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务业: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2015-04-27本刊评论员

中国经贸导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第二产业生产性第三产业

本刊评论员

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636463亿元,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306739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8.2%,高出第二产业5.6个百分点,增速达8.1%,也快于第二产业的7.3%和第一产业的4.1%。标志着中国经济正式迈入“服务化”时代,意味着中国经济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加快转变。

回顾近10年来,第二产业增速基本保持在10%以上,而第三产业只有在2006年和2007年增幅超过10%,但两者增速之差逐年缩小,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逐年上升。2012年,第三产业增速“追平”第二产业,但占GDP的比重依然略低于第二产业。2013年,第三产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4年,第三产业占比继续上升,表明我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转型升级已到了关键阶段,中国经济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加快转变,中国“服务化”进程已不可逆转。

2014年中国经济最大亮点,就是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居民收入有所增长,就业形势保持稳定。而经济结构优化的最大明证就是服务业增速超过工业的同时,新增就业人口同步增加。

国际经验表明,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一般发生在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由中低收入水平向中上收入水平转化的时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达程度。近年来,我国正在从中低收入水平向中上收入水平进程迈进,国家十分重视第三产业发展,陆续出台了支持现代物流业、高技术、节能、家政服务、文化产业、体育产业等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从财税、信贷、土地和价格等方面不断深化、细化和完善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大了对第三产业的投入力度,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2014年,在经济增速下降,第二产业在GDP中占比减少的情况下,我国就业总体平稳,城镇新增就业好于预期,主要得益于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从结构转型来看,服务业还是天然的绿色产业和“无烟工业”,不仅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而且附加值较高, 2014年单位GDP的能耗下降4.8%,与服务业的发展也有密切关系。

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愈发明显,绿色消费、品牌消费、休闲消费、保健消费、教育消费、文化消费、旅游消费等渐成气候,文教娱乐、文化创意、健康服务、旅游服务、设计服务、养老服务等服务型产业发展空间巨大。服务业在消费升级的推动下加速发展,二者相互促进。服务业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迸发出勃勃生机,已成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与互联网、电子商务有关的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各种新产品、新行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成长,新的动力加快孕育,成为中国经济未来的希望所在。与此同时,生产性服务业也获得迅速发展。未来中国经济应在分工与互动中实现现代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双轮驱动”战略,将高端服务元素嵌入制造业之中,通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加快转变。但是,与发达国家服务业发展水平以及全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国还有巨大的差距。我国的第三产业总体比重低,层次也低,未来中国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会有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今后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是支撑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领域,随着服务业发展,服务业体系会逐步完善,会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消费,从而进一步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助力,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会更好,经济增长质量也会更高。

猜你喜欢

第二产业生产性第三产业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煤矿工人生产性粉尘对身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1995年-2015年营业税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相关关系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
新媒体时代的生产性受众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