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罗斯“重返世界”的可能性

2015-04-28倪稼民

社会科学 2014年11期
关键词:独特性软实力俄罗斯

倪稼民

摘要:近10多年来,俄罗斯政府除了应对国内一系列矛盾问题、北高加索地区的战争和周边颜色革命的不断挑战以及世界秩序重建过程中的大国博弈等,更加致力于以“人类文明”的方式和形象“重返世界”。无论是积极主动展开与世界的对话、举办重要论坛和大型的国际活动以及加大输出文化服务力度,还是依托独特的历史和传统优势,再度寻找和确立自身文化和精神定位,打造崭新的现代文化空间,都凸显出俄罗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努力和迫切感。虽然遭遇内外种种困境与挑战,短期内不容乐观,但长远来看,俄罗斯独特的历史轨迹能否再创奇迹?

关键词:俄罗斯;软实力;独特性;“重返世界”

中图分类号:D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14)11-0032-07

2000年以后俄罗斯经过大刀阔斧的拨乱反正和改革,终止了经济下滑,展现出重新崛起的势头强劲。2003年,高盛公司就在其报告中宣称,俄罗斯人均GDP将在2020年前超过意大利,2025年前超过法国和英国,2030年前超过德国。想必高盛不会因为短短三年俄罗斯经济的快速恢复和高增长而妄下论断。这十来年特别是近几年,俄罗斯一方面抓住机遇通过其丰富的油气资源和地缘位置,成为一个对世界经济和地缘政治具有极大影响力的杠杆国家;另一方面,利用强烈的民族尊严感和俄罗斯独特的历史文化优势,在缅怀昔日的荣光和展露今日的强硬的同时越来越注重国家软实力的打造和建设。

一、俄罗斯软实力资源

俄罗斯拥有丰富的软实力资源。首先,俄国黄金白银时代和苏联时期璀璨的文化是留给今天俄罗斯的一笔巨大的独一无二的财富,对世界充满吸引力。俄罗斯在“野蛮光荣”下闪烁出恢弘而苦难的辉煌:诞生了普希金、恰达耶夫、赫尔岑、陀思妥耶夫斯基等黄金时代的伟大诗人、作家和思想家;白银时代又涌现出托尔斯泰、契诃夫、索洛维耶夫、别尔嘉耶夫以及延伸至苏联时期的高尔基、阿赫玛托娃、帕斯捷尔纳克、索尔仁尼琴等一大批世界级的文学和哲学巨匠;还有古典音乐、芭蕾和绘画(从格林卡、柴可夫斯基、强力集团到拉赫马尼诺夫到肖斯塔柯维奇等作曲家;从苏里科夫、列宾等巡回画派到抽象画派领军人物康定斯基)以及位数众多的在科学、文学等各个领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俄罗斯为人类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至今令世界瞩目和敬仰。

其次,俄罗斯拥有娴熟而独到的外交手腕,在改善本国国际处境上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2010年4月吉尔吉斯斯坦政变,就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俄罗斯领导人交替使用软硬两种实力达到外交目标的娴熟技巧:推翻巴基耶夫政权的两周前,俄罗斯多家新闻网站揭露巴基耶夫家族巨额盗窃国家财产,引起普遍贫困的吉尔吉斯斯坦民众的强烈反响,同时,提高对吉石油产品出口税和暂停对吉的银行业务,导致吉陷入财政困境,油价和公用事业费随即上涨,更激起吉居民巨大不满,亲美的巴基耶夫政权一下子被推翻。在制裁伊朗问题上,普京同奥巴马玩“猫捉老鼠”的游戏,既满足了美国要俄罗斯在制裁问题上提供支持的愿望,又不损害本国在伊朗的利益;在白俄罗斯疏离俄罗斯时,他又加强了同中亚第一经济大国哈萨克斯坦的关系;波兰领导人专机失事后,他,“把坏事变成好事”,改善了与“新欧洲”第一大国波兰的政治关系。面对强势的美国民主化战略进攻态势对俄罗斯战略空间的挤压,俄罗斯予以坚决而强硬的回击并提出“主权民主”思想。俄罗斯《消息报》著名政治评论员安·科列斯尼科夫指出,俄罗斯提出主权民主概念,目的是向西方国家表明两点:一是俄罗斯是一个民主国家;二是俄罗斯有权走自己的道路,别人无权干涉。2012年年底,普京高票当选第三任总统本身就说明俄罗斯民众认同这种“主权民主”思想,心甘情愿为国家的强盛和再度崛起让渡部分权利。俄舆论认为,主权民主的思想体现了普京政府的政治哲学,这就是对内消除政治混乱,实现社会稳定,通过政治治理、完善体制、巩固国家民主化有序地进行;对外则强调:民主是不能输出的,民主是一国社会内部发展的产物,反对把民主问题作为外交手段并以此来干涉别国内部事务和政策。基于“主权民主”思想,俄罗斯反对美国竭力渗透干预的“市场民主”方式,更多以中立、平等的伙伴关系为原则,以“自由航行”模式取代以往“固定联盟”模式,得到一些国家政府认可。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阐述俄罗斯的外交政策时说:国际关系的模式本身已经发生变化,俄罗斯不需要建立“马其诺防线”式的防御联盟。可以说,这是“俄罗斯方式”对“美国方式”的回应,是一种软实力的较量。无论这一政策最终能否成功,都会因俄罗斯的议程设置能力而被世界刮目相看。

再次,从科技教育文化的潜力看,虽然俄罗斯立国前10年因动荡导致人才大量流失、科研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损,但总体来说,科研骨干大体上得以保留,主要领域的科研项目仍在继续,特别是国防、航天、微电子和新材料等领域的科研能力居世界领先地位。更为重要的是,俄罗斯人才资源依然雄厚,从业人员中受过高等教育的占11.8%,每万人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多达37人,与美国旗鼓相当。1990年以来,俄罗斯R&D(研发)投入和R&D人员在全国劳动力中所占比例呈直线下降趋势,如1997年的R&D人员数量比1990年下降了近52%。但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快速复苏,特别是近年来,这两项指标重新跻身于发达国家的行列。科研创新整体下降但部分高科技领域(例如软件、热核反应堆等)的研发水平快速跃升,领先世界。教育指数高于“八国集团”的所有伙伴,受高等教育人数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居于世界前列,为重新崛起提供充足的后备人才资源。针对人才外流,俄罗斯制定了名为“教育”的国家优先发展项目,明确提出为青年人才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开发其创新能力。该项目规定每年在俄罗斯各地区选拔出科技创新、体育、艺术、教学等领域的杰出青年人才,按其表现发放一定数额的奖金。另外,俄罗斯海外的3000多万侨民,尽管不一定都认同当今俄罗斯政府,但也是一支潜在的不可小觑的力量,在俄政府实施旨在鼓励海外俄侨重返故土的“同胞计划”感召下,目前已有2万多海外侨民自愿返回俄罗斯。endprint

最后,俄罗斯有丰富的得天独厚的公共外交资源。这种对象宽泛、视野开阔的公共外交,可以超越政治、军事层面,扩展到经济、文化、科技以及新闻等领域。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有几个世纪的共同历史和文化交往,有相近的政治条件和便捷的沟通渠道。俄语在多个独联体国家拥有官方地位:在白俄罗斯是国语,在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是官方语言,在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是族际语言,在乌克兰是少数民族语言。独联体国家不少高层干部、文化科技界精英,是苏联时期培养起来的。在独联体这一区域性组织难以有效运作的情况下,后苏联空间的次区域性组织焕发出较大的活力,出现了由俄罗斯主导的“捆绑式一体化”组织(如俄白联盟、欧亚经济共同体)和非俄罗斯主导的“聚合式一体化”组织(如古阿姆民主与发展组织、中亚经济共同体)。当然捆绑式一体化比较容易引发国家民族构建与一体化本身间的矛盾,从主权让渡的自觉性视角看可能因主导大国的强制力而包含着一定的退步性,这恐怕也是导致俄罗斯和乌克兰未能捆绑的原因之一。但这些次区域组织,将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后苏联地区稳定和发展的保证和后苏联空间一体化的核心。

二、俄罗斯重塑国家软实力的努力

早在2000年普京上台伊始,便在《世纪之交的俄罗斯》一文中沉重地写道:“俄罗斯正在经历几个世纪以来最为困难的阶段。这或许是两三百年来第一次,俄罗斯真正面临着成为世界二流甚至三流国家的危险”,这段话深深刺激了俄罗斯人的自尊,燃起了“重返世界”的梦想。但是普京政府非常清楚,要“重返世界”不可能重蹈苏联的覆辙,因为“苏维埃政权没有使国家繁荣,社会昌盛,人民自由。用意识形态的方式搞经济导致我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我们将近70年都在一条死胡同里发展,这条道路偏离了人类文明的康庄大道。”所以10多年来,俄罗斯政府除了应对国内经济问题、猖獗的腐败、中产阶级日益增长的不满情绪、北高加索地区的战争和周边颜色革命的不断挑战以及世界秩序重建过程中的大国博弈等问题,更致力于以“人类文明”的方式和形象“重返世界”。

首先,俄罗斯以前所未有的积极和开放的姿态来展示自己,让世界更加了解俄罗斯也愿意听取世界对俄罗斯的不同声音。俄通过主动开展国际交流、举办论坛、在境外设立研究基地等方式引导国外智库和舆论制造者,借助2008年成立的俄罗斯科学文化中心(包括境内和海外)这个重要载体对外宣传俄罗斯文化,增强俄罗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2004年起创办的瓦尔代国际俱乐部和2009年起创立的雅罗斯拉夫尔政治论坛,就是俄罗斯把自己推向世界舞台,向全球宣传国家风貌形象的一种积极尝试,是俄罗斯推行公共外交、“显示软实力的最高形式”。2013年9月,普京总统在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上的纲领性讲话可以说是一份新俄罗斯宣言。普京再一次明确地表示彻底告别苏联时代的意识形态,也不会回到沙俄时期,更不会全盘接受西方的自由主义,提出俄罗斯应该有自身的文化和精神定位,否则将无法抵御内部和外部的挑战,不能在全球竞争中取得成功。他呼吁各政治派别就俄罗斯的国家思想、认同感展开讨论,“提炼国家发展的共同目标”。他说过去有太多的时候把人当做工具,而没有把人当做人,所以他特别强调了文化教育,强调要重视每一个公民的作用。为了响应新俄罗斯宣言,俄罗斯文化部随即拟定出台了“国家文化政策纲领”草案,并开启广泛深入的公众讨论。2014年为俄罗斯文化年,普京总统在3月份庆祝俄罗斯文化工作日活动时又进一步强调:俄罗斯自身的文化和精神定位需要依托历史和传统,融汇不同时代和年龄的智慧,需要形成这样一种价值观,它“要为打造崭新的现代文化空间创造可能,让人们在这一文化空间里生养、发展、实现潜能。让国民具有创造潜力,善于创作性思考,是国家文化政策的主要目标,这一切不只是一年的任务,我们必须一往无前,在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工作中坚持文化优先政策”。可以看出,俄罗斯对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高度重视和迫切感。

其二,利用各种媒体手段向外树立正面的国家形象,消除西方的偏见和误解,加强对外宣传力度。2005年斥巨资开播的依附于俄新社成立的“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经过近10年的卧薪尝胆,现在已经成为了影响力仅次于“半岛电视台”的非英美媒体,并是世界上第一家在YouTube视频网站上浏览量过10亿的新闻频道。2007年8月俄罗斯数家具有政府背景的媒体如《俄罗斯报》、《今日俄罗斯》频道和英文杂志《俄罗斯概况》以及俄新社等联合在《华盛顿邮报》、《每日电讯报》、《印度时报》等境外媒体上推出了宣传俄罗斯“美好形象”的广告。与此同时,为了应对西方媒体近年来掀起的“俄罗斯威胁论”、“普京独裁论”等破坏俄罗斯国家形象的政治宣传攻势,俄罗斯调动起包括总统普京在内的政要、学者与主流媒体,对西方的进攻予以全面反击。俄罗斯作家维克托·叶莫费耶夫认为,这是一场“新冷战——形象大战”,甚至连经常撰文批评俄政府的原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也反击西方对俄的指责,认为普京是在以一种使大多数俄罗斯人受益并确保国家稳定的方式改变着俄罗斯政治。戈尔巴乔夫批评西方媒体道:“在叶利钦统治时期,当国家真正处于困境时,当全国半数人口生活在贫困中时,西方却对叶利钦大加赞赏。我不知道(外国)媒体对俄罗斯的看法为何如此消极。你们记者只和那些有同样想法的人交谈吗?”俄罗斯在反击西方负面舆论的同时又加紧限制西方的渗透,加强国家对媒体特别是网络的管理和控制,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2011年俄政府拨款100万卢布,用于起草有关网络监管专门法律的前期调研,紧接着莫斯科市政府率先颁布地方性法规,赋予安全局、内务局等强力部门更大权力,以加强对新兴媒体的监管力度。

其三,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成立“国际形象委员会”,聘请西方公关公司如比利时GPlus Europe公司、美国凯旋先驱公共关系顾问有限公司等国际知名公关机构进行策划和包装,设计俄罗斯的国家形象。诚如俄罗斯联邦委员会(上院)国际事务委员会主任米·马尔格洛夫所说的,目前俄罗斯应该推广“美好”的形象,而非一味展现“强硬”的力量。普京在2007年被美国《时代》周刊选为年度人物被认为是这些公关公司的工作成果,而其不同场合不同内涵的“硬汉”形象实际上也是有意无意显示“软力量”的手段。endprint

其四,通过举办公众感兴趣的一些大型国际活动来赢得世界的关注,以打造积极主动、充满活力的对外形象。在2012年成功举办圣彼得堡八国集团峰会之后,俄罗斯又成功举办了一些世界性大型文化体育活动如2013年在鞑靼斯坦首府喀山市举行的第27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和2014年索契冬季奥运会,以及成功争取到了2018年足球世界杯的主办权。

其五,俄罗斯一方面积极宣传俄罗斯与独联体各国(被俄认为是自己传统的“特殊利益的地区”)的特殊情感。普京那充满感情的话语,深深打动并引起了独联体民众的共鸣:“我们民族精神的凝聚力、文化的亲缘性多少个世纪以来已经深入人心,在我们广袤的大地上巩固和平,维护和谐,在卫国战争的岁月里帮助我们挺了下来并获得胜利。”俄罗斯前几年成立的“反篡改历史和损害俄罗斯利益委员会”的任务之一就是正面宣传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强调独联体地区人民所共享的光辉业绩,以增强独联体国家之间的凝聚力和共荣感。另一方面,俄罗斯政府大力发展与独联体国家的文化合作,成立专门机构发展、巩固和扩大俄罗斯的软实力。2008年7月,俄罗斯在原来的“对外地区和文化合作局”的基础上成立了“俄罗斯联邦独联体事务署”,负责处理俄罗斯对独联体各国的事务,目的在于促进独联体一体化进程,长期保持俄罗斯对该地区事务的积极影响。

其六,在注重经济、军事等领域建设的同时,又重视国内福利建设。而这些硬举措反过来又提升了软实力,为国家形象增光添彩。2005年普京在第二任期中,为了改善本国人文状况,让人民得到更多福祉,启动了保健、教育、农村、住房和人口等五项全国性社会工程,为提高出生率又建立起“母亲资本”。2008年初俄罗斯“国家福利基金”的建立是俄政府旨在有效利用石油天然气收入促进经济文化发展、提高国民福利,特别是改善养老人员生活、补充养老金体系,使资源更好地在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平衡利用的重大举措。经过5年的努力,2010年俄罗斯最担心的人口锐减趋势得到扭转,人民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人均寿命在5年内由65岁增加到2010年的近70岁。

三、俄罗斯提升软实力的困境与前景

俄罗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决心和努力有目共睹,但总体来说效果并不理想。原因纷繁。首先,俄罗斯自身定位模糊。应该说,这是自恰达耶夫之间以来一直尚未解决的困惑:横跨欧亚大陆的地缘环境以及由此塑造的历史样本既是俄国的骄傲又是它的悲哀。“俄罗斯是世界的完整部分,巨大的东方一西方,它将两个世界结合在一起”,但是,俄罗斯“既不属于西方,也不属于东方”、“既没有西方的传统,也没有东方的传统”,俄罗斯到底是西方还是东方?俄国一直处于移植外来文化而又没有留给俄国人民以历史时间去消化的状态。从接受基督教后不久,鞑靼蒙古人又对俄罗斯的历史、文化、制度和价值观给予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之后还没有来得及掌握和消化独立统一后面对的一切和认清自我,彼得大帝就又把体现西方文化的某些制度和价值观强行照搬到俄国,而不是把精神本身引进来,造成俄罗斯两种文化长期分裂并存的局面,即费多托夫所言的“一种是野蛮的拜占庭残余”,另一种“是对欧洲文化的不成熟的理解吸收”。俄罗斯认为自己是欧洲人,但欧洲人从来就不承认她,俄罗斯看不起亚洲人,但至今都摆脱不了鞑靼人烙下的印记。普京讲话中多次高度评价不少知识分子,他们所代表的方向都是不同的,其中有西方派的利哈乔夫,强国派的伊林,欧亚派的古米廖夫,还有东正教文明的崇拜者索尔仁尼琴。有中国学者问道:“您如此评价不同的知识分子代表,这是想把俄国带去哪里?”普京说:“俄国是个欧洲国家,我们信奉的是基督教。”回答简洁,但实际上还是折射出身份认同的困惑。俄罗斯无论从地理还是文化来看都是欧洲的亚洲、亚洲的欧洲,是拜占庭的基督教而不是罗马的基督教,加上蒙古两个半世纪的残酷而专制的统治,导致俄罗斯历史传统带上了深深的亚西亚特征。俄罗斯在内政外交上一直处于或东或西或左或右的纠结中,俄罗斯至今没有找到一个令全体国民达成共识的基本价值观和自身定位,本质上就是源于这种困惑。

第二,俄罗斯国内政治腐败低效、民主化进程缓慢,民众拥护普京,但并不信任政府和官僚机构。虽然普京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威权主义垂直政权体制,对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普京所有改革措施依靠的都是行政命令式的强制性力量,以弱化民主本身为代价,他所谓的“法律专制”实质上是以破坏法律的行政手段实现的,而与这种行政权力膨胀相对应的又是权力制衡机制的缺失,于是权力滥用、权力寻租更为猖獗。2011年,国际腐败监督组织“透明国际”年度清廉指数排名,俄罗斯在182个国家中排在第143位。据俄罗斯反贪组织2011年8月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俄罗斯官员贪腐总额已占到GDP的50%,俄罗斯80%以上的官员有腐败行为。如此严重的腐败本身就极大地削弱了俄罗斯政治吸引力,反映了民主与法治的不足和社会公正的缺失。这在一个民主、公正价值已经成为共识的当今世界里,俄罗斯的这种社会状况必然影响到她的国际地位,影响到她能否以一个正常的文明的现代国家与欧美乃至世界各国建立联系。这也是俄罗斯“主权民主”等政治理念一直为西方民主国家所诟病的原因之一。在一个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国家在短期内要将民主原则与国家振兴和社会公正等目标结合起来确实是难以想象的艰难和复杂。加上长期专制主义传统和历史上形成的严重的官僚主义、人浮于事和文牍主义等问题,体制易于政令畅通,却不便下情上达,反应迟钝、效率低下。所有这些,阻碍了俄罗斯国家软实力的提升。

第三,俄罗斯创新能力不足,科研发展滞后,产业结构调整能力低弱,成为阻碍俄罗斯软实力提升的“硬”因素。俄罗斯独立后的20多年来至今都在啃苏联的科技老本,据经合组织统计,在俄经济领域,每1000名工作人员中仅有6.7名科研人员,而芬兰有15.4名,日本有11名,美国有9.7名,韩国有9.5名,法国有8.3名。俄政府对科研的财政投入自2000年以来几乎没有增长,俄非政府机构对科研的支持力度也远弱于发达国家,其科研投入占全俄科研投入总量的比重呈下降趋势。目前,美国科研投入占全球科技研发总支出的35%,欧盟科研投入占比为24%,日本和中国的科研投入各占全球的12%;而俄罗斯的比重不足2%,在科研支持方面落后于美国17倍、欧盟12倍、中国6.4倍、印度1.5倍。此外,由于国家取消了设在高校的科研机构,私有化过程中重组了一些研究机构,俄科研机构总数减少了百分之十几。所有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国家的科研力量和创新能力。加上俄罗斯科技创新能力早在在苏联时期就因为制度性抑制而退化,短时间内难有爆发力。而俄罗斯的产业结构老化,产业结构调整至今没有多大起色,大量的原国防军工产业民用转型效果并不理想,不少研究人员处于空置浪费境地。endprint

第四,俄罗斯虽然可以利用历史传统来提升自己的软实力,影响后苏联地区国家以及其他国家,但在新的政治和经济现实中,如何有效利用传统资源为现代转型服务,不啻为转型国家的重大新课题。俄罗斯目前的发展模式,无论从经济实绩、政治效率还是文化吸引力看,还是远远逊于西方国家。甚至连俄罗斯年轻人都喜欢好莱坞大片和西方流行文化,承认自己国家缺乏世界级的文化明星。后苏联地区的俄语国家“去俄罗斯”化现象日趋加剧,俄语影响力日减,有的甚至取消了俄语作为通用语言(如乌克兰)。如今,后苏联地区国家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年轻人,认同和接受苏联和俄罗斯文化语言的情况已经非常少见,成千上万的大学生放弃俄语,醉心于英语,欣然采用西欧和美国的教育范式。现在,乌克兰国立最高学府的通用语言是乌克兰语和英语,阿塞拜疆最有名的巴库哈扎尔大学、第比利斯的格鲁吉亚美国大学和黑海大学,教学使用的基本语言是英语,设在比什凯克的中亚美国大学,不仅用英语授课,而且使用西方教学大纲和测试方法。俄语曾经是中国的第一外语,但半个世纪后却沦为名列日语、葡萄牙语和阿拉伯语之后的“小语种”,在位居世界第一的80万中国海外留学生潮流中,选择留俄的学生人数可谓涓涓细流,仅占四十分之一。另外,俄罗斯在电影、电视、流行音乐等方面的推广和影响力也是远远无法与美国和西方国家甚至日本韩国等非西方国家相比,这就自然而然失去了世界上一大批年轻人和大众的青睐。即使近10年来俄罗斯在推广俄语与输出文化教育服务上加大了力度,但这些都是“慢活”、“细活”,短期内难以显示其有效性。

第五,俄罗斯自身甩不掉的惯有习性也是其软实力提升的障碍。除大国主义心态严重、难以平等待人等问题外,沙俄和前苏联的扩张给俄罗斯国际形象留下的负面影响短时间难以消除。不仅西方国家对俄罗斯不放心,就连昔日的小兄弟——原东欧地区国家尤其是独联体国家也戒心重重、日益“去俄罗斯化”,因为这既是他们重塑历史和国家自我识别的手段,又是他们摆脱莫斯科得到精神解放的工具,他们认为只有“去俄罗斯化”才能“国际化”,才能走向开放的世界。加上俄传统战略文化良莠不齐,至今未能认真梳理,又缺少市场经济意识、互利共赢意识以及现代政治现代国家理念。俄罗斯目前的国际影响力,主要靠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地位、军事潜力和能源优势以及灵活、务实、大胆的外交运筹,而利于长期赢得国际社会信任的国际理念和道德形象相当欠缺。俄罗斯人也想“韬光养晦”,但经常按耐不住地张扬。这都影响到俄罗斯的国际形象,增大了俄罗斯“重返世界”的阻力。

最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并没有停止过对俄罗斯的遏制和步步紧逼,北约东扩、欧盟东进,双方争夺中亚和外高加索地区影响力日趋激烈,尤其是克里米亚的人俄公投后,美国等西方国家从警告、抵制G8、谈判破裂,最后到对俄制裁。可以说西方与俄罗斯关系降到冷战结束后的最低点,西方的舆情几乎一边责向俄罗斯。俄罗斯10年来打造国家形象、提升软实力建设的努力遭遇严峻的挑战。

因此,俄罗斯要以“文明姿态”“重返世界”,短期内不大可能。俄罗斯需要做的和必须改革的任务重大而艰巨,不是一二十年的努力就可以达到的。加上观念上的现代转型不可能通过短平快来解决,需要一代甚至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开放心态、思想独立、精神自由才能真正走向现代文明世界行列。当然,从长远来看,其发展潜力和前景不容小觑。俄罗斯民族虽然谈不上非常的勤奋刻苦,但极富创造精神,是产生世界级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最多的国家之一。俄罗斯民族连连遭遇苦难,却极具爆发力,演绎了一部又一部炼狱后重生的历史篇章。俄罗斯民族的历史轨迹经常以“非常规的方式”展现,可以创造出难以置信的奇迹。俄罗斯民族在逆境、绝境中桀骜不驯的抗压精神,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不屈意志和坚韧的崛起能力为全世界所认可。

(责任编辑:顾奕君 潇湘子)endprint

猜你喜欢

独特性软实力俄罗斯
中国古典舞的表现风格及把杆训练的独特性
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秘书工作独特性研究
略析沈从文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质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同舟共济
欲盖弥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