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探讨
2015-04-29屠利峰
屠利峰
摘 要:理想中的科学探究活动应该是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为寻找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因素,教师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求知兴趣、改进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开发课程资源营造科学探究氛围、注重探究评价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实践研究,多向学生提供学习、实践和创造的机会,真正让他们在科技探究活动中发展科学素质。
关键词:科学探究;情境;设计;资源;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3-0042-01
“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主要精神,那种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讲授学习方式已然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设主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学生主体性学习方式。我们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积极开展自主探究学习。那怎样让科学探究更有实效,更具活力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持续激发学生求知兴趣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能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是探究发现的第一步,也是探究得以继续进行的基础,因而,提出问题是探究性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而兴趣是推动探究活动的原动力,它能激发学生提出问题,也能驱使学生去寻求答案。
如我在执教“水的浮力”这节课的时候,首先为学生提供了4个乒乓球,将其中3个球里面分别装上盐水、沙子、清水并封闭好,让学生把4个球同时放到装有水的水槽之中,学生会惊奇地发现:有的浮在水面上,有的沉入水底下,有的浮在水中间。学生个个面带疑惑,迈入了探究的情境。
因此,在课堂上,一个有难度而又让人足以引发探究、能通过学习思考找到答案的科学问题,往往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 改进教学设计,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设计是为达成教学任务的预设,合理的设计可以使我们顺利实现教学目标,能够让科学课堂活力倍增。如“种子的萌发”一课,教材思路是这样的:首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绿豆发芽的条件有哪些?”,接着让学生进行猜想,然后让学生在各种猜想中选择改变其中一个条件,讨论结果会是怎样?最后要求学生设计研究方案并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验。到下一节课时,我了解实验情况,结果只有极少部分学生进行了动手实验研究。看来这次的探究活动对学生是没有吸引力的,是失败的。
我反思,是否让学生先观察种子萌发后的现象,给他们以视觉上的感受,吸引他们的兴趣,然后再引导学生动手实验研究,这样情况会不会更好一些呢?于是我重新修改教学设计,请学生以“让种子萌发得更好”为题,动手完成种子萌发实验并对全程进行观察。这样一来,学生们都想“让种子萌发得更好”,他们在互相比拼中想办法,设计实验,动手操作,仔细观察,认真记录,而且一些学生在自主实验中还提出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问题。稍作调整后的教学设计,使得学生探究兴趣浓厚,激活了思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开发课程资源,大力营造科学探究氛围
课程资源是科学课程设计和实施的支撑,课程资源的认识、开发、利用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有效开展。可以说,科学课程资源无处不在,需要我们教师敏锐观察,深入挖掘、探寻更多更好的资源,从而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课堂学习如日常生活一样生动、轻松,教师还可以从生活中精心挑选富有生活气息的材料,就地取材,开发课程资源,从课内走向课外,大力营造科学探究的氛围,使学生研究的动力能够持续迸发,并倾心投入研究,进而获取准确有效的数据。
例如在教学“各种各样的岩石”时,我采用了生活化教学,带领学生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让他们在自然界里寻找喜爱的小石头,并在找寻石头的过程中把玩石头,讨论交流石头的颜色、形状,说说喜欢的原因。孩子们全然陶醉在美丽的大自然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从自然中吮吸着知识的乳汁。
课外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延伸,我们应该让学生亲近大自然,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拓展、整合教学资源,使学生从小在科学探究的氛围里健康成长。
四、注重探究评价,不断提高学生科学素质
评价是为了了解学生探究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进一步探究活动的开展。探究过程中的评价主体是学生,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既要关注探究结果的评价,更要重视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如学生的情感表现、态度表现、操作技能的状况等。评价的形式要多元化,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可以是学生对学生的互评。
例如教学“怎样搭配食物”时,我设计了一份课外实践内容:设计一份合理的菜谱,邀请家长共同参与购买食材,烧煮品尝。学生任务完成的情况需要家长的协调参与,家长自然成了此项活动的最佳评价主体。我把活动评价表发给了家长,请他们配合把打分情况反馈给老师。我们的家长都非常支持,对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态度、情感、习惯、能力等方面的科学素养表现都作出了认真合理的评价。
平时,我也比较注重激发学生研究科学的情趣,激励学生观察生活和提出科学问题,并把这些也作为科学评价内容之一。在评价中,我始终给学生一个承诺:只记成功,不记失败。
事非亲历不知难。讲理念谈认识容易,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更非易事!因此,我们只有向学生多提供学习、实践和创造的机会,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使科学走向社会,才能在科技探究活动中培养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发展智力因素,全面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宋秋前.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