语,恰当地用于教学中,能大大增强语言的趣味性,同时能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探究其中的知识性、科学性。例如通过对“井水不犯河水”这句俗语提出质疑,导入“地下水”这节课的学习。

许多成语抛开其引申义,只看其本意,则含有特定的地理知识,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就简练、生动地说明了生物之间事物链的关系。

3. 诗词启导

我国古诗词中有不少佳句饱含地理知识,运用古诗词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有所领悟的地理境界,引起他们的联想,启示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如讲“长江三峡”时,可以引用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句提供的语言情境,启导学生体会出长江三峡山高峡窄、水深港急的地理特征。

除了以上几种启导式教学方法外,“探究——启导式”中还有联想启导式、讨论启导式、举例启导式、比较启导式、图片启导式等多种启导方式,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讨。

二、“探究——启导式”在教学中的优点

1. 着眼于诱导,变“苦学”为“乐学”

如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北京市城区和郊区随机抽取1100名中小学生,1000名家长和300名教师作为问卷调查,结果表明,75.6%的教师认为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仍停留在灌输——接受的水平和阶段,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还是听讲——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

可见,这种“灌输——接受”“演讲——训练”的传统教学模式和“主体颠倒”使得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感到学习很苦很累。

如果我们善于诱导,就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使探究新知的认知活动变成学生的心理需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如用“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说明暖锋、冷锋过程的天气变化,还可以用其他方法诱导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变“苦学”为“乐学”。

2. 着眼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

我们常常能听到有些教师这样责备学生:“这些题我讲了好多遍,考了讲,讲了考,还是那么多人做不出来!”还有的教师直埋怨学生:“这些题不知要讲多少遍你们才能懂……”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学生是被动地学,是在“死学”而不是“活学”,导致教师讲完了,学生听完了,可就是做不出。

夸美纽斯在《教学论》中说:“我们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而且学得更容易、更快乐、更积极,更主动。”因此,教师如果能恰当地引导学生,引发他们主动去探索、研究、发现、讨论、总结规律,就能变成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变“死学”为“活学”。

3. 着眼于指导,变“学会”为“会学”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打过这样一个比喻:“教师,一个引导者,他撑着船,学生们用力地用桨把船划向前方。”因此,“教是为了不教”,如果学生不但能“学会”,而且能“会学”,甚至能“自教”,那不是最好的“不教”吗?

如果学生能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意味着他们已学会学习,地理教学的任务就是为学生学习迁移创设最有利的条件,营造最有利的可行空间,为迁移而教。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

所以,在地理教学中运用“探究——启导式”教学,将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参考文献:

[1]王树志.中学地理教材教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单增义.情境:生成性地理课堂情境教学观的理性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0(23).

猜你喜欢

优点探究方法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如此优点》
我的优点是什么(上)
我的优点是什么(下)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可能是方法不对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