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卵、捐精:中国人生育观更开放了
2015-04-29
冷冻卵子技术属于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范畴,最初是为了帮助患肿瘤等疾病的女性以及那些接触过量放射物质或有毒物质的女性,预存健康的卵子,保存生育能力。
冻卵,一个陌生的词汇正在进入中国人的视野。
41岁的中国女演员徐静蕾,在媒体公开了其在美国冷冻卵子的事实。曾表示不婚不孕的她,承认此举是为了保留成为母亲的可能性。
冷冻卵子的争议
1986年,世界首名慢速冷冻卵子宝宝诞生;目前,全球共有200多例靠冻卵技术出生的孩子。中国国内不足20例。
冷冻卵子技术属于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范畴,最初是为了帮助患肿瘤等疾病的女性以及那些接触过量放射物质或有毒物质的女性,预存健康的卵子,保存生育能力。
国家卫生计生委妇幼健康服务司负责人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这项技术目前尚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国家卫生计生委将会密切跟踪卵子冷冻技术发展,谨慎进行技术评估,以确保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这项技术若能安全实现,意味着广大女性不再受生理局限性束缚,可以更加自由多元地选择生活方式。
33岁的上海单身女生孙佳芊正在了解这项技术。她说,冻卵技术可以一定程度上为自己未来的婚姻弥补年龄“弱势”。
不过,8月2日央视的新闻报道打破了一些女性的乐观。这则报道称,中国单身女性不能使用冷冻卵子生育。
作家韩寒近日在拥有4195万粉丝的个人微博上表达了不同的意见:“想要个孩子但就是不想跟男人结婚不可以吗?自己的卵子自己还不能用了吗?女性不能独立行使生育权利吗?”
这条微博迅速在网络空间发酵,有人点赞,也有人表达异见——孩子的成长需要健全家庭和父亲教育。
韩寒再次反驳:“结婚的不是没可能离婚,单身母亲不是没可能遇到爱人……女性不是男人的生育机器和移动子宫。”
“如果单身女性不能做这个手术,受益的人群就太狭窄了。”孙佳芊说。
中国2001年颁布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规定,只有患恶性肿瘤的妇女在放疗和化疗前、患不孕症的妇女在无法及时体外受精前,可以将卵子取出并冷冻起来。不孕夫妇想要冷冻卵子,需提供身份证、结婚证、准生证。
尽管与现行的法律相违背,但中国人对冻卵的态度普遍呈现出宽容和理解。更多女性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心声——“有些权利可能一辈子都不会使用,但必须要有。”
“精子库”告急
无独有偶,另外一则与辅助生殖有关的新闻最近也引人关注。由于“精子库”告急,广东、北京、上海等七个省市在阿里旗下聚划算平台推出了在线预约捐精的活动,填写信息就可以快速完成在线预约;一旦捐献成功,将会有3000至5000元的补贴。
捐精和冻卵一样,作为现代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的关键环节,都是当代社会催生的直接產物。它们伴随着城市发展、环境变化、男女比例失衡等人口与生育问题,逐渐进入公众视野。
不少人对“生育与婚姻”的捆绑提出了质疑,同时表示冻卵和捐精两者都是个体的“个性化权利”,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尽相同,有的人可能选择结婚但不生育,有的人想生育但同时保持单身。
也有不少人对冻卵、捐精可能带来社会问题感到担忧。例如:单亲家庭是否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没有结婚证如何开具准生证?没有准生证、“出生证明”,“上户口”可能都无法操作,这一系列制度上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同时,冻卵、捐精触及目前国家法律禁止的“配子买卖”该如何解决?
上海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刘长秋注意到冻卵、捐精背后潜藏的社会伦理问题。他指出,排卵所必需的促排卵药物可能引发女性身体健康方面的损害;捐精也可能引发与捐精者有血亲关系的异性后代之间近亲结婚的风险。
尽管如此,一些独立的女性,还是表达了坚定意见。38岁的郝丽华的婚育态度是:“每个人都有自我决定和抉择的权利,并对自己选择的人生负责,不需要别人指手画脚。”
过去一年里,已有10位中国女性通过美国卵子冷冻中心中国代表处去往美国冻卵,最年轻的33岁,最大的44岁。平均年龄38岁,这跟美国女性冻卵的年龄相似。
近些年,中国政府逐渐放宽了生育方面的政策,如实行单独二孩政策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民意的累积,不少人对最终解禁冻卵和捐精持乐观态度。
“制度上还需要做出一定的突破,但最终应该是时间问题而已。”28岁的秦皇岛女孩张好说。
“虽然我们不提倡晚育,但是对于没有找好伴侣或者其他原因不得不晚做母亲的女性而言,冻卵是一个保护做妈妈权利的机会。”美国卵子冷冻中心负责人、医学博士约翰·杰恩说。该机构今年7月正式成立北京代表处,为有这方面需求的女性接受咨询和服务。
刘长秋指出,中国在这方面的立法步伐还相对滞后,对于冻卵这类较为细致的问题没有作出明确规定。随着该技术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增多,强化立法会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他提出,法律需要保护捐精与冻卵者的捐献权、自主权、隐私权以及生育权等在内的各种正当权利。
(新华社 201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