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普京死磕的副总理
2015-04-27胡昊
胡昊
导语:普京在第一时间就认定是“有预谋的残忍政治谋杀”,指示成立专门小组进行侦破,他还向涅姆佐夫的母亲发唁电,誓言“将竭尽全力查出主使者和执行者,予以应有惩处。”
1998年后,涅姆佐夫开始组建政党推行其政治理念。起初他组建一个名为“青年俄罗斯”的社会政治运动。主要参与者都是当时大名鼎鼎的俄罗斯政坛新秀:前总理基里延科领导的“新兴力量”、前代总理盖达尔领导的“俄罗斯民主选择”和萨马拉州长季托夫领导的“俄罗斯之声”等。为应对议会选举,1999年8月,他们组成了“右翼力量”竞选联盟。在该联盟民意测验只有1%支持率的情况下,经过一番打拼,“右翼力量联盟”扭转颓势,获得8.6%的选票,组建了32人的议员团,涅姆佐夫担任了国家杜马副主席。
“专职”反对普京
该党主张激进式改革,要求建立彻底的市场经济体制,主要任务是巩固政治稳定,加强法制,发展经济,保证居民的社会保障,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国家和公民和平,族际和睦,宗教间合作,当局的代表对社会负责;支持国家旨在促进保证公民的政治权力、自由和人身安全;确立法制文化和社会的法律意识,完善国家的司法和监督体系;政治上支持俄罗斯人实行自由的市场改革和发展民主;促进国家实行旨在形成青年的公民、职业和道德的形成,使他们在社会获得体面的地位;参与制定和实施社会和国家发展的纲要。在外交上主张重点发展与西方的关系。
但是,2003年国家杜马选举,“右翼力量联盟”仅获得4%的选票,没有超过5%的门槛,与国家杜马彻底无缘。随后该党发生分裂,2004年1月,政治委员会主席涅姆佐夫辞职,下海经商,但保留了党的联邦政治委员会委员位置。
经商并没有使涅姆佐夫远离政治,针对普京政治改革进程的深入,垂直权力机构的完善和对媒体控制力度加大,他尖锐地指出,“普京主义”的实质就是要由克里姆林宫来主宰俄罗斯整个生活,石油价格的上涨助长了普京的集权主义。2005年2月,涅姆佐夫被入选右翼民主力量“2008委员会”理事会,该理事会由世界棋王卡斯帕罗夫领衔,目的是阻止普京总统在2008年以后继续执政。
此后,涅姆佐夫公开发表声明,宣布放弃经商,成为一名专职政治家。2006年9月,“右翼力量联盟”提出在2007年选举中获得15-20%的选票,到2015年成为执政党,组成政府,并完成他们实施的自由市场改革。涅姆佐夫表示,“右翼力量联盟”党是当局的民主反对派,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他对普京当局选接班人的行为和“主权民主”理论给以严厉批评。认为选择继承人的行为,是“对俄罗斯人民的贬低,是对本国人民的不尊重,是对规定了人民是权力的来源的宪法的不尊重。”至于主权民主,则“是取代出版自由的检查制度,是贪污腐败和普京执政年代增长的50万名官僚,是我国军队中的500多名将军,是国际透明组织统计的俄罗斯贪污腐败位居世界126名。所以,主权民主是白痴主义。”
2007年7月,涅姆佐夫出版了自己的传记《一个不安分者的自白——不装逼的政治》,其中透露了他与普京的关系,强调当时他也没有预见到普京会有后来如此大的政治作为,“毫无疑问,普京是天才的政治家,但是人们都低估了他”。他指责普京“践踏了我们为之奋斗的全部基本价值,我们不会拥护他”,走上了一条与普京“死磕”的政治对抗之路。
他与俄罗斯前总理卡西亚诺夫等反对派人士合作,2008年组建了类似波兰“团结”工会的同名组织,2012年担任了“俄罗斯共和党-人民自由党”联席主席,他们不断发行各种出版物,披露普京当局的腐败和政治污点。同时,还不定期举行各种规模的示威游行活动,打出“没有普京的俄罗斯”等口号。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普京在俄罗斯民众中的声望不断提高,而涅姆佐夫的影响力则没有得到大的提高。
涅姆佐夫还把反对普京的战场开辟到国外。2003年乌克兰“颜色革命”期间,他担任了乌克兰反对派尤先科的编外顾问,为推翻亲俄罗斯的乌克兰当局鞍前马后奔走。2006年,白俄罗斯总统选举前夕,涅姆佐夫还到白俄罗斯活动,公开支持白俄罗斯反对派推翻卢卡申科政权,结果,还没有出机场就被白俄罗斯当局遣送回国。
个人生活放荡不羁者
正如其为政不拘一格一样,涅姆佐夫在个人生活上同样也放荡不羁。由于涅姆佐夫长着一幅娃娃脸,满头黑卷发,英俊潇洒,在俄罗斯很讨妇女的喜欢。虽然他的右翼民主力量在俄罗斯政坛渐渐失去影响力,但政坛失意,情场得意。在《一个不安分者的自白》书中,涅姆佐夫披露了自己与几个女人之间的风流生活。
涅姆佐夫的结发妻子叫赖莎·艾哈迈托娃,是大女儿让娜的妈妈。后来,涅姆佐夫结识了有着一头浅色、聪明漂亮的女记者卡佳·奥金佐娃。此后,两人关系迅速升温,最终还留下了两个孩子――安东和季娜。在得知涅姆佐夫和奥金佐娃的关系之后,赖莎与涅姆佐夫分居。在奥金佐娃之后,涅姆佐夫很快又有了新欢,那就是他第四个孩子索尼娅的母亲伊琳娜。和从前一样,涅姆佐夫没有刻意隐瞒自己的风流韵事,他在自己的自传《一个不安分者的自白》中写道, “公开自己与几个女人有孩子的事实,作为公众政治家,这是一个重大缺点但是,撒谎更糟。”
值得一提的是,涅姆佐夫周旋于几个女人之间,但他把关系处理得非常融洽。虽然有了新女友,他却和妻子及前任女友保持良好的关系。艾哈迈托娃虽然和丈夫分居,但却保留着婚姻关系,她认为,既然不能阻止多情的丈夫,那就放手让他享受生活,没必要为此给他脸上“抹黑”。况且,涅姆佐夫也没有像普通负心汉那样,有了新欢之后就对旧爱恶颜相向。涅姆佐夫对和赖莎所生的大女儿让娜爱如掌上明珠,让娜对父亲也是非常好,她说:“父亲是自由的,他总是做认为应该做的。不过,现在他要更加努力地工作了,因为有好几个小孩要养活。”
涅姆佐夫甚至把自己风流成性挥洒到国外,而且与高层政治人物。有传闻说,他曾与乌克兰前美女总理季莫申科关系暧昧。看电视的人们都会记得,在2003年年底乌克兰“颜色革命”期间,季莫申科坚持冲锋在前,涅姆佐夫则在她的身边充当起了“保镖”。涅姆佐夫后来发表声明,坚决否认自己和季莫申科有“浪漫史”。他说:“颜色革命”期间我们确实在一起,但我们的关系纯粹是事务性的。他还承认,曾和季莫申科一起在饭店吃饭,不过那也是“事务性的会晤”。
又是一起无头案?
涅姆佐夫遇害的时间非常敏感:之前不久他在其推特账户发表文章,预言自己会因反对普京而被暗杀;3月1日,他还要组织和参加反对俄罗斯当局参与乌克兰军事行动的代号为“春天”的游行,并且扬言要公布有关证据;俄、乌、德、法四国明斯克协定刚刚签订,乌克兰局势正逐渐在走向平静,而美国则依然谴责俄罗斯对乌克兰侵略,威胁要加大对俄罗斯制裁。涅姆佐夫的律师还披露说,前不久,俄罗斯网络上就出现了要刺杀涅姆佐夫的威胁。他的遇刺,给俄罗斯政坛、俄美关系以及俄乌关系平添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普京在第一时间就认定是“有预谋的残忍政治谋杀”,指示成立专门小组进行侦破,他还向涅姆佐夫的母亲发唁电,誓言“将竭尽全力查出主使者和执行者,予以应有惩处。”涅姆佐夫的支持者则用“普京的敌人在克里姆林宫墙外遇害”来评论此案,3月1日,他们举行了2万多人参加的游行悼念会。
美国总统奥巴马则声称“涅姆佐夫是不知疲倦的国家守卫者。我赞赏涅姆佐夫的勇气以及他致力于打击俄罗斯腐败的行为”。他呼吁俄政府展开“快速、公正、透明”的调查,确保“这起恶性杀人事件的幕后黑手被绳之以法”。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则指出涅姆佐夫遇害使“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的桥梁被破坏。”德国、英国、法国和联合国秘书长等都向涅姆佐夫的家人表达哀悼,对俄政府提出尽早破案的要求。
俄罗斯联邦调查委员会表示,目前正在问询与涅姆佐夫同居的乌克兰女模特安娜·杜利茨卡娅和其它目击证人,认为这是一起精心策划的案件,它推测涅姆佐夫遇刺原因的几种可能性:一是行凶者欲利用死者身份的特殊性破坏俄社会稳定;二是因涅姆佐夫生前曾因对法国讽刺漫画杂志遭遇恐袭事件发表过意见,并由此受到过威胁;三是涅姆佐夫遇害与乌克兰国内冲突的联系;四是生意或商业原因;五是个人生活原因。有人猜测这是一些极端民主主义所为,俄罗斯车臣共和国领导人卡德罗夫则认为是“西方特工所为”。
俄罗斯民众则对案件的侦破表达了怀疑,民调显示33009名网民投票回答能破案的为8%,回答不能的占89%。鉴于以前俄罗斯大多数谋杀案或者久拖不破,或者草草结案,反对派虽然呼吁普京亲自监督案件的侦破,侦查机关还为提供线索悬赏300卢布(1元人民币相当于9.8卢布),但是真相未必能够很快水落石出。可以确定的是,未来俄罗斯当局与反对派以及俄罗斯和美西方之间的互动会更加艰难,关系更加微妙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