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瓜菜鳞翅目害虫种类及发生
2015-04-28吕宝乾等
吕宝乾等
摘 要 2012年6月、9月、12月和2013年3月分别对海南岛的瓜菜进行取样调查,并对每个调查点的鳞翅目幼虫进行分类鉴定,同时记录寄主种类、分布危害等信息。结果表明,海南瓜菜鳞翅目害虫发生最重的为十字花科瓜菜。为害瓜菜的鳞翅目害虫主要有13种,其中最严重的是斜纹夜蛾。斜纹夜蛾虫口数与气温不成正相关关系,气温27℃左右时虫口数出现高峰,气温较低月份,虫口数量较低;同时,降水量最高月份(8月),虫口数量出现低谷。该研究可为生产中对瓜菜鳞翅目害虫的预警监测和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 海南 ;鳞翅目害虫 ;斜纹夜蛾 ;防治 ;建议
分类号 S433.4
Abstract In June, September,December 2012 and March 2013, we made sampling examination which including identification of larva Lepidopteran and recording the species of host. Crciferae is worst damaged by the Lepidopteran. There are 13 species of Lepidopteran pests damaged the Hainan Cucurbitaceae and the Spodoptera litura is worst. In this study, when 27℃ the number of Spodoptera litura appeared climax. In the same time, when the month with highest precipitation, the number of Spodoptera litura become lowest. This study can be used in production as a reference to alert and control the Lepidopteran.
Keywords Hainan ; Lepidopteran pests ; Spodoptera litura ; control ; proposals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本世纪以来,世界瓜菜消费量年均增长5%以上,中国居民全年人均瓜菜消费量一直保持在110~135 kg,需求旺盛。海南岛有天然温室的美称,具有良好的空气质量,干净的水质资源,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这些为海南大力发展热带瓜菜产业提供了独特的资源条件。具有反季节优势的瓜菜产业已成为海南热带高效农业新兴支柱产业。海南瓜菜除了销往内陆,还供应港澳市场,部分进入日本、俄罗斯等国家[1-3]。目前,海南冬种瓜菜现已形成三大菜区[4]:琼南菜区的三亚、陵水、乐东、东方等市县,以种植大棚哈密瓜、西瓜、黄瓜、苦瓜、长豆角、紫长茄等为主;琼北菜区的海口、澄迈、定安、临高、儋州等市县,以种植椒类、小南瓜、冬瓜、节瓜、小番茄等为主;琼东菜区的琼海、文昌、万宁等市,以种植辣椒、青皮冬瓜、西瓜、小南瓜、毛豆等为主。
鳞翅目害虫是海南瓜菜上一类重要害虫,以幼虫蛀食植株的蕾、花、果(荚)为主,也取食嫩茎、叶和芽。果实被虫蛀后引起腐烂并造成大量落果,排泄的虫粪污染瓜菜,虫咬伤口还会诱发果蔬软腐病、疫病、病毒病等病害,造成更大的损失。在热带生境下,鳞翅目害虫年发生世代数多,且世代重叠,给防治带来很大困难。菜农为了控制害虫危害,常增加喷药次数和加大用药量,耗费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大量使用农药,一方面导致蔬菜品质下降,农药残留量严重超标,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和潜在的威胁;另一方面导致害虫抗药性增强,使防治效果降低,同时造成环境严重污染,大量天敌被杀死,物种多样性减少,使生态系统变得更加脆弱[5-7]。为了在生产中对瓜菜鳞翅目害虫进行预警监测和防控,本研究于2012、2013年系统调查了海南省瓜菜鳞翅目害虫的种类、寄主范围、分布和危害程度。定点调查了2013年海南儋州斜纹夜蛾成虫动态与温度和降水量的关系,为防治鳞翅目害虫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普查
于2012年6月、9月、12月和2013年3月分别对海南岛的瓜菜进行取样调查。瓜菜分为十字花科(甘蓝、油菜、小白菜等),葫芦科(西瓜、甜瓜、丝瓜、苦瓜、南瓜、冬瓜等),豆科(豇豆、黄豆等),茄科(辣椒、茄子、番茄等)蔬菜。每个县或市采集地块不少于4块,每块瓜菜面积在0.067~0.67 hm2,采用5点取样法。对每个调查点的鳞翅目幼虫进行分类鉴定(若当场不能确定的,带回实验室饲养后进一步鉴定)。同时记录寄主种类、分布危害等信息。危害程度的确定:发生量很少,偶见为发生轻;发生少,但常见为发生中;发生量大,造成明显危害为发生重。
1.2 定点调查
在儋州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蔬菜基地进行灯诱(佳多牌杀虫灯)。
1.3 气象资料
所需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气象资料由海南省气象中心提供。
2 结果与分析
2.1 2012~2013年度海南瓜菜主要害虫发生情况
普查中发现,鳞翅目害虫主要为13种,详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危害最重的是斜纹夜蛾;危害中等的有5种,分别为小菜蛾、甜菜夜蛾、豆荚螟、菜粉蝶、豇豆荚螟;危害较轻的有7种,分别为银纹夜蛾、小地老虎、小造桥虫、茄黄斑螟、瓜绢螟、棉铃虫、烟青虫,其中,棉铃虫种群数量几乎为0。斜纹夜蛾在三亚、儋州的番茄、甘蓝、辣椒、黄豆等上危害严重,该虫为偶发性害虫,但近2年在海南发生频繁,可视为常发性害虫。小菜蛾、甜菜夜蛾和豆荚螟可能会演替为重要害虫,危害程度可能上升到严重危害。
2.2 2012~2013年度海南主要瓜菜害虫为害现状
十字花科危害最严重,豆科、葫芦科危害中等,茄科较轻。调查发现,十字花科中,白菜、甘蓝、芥蓝、花菜等斜纹夜蛾危害最重,小菜蛾次之,甜菜夜蛾偶有发生。见表2。
2.3 2013年斜纹夜蛾成虫动态与温度的关系
2013年斜纹夜蛾成虫动态与温度的关系见图1。
由图1可见,2013年有2个高峰,主高峰为3~5月,次高峰为8~10月。2月开始虫口数量增加,4月份达到最大值633头。8月份虫口开始增加,9月份达到最大值224头,10月份虫口开始下降,1月和12月虫口达到最低。在试验期间,年度平均气温为25.05℃,5月为最高温度29.06℃,12月份为最低温度16.87℃。虫口数与气温不成正相关关系,气温27℃左右时虫口数出现高峰,气温较低月份,虫口数量较低。试验期间没有出现极端天气。
2.4 2013年斜纹夜蛾成虫动态与降水量的关系
2013年斜纹夜蛾成虫动态与降水量的关系见图2。
由图2可见,在试验期间,年度平均降水量为178.81 mm,8月为最高降水量(500.80 mm),2月份为最低降水量4.9 mm。降水量最高月份为8月,虫口数量出现低谷。
结合图1、2,海南斜纹夜蛾的发生随着旱季和雨季的交替而变化。在干旱季节1~2月,气温低(18~23℃),虫口数量较低;3~4月,温度开始回升(25~27℃),降水量少,田间斜纹夜蛾发生量大,并在4月达到高峰633头;而在5月,温度达到年度最高温,降雨开始增加(216.2 mm),故5月虫口数量开始下降,在雨季7~8月,平均气温在28℃以上,降雨量在250 mm以上,在高温及暴雨冲刷下,不利于斜纹夜蛾生长,田间虫口数量维持较低水平,并持续整个雨季。9月平均气温开始下降(27.66℃),降雨量也大幅下降,田间虫口发生量有所回升。10~12月气温保持在16~ 25.3℃,虫口数量维持较低水平。
3 讨论
目前,海南是国家主要的菜篮子工程建设基地,以反季节瓜菜为主。蔬菜品种及蔬菜种植结构需进一步科学优化,避免追求盲目的市场利益导致病虫害猖獗。害虫的发生与蔬菜布局与种植结构等有密切关系。海南省主要的蔬菜害虫有:危害较重的,如斜纹夜蛾;危害中等的,如小菜蛾、甜菜夜蛾等;危害较轻的,棉铃虫等。棉铃虫近年来在海南很少发现,可能与气候变暖有关[8]。
从蔬菜品种来说,十字花科如甘蓝、白菜、油菜等占有较大比重,葫芦科如黄瓜、甜瓜等种植面积在逐年增长[9]。斜纹夜蛾的寄主范围极广,其中最喜欢取食的是十字花科、豆科,其次是葫芦科等,李仁龙等[10]报道的结论与本研究结果相似。
温度和降雨是影响斜纹夜蛾田间种群动态的重要因子。降雨量少、没有暴雨,温湿度适宜的时候,斜纹夜蛾往往会大暴发,施文等[11]和高培荣[12]的结论与本研究结果相似。在对斜纹夜蛾的影响中,温度与湿度之间往往存在着重要的交互作用,在适宜的温湿度范围内,斜纹夜蛾发育与温度和湿度成正相关[13-14]。
田间调查发现,斜纹夜蛾的天敌种类丰富,发现捕食性天敌,如蜘蛛、草蛉、瓢虫等;寄生性天敌,如斜纹夜蛾侧沟茧蜂、台湾甲腹茧蜂、赤眼蜂等。另发现,斜纹夜蛾被病毒、绿僵菌和白僵菌等感染至死,天敌是控制斜纹夜蛾种群的重要因子之一,对斜纹夜蛾种群的自然控制起着重要作用。
为有效控制海南瓜菜鳞翅目害虫,笔者提出以下几方面的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提前做好预防,清除卵块,3~4月为防治最佳时期,此时合理防治有利于压低虫口,进而预防害虫第1次高峰的危害,进一步有效控制第2次高峰的出现,将害虫虫口数控制在经济阈值范围之下;(2)物理防治:灯诱技术,如黑光灯诱杀,太阳能杀虫灯,性诱剂的使用;(3)水旱轮作:如5~11月种水稻,1月至次年4月种反季节瓜菜;(4)推广使用Bt制剂、核型多角体病毒、绿僵菌等生物农药,利用寄生蜂如赤眼蜂进行生物防治;(5)必要时采用低毒高效化学农药防治,如甲维盐、吡虫啉、阿维菌素等;(6) 科学管理,做好虫情测报工作,预防为主;(7)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温室大棚等的应用可有效防止病虫害,走标准化有机食品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卫龙宝. 国家北运蔬菜生产基地(海南省)冬季瓜菜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EB/OL]. 新华网. http://www.hq.xinhuanet.com/focus/2010djh/2010-12/13/content_21614613.htm.
[2] 刘君璞,许 勇,孙小武,等. 我国西瓜甜瓜产业“十一五”的展望及建议[J]. 中国瓜菜,2006(1):1-3.
[3] 任 红,李劲松,安可屾. 海南省冬季瓜菜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 广西热带农业,2009(3):59-61.
[4] 蔡尧亲,陈德清. 海南冬种瓜菜的发展优势、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瓜菜,2009(2):56-57.
[5] 朱 宏,秦 双,王三勇,等. 海南豇豆主要鳞翅目害虫种类及防治技术[J]. 中国园艺文摘,2013(10):175-176.
[6] 洪晓月,丁锦华. 农业昆虫学(第2版)[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7] 苏樱钗,徐小莲. 海南辣椒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J]. 长江蔬菜,2012(18):85-88.
[8] 朱 剑,李保平,孟 玲. 气候变暖对我国棉铃虫适生分布区的模拟预测[J]. 生态学杂志,2011(7):1 382-1 387.
[9] 刘 超. 葫芦科蔬菜常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J]. 上海蔬菜,2008(6):76-77.
[10] 李仁龙,俞灿浩. 斜纹夜蛾发生规律及无害化防治技术[J]. 浙江农业科学,2004(3):155-156..
[11] 施 文,姚卫平,刘道贵,等. 沿江江南斜纹夜蛾暴发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 安徽农学通报,2003,9(6):106-107.
[12] 高培荣. 沿江地区斜纹夜蛾爆发原因及控制技术[J].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9):163-164.
[13] 钟国洪,梁广文,莫蒙异,等. 温湿度对斜纹夜蛾实验种群的影响[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22(3):29-32.
[14] 秦厚国,叶正襄,黄水金,等. 温度和湿度对斜纹夜蛾实验种群的影响[J]. 棉花学报,2001,13(2):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