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井开发油藏水淹程度定量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2015-04-28李立峰周方喜熊建华
李立峰,周方喜,熊建华,陈 刚
(1.中石化江苏油田 采油一厂,江苏 扬州 225265;2.中石化 江苏油田分公司,江苏 扬州 225009)
水平井开发油藏水淹程度定量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李立峰1,周方喜2,熊建华1,陈 刚1
(1.中石化江苏油田 采油一厂,江苏 扬州 225265;2.中石化 江苏油田分公司,江苏 扬州 225009)
为了利用动态资料定量评价水平井开发油藏水淹程度,运用两相渗流理论推导了包含水淹程度的函数关系,确定了计算水淹程度的思路,结合图解法提出了利用动态资料确定水淹程度的定量方法,并与数模结果、生产动态数据对比,验证了该评价方法的可行性。计算了江苏油田100余口水平井的水淹程度,将其分为整体水淹、局部水淹与点状水淹3种模式;针对低效水平井,依据水淹模式制定了不同的治理措施,其中整体水淹水平井以提液为主,其他水平井以调补层与卡堵水为主。通过分类治理单井增油超过500 t。
高含水油藏;水平井开发;水淹程度;定量评价方法;江苏油田
部分水平井开发油藏进入高含水期后,受井筒条件、非均质性等因素影响,油藏平面上局部区域未被水淹,形成剩余油富集区[1-2]。对于这一类水平井区,可以通过生产测井确定潜力位置,实施堵水改善开发效果。考虑到水平井生产测井、堵水等措施成本较高,因此在测试前分析油藏水淹状况,优选潜力井是十分必要的[3-4]。
针对这一问题,文献[5-7]通过分析油田生产实例,将水平井分为整体水淹、局部水淹等模式,并作为挖潜剩余油的依据进行应用研究;文献[8-9]研究了非均质性对水淹模式的影响;文献[10]研究了利用含水率导数等识别水淹模式的方法。但这些方法均是定性的分析,较为粗略地划分整体与局部水淹,没有量化的依据。
本文以两相渗流理论为基础,运用水驱油藏动态分析方法[11-12],研究了水平井开发油藏水淹程度定量评价方法,并应用到江苏油田水平井开发中。
1 定量评价方法
在石油开采过程中,地层水或注入水不断进入油区,将储层内原油驱替出来,这个过程常被称为水淹。对于整个油藏而言,水淹程度通常是指水淹范围的油藏体积与油藏总体积的比值。因此水淹程度的表达式为
(1)
式中:Wf为油藏水淹程度;Vw为水淹的油藏体积,m3;V为油藏总体积,m3。
对于油藏水淹的过程,目前研究一般认为其具有阶段性,在第一阶段内,油藏水淹的范围不断扩大,而进入第二阶段后,水淹范围基本固定,该阶段开采主要是提高水淹范围的驱油效率。有研究认为可以用含水率50%~80%为界限确定这2个阶段[11,13]。
1.1 理论公式推导
对于非活塞式驱替,在忽略重力与毛管力的条件下油藏含水率
(2)
式中:fw为含水率;kr为相对渗透率,μ为流体黏度,mPa·s;w为水相下标,o为油相下标。
在油藏中含水率是含水饱和度的函数,因此对式(2)求含水饱和度的偏微分得
(3)
式中:Sw为含水饱和度。假设油水相渗关系符合kro/krw=Ce-BSw(式中,C、B为常数),则式(3)可变化为
(4)
将公式(2)代入公式(4)后得到含水率对含水饱和度的偏导数
(5)
根据Welge驱油理论[14],一维驱替中出口处存在关系
(6)
式中,Qi为油藏注入孔隙体积倍数。
根据水淹程度与注入孔隙体积倍数的定义得到
(7)
式中,Qi′为以水淹油藏体积为基数的注入孔隙体积倍数。根据前述分析的水淹过程,假定在油藏水淹范围内仍然符合式(6),因此在实际油藏驱替中存在关系
(8)
联立式(6)与式(8)可以得到
(9)
式(9)左边的参数为出口含水率,对应油藏则为生产井的含水率,公式右端参数为注入孔隙体积倍数。常数B可由油水相渗关系得到。
1.2 评价方法建立
根据式(9),利用油藏动、静态资料就可以计算油藏水淹程度。但实际生产过程中,产液量、含水率等动态数据会出现一定的波动,计算结果也会产生无规律的变化,不利于对油藏水淹状况的判断。因此本文根据式(9),利用图解法计算水淹程度,以消除数据波动导致的影响。
利用油藏动静态资料,以fw(1-fw)B为横坐标,以“1/Qi”为纵坐标绘制关系曲线。前述的“在第二阶段内水淹范围基本固定”如果成立,由式(9)知,绘制的关系曲线能拟合得到过原点的直线,直线的斜率就是油藏水淹程度。
在一维Welge方程中,假设注入量等于采出量。因此在油藏尺度上,对于水驱油藏,本方法应用的前提条件是注采平衡,对于天然水驱油藏,应用的条件是天然能量充足,可以用采出孔隙体积倍数代替注入孔隙体积倍数。考虑实际情况,设定该评价方法的应用条件为:人工水驱油藏,注采比为0.8~1.2;天然水驱油藏,平均压力水平为0.8以上。同时考虑到式(2)成立的基础,本方法应用时需忽略毛管力与重力。
应用该方法的标准步骤为:①准备油藏静态资料,计算水平井控制储量;②准备水平井开采动态资料,计算fw(1-fw)B、1/Qi值,绘制相应关系曲线;③分析曲线特征,确定水淹范围的特征段,计算水淹程度。
图1为江苏油田FM区块2口水平井水淹程度评价曲线,可以看出F43-P1井驱替至Qi=0.31,含水率为72%之后,fw(1-fw)B—1/Qi曲线呈现出较好的线性关系,可以拟合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对于F43-P5井这个时间点是驱替至Qi=0.24,含水率为76%。
通过大量实例计算发现,多数水平井的fw(1-fw)B—1/Qi曲线,进入中高含水期后能拟合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这表明:①开发一定时间后油藏内会形成固定的水淹范围,不再随时间变化;②“油藏水淹范围内Welge方程仍然成立”的假设合理,以此为基础建立评价方法是可行的。
图1 江苏油田典型水平井fw(1-fw)B与1/Qi关系
2 评价方法验证
2.1 与数模结果对比
运用数值模拟建立了水平井开采的概念模型,图2为模型平面示意图。模型为矩形油藏(400 m×200 m),油层厚度10 m,边水自左向右驱替,水平井长200 m,平面上位于油藏右侧,纵向上位于油层顶端。油藏内设置一低渗条带,其渗透率为1×10-3μm2,其他区域渗透率为1 μm2。地层原油黏度为5 mPa·s,地层水黏度为1 mPa·s,油水相渗关系如表1所示。原始地层压力为20 MPa,投产后水平井定产量开采,日产量为50 m3,边水处保持定压。
图2 概念模型平面图
表1 数值模拟中油水相渗关系
Tab.1 Relative permeability of oil and water used in numerical simulation
含水饱和度0.20.30.40.50.60.70.8油相相对渗透率/10-3μm20.90.60.350.180.060.020水相相对渗透率/10-3μm200.030.080.180.370.520.6
低渗条带的渗透率为其他区域的1/1 000,在这种级差条件下该低渗区显然难以动用。数值模拟显示开发末期低渗区未被水淹,并且模型整体水淹程度与低渗区体积占比呈负相关。应用本文方法评价模型水淹程度并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结果如图3所示。
图3(a)为低渗区体积占比为0.2时的水淹程度评价曲线,得到的水淹程度为0.78,与数值模拟结果0.8差距很小,符合程度较好。图3(b)为低渗区体积占比从0变化到0.9时2种方法得到的水淹程度。数模结果与利用本文方法评价出的水淹程度非常接近,平均误差在5%以内。
2.2 与生产动态数据对比
筛选了一批实施过增产措施的水平井,将得到的水淹程度评价与措施前后实际生产动态数据作对比,从侧面验证该评价方法。以其中一口实施过上返措施的水平井为例说明,如图4所示。
图3 本文方法水淹程度评价结果与数模结果对比
图4 F43-P4井生产动态曲线
F43-P4井投产时射开了水平段趾端油层,跟端仍有23 m油水同层未射开。至2014年2月累积产油3 300 t,含水率97%。2014年3月通过措施上返至跟端23 m同层,上返后含水率接近100%,生产3个月后关停。综合投产至2014年2月生产数据,评价得到水淹程度为1,分析该水平井开采层位已整体水淹,而上返措施之后未取得效果验证了该井水淹评价是合理的。
这些对比结果表明,本文评价方法得到的水淹程度比较准确,能够较好地反映油藏实际水淹状况,适用于实际油藏水淹程度的评价。
3 应用与讨论
截止2014年底江苏油田共部署、实施了水平井140余口,累积生产原油200多万吨。但随着开发的进行,水平井含水率不断上升,目前平均含水率达到80%,已进入高含水阶段。确定水平段未水淹区,挖掘其剩余油成为现阶段的重点工作。
文献[5]提出水平井开发的3种水淹模式,但如何划分水淹模式,没有给出量化的依据。评价出的水淹程度客观地反应了油藏水淹状况,本文将其作为水淹模式划分的标准,具体为:将所采层位水淹程度0.8~1.0的水平井区划分为整体水淹,水淹程度0.3~0.8的水平井区划分为局部水淹,水淹程度0~0.3的水平井区划分为点状水淹。计算了江苏油田100余口高含水期水平井的水淹程度,并划分了水淹模式。统计显示油田约有50%的水平井为局部或点状水淹,具有进一步改善开发效果的潜力。
针对不同水淹模式的水平井,结合其开发阶段与地质条件等,提出了分类治理、挖潜的技术思路。对于整体水淹水平井,进入高含水期实施提液,以加快采油速度,达到极限含水率后生产其他层位或上返直井段,如果没有层位可投产应实施关停,以减轻输油站库与干线压力;对于局部和点状水淹,进入高含水期后,可以实施调补层、生产初期未射层位,如果初期投产层位较多,可考虑采取含水饱和度测试确定未水淹层位,实施卡堵水。
图5为2口典型措施井生产动态曲线。C3-P14井至2014年初已投产4 a,含水率达到91%,计算得到其水淹程度0.63,评价为局部水淹,2014年3月实施了上返,投产未射层,措施后增油降水效果明显;Y7-P3井至2014年初已投产6 a,含水率达到96%,计算得到其水淹程度0.72,评价为局部水淹,2014年3月通过含水饱和度测试确定了主要出水层位,然后卡堵了出水层位,措施后含水率降低20%,效果明显。目前对江苏油田30多口低效水平井,依据水淹程度实施了分类治理,平均单井增油超过500 t,取得良好效果。
图5 典型措施井生产动态曲线
4 结 论
(1)与数值模拟、实际开发动态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用于水平井开发油藏水淹程度定量评价,得到的结果比较可靠。
(2)评价得到的水淹程度可以作为水平井水淹模式划分的依据,并作为制定不同水淹井治理措施的基础。
(3)本文方法推导过程并不依赖于水平井,因此该水淹程度评价方法也可应用于其他井型开发的油藏,分析油藏水淹状况、评价开发效果等。
[1] 毕永斌,张梅,马桂芝.复杂断块油藏水平井见水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J].断块油气田,2011,18(1):79-82. BI Yong-bin,ZHANG Mei,MA Gui-zhi.Research on water breakthrough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horizontal well in complex fault-block reservoir [J].Fault-Block Oil & Gas Field,2011,18(1):79-82.
[2] Birchenko V M,Muradov K M,Davies D R.Reduction of the horizontal wells heel-toe effect inflow control devices [J].JPSE,2010,75:244-250.
[3] Al-Beaiji T M,Al-Abdullatif M M,Al-Dossari S M,et al.Identification of water entry with new integrated production logging tool in challenging horizontal wells [C].International Petroleum Technology Conference,Doha,2005.
[4] 郭洪志,李冬梅.Flagship在中高含水期水平井中的应用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1(1):107-110. GUO Hong-zhi,LI Dong-mei.Flagship application in high water cut horizontal well [J].Journal of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Science & Technology Edition,2009,31(1):107- 110.
[5] 周代余,江同文,冯积累,等.底水油藏水平井水淹动态和水淹模式研究 [J].石油学报,2004,25(6):73-77. ZHOU Dai-yu,JIANG Tong-wen,FENG Ji-lei,et al.Water flooding performance and pattern in horizontal well with bottom water reservoir [J].Acta Petrolei Sinica,2004,25(6):73-77.
[6] 郑俊德,高朝阳,石成方,等.水平井水淹机理数值模拟研究 [J].石油学报,2006,27(5):99-107. ZHENG Jun-de,GAO Chao-yang,SHI Cheng-fang,et al.Numerical simulation of watered out mechanism in horizontal well [J].Acta Petrolei Sinica,2006,27(5):99-107.
[7] 王家禄,刘玉章,江如意,等.水平井开采底水油藏水脊脊进规律的模拟 [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7,34(5):590-593. WANG Jia-lu,LIU Yu-zhang,JIANG Ru-yi,et al.2-D physical modeling of water coning of horizontal well production in bottom water driving reservoirs [J].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2007,34(5):590-593.
[8] 王敬,刘慧卿,刘松原,等.非均质油藏水平井水淹规律研究 [J].石油学报,2010,31(6):970-974. WANG Jing,LIU Hui-qing,LIU Song-yuan,et al.A flooding law in horizontal wells of heterogeneous reservoirs with bottom water [J].Acta Petrolei Sinica,2010,31(6):970-974.
[9] 贺丰果,李良川,岳湘安,等.水平井井身轨迹对底水油藏开采效果的影响 [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1(6):52-55. HE Feng-guo,LI Liang-chuan,YUE Xiang-an,et al.The influence of horizontal well trajectory on recovery effectiveness of bottom water oil reservoir [J].Journal of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Science & Technology Edition,2009,31(6):52-55.
[10] 姜汉桥,李俊键,李杰.底水油藏水平井水淹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1(6):172-176. JIANG Han-qiao,LI Jun-jian,LI Jie.Investigation on water out mechanism of bottom water driven reservoir in horizontal wells [J].Journal of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Science & Technology Edition,2009,31(6):172-176.
[11] Yang Z.A new diagnostic analysis method for waterflood performance [C].SPE 113856,2009.
[12] 冯其红,史树彬,王森,等.利用动态资料计算大孔道参数的方法 [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1,18(1):74-76. FENG Qi-hong,SHI Shu-bin,WANG Sen,et al.Identification of thief zones based on dynamic data [J].Petroleum Geology and Recovery Efficiency,2011,18(1):74-76.
[13] 胡永乐,王燕灵,杨思玉,等.注水油田高含水后期开发技术方针的调整 [J].石油学报,2004,25(5):65-69. HU Yong-le,WANG Yan-ling,YANG Si-yu,et al.Adjustment of technical policy for water-flooding oilfield with high water cut in the late stage of development [J].Acta Petrolei Sinica,2004,25(5):65-69.
[14] H J Wegle.A simple method for computing oil recovery by gas or water drive [C].SPE124,1952.
责任编辑:贺元旦
2015-03-10
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不同类型油藏水平井开发水淹规律研究”(编号:1302180C);江苏油田局级科研项目“不同类型油藏水平井开发水淹规律研究”(编号:JD13001)
李立峰(1985-),男,博士后,主要从事油气田开发方面的研究。E-mail:fffeng1985@163.com
1673-064X(2015)05-0059-05
TE357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