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地区引发设施番茄蕨叶病的原因及防治
2015-04-27祝海燕
祝海燕
导读:常年的连作种植及不规范的用药,导致设施内番茄蕨叶病时有发生。但番茄蕨叶病毒病、激素中毒都会引发番茄蕨叶病,导致番茄叶片皱缩、变形,且二者症状极为相似,只有准确识别,对症下药,才能及时有效地防治,从而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近年来,随着设施番茄栽培面积的扩大,常年的连作种植及不规范用药,导致设施内番茄蕨叶病时有发生。但番茄蕨叶病毒病、激素中毒都会引发番茄蕨叶,导致番茄叶片皱缩、变形,且二者症状极为相似,只有准确识别,对症下药,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防治,从而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1 番茄激素中毒
1.1 激素中毒的发生原因
设施番茄栽培过程中由于设施内湿度较大、光照较弱、温度较低,导致自然授粉受精不良,因此栽培中普遍使用激素进行保花保果。且菜农为防止番茄苗期徒长,往往用一些生长抑制剂如矮壮素、矮丰灵等进行防治,致使番茄植株体内激素大量积累,导致激素中毒现象普遍发生。
另外,蘸花药剂浓度过高、蘸药量过大、重复蘸花、蘸花时温度过高、蘸花后棚温过高,或将药剂不慎喷撒在叶片上都可造成植株叶片边缘向上卷起,上部幼叶叶片纤细,呈线条状。由此导致的蕨叶型叶片症状与番茄蕨叶型病毒病的症状十分相似。
1.2 激素中毒的症状识别
设施番茄激素中毒一般整棚及成片大面积发生,受害株率多在80%以上。激素中毒后一般植株顶端部位常表现为叶片细长、不展开、向上卷曲僵硬,叶片增厚,纹理粗重,枝条扭曲,叶片颜色不变或变得更绿。激素中毒的症状一般表现为渐进式。
1.3 激素中毒的防治
在寿光,菜农设施番茄蘸花一般用2,4-D,若使用不当,则易发生激素中毒,因此,设施番茄2,4-D激素中毒应以预防为主。
①严格控制2,4-D的使用浓度 浓度一般控制在13~20 mg/L,并且使用浓度应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每年11月至翌年4月,设施内一般温度较低,使用浓度一般为15~20 mg/L;翌年5~10月,温度较高,使用浓度应相应降低,一般为13~15 mg/L。否则,易出现激素中毒的症状。
②严格掌握使用时间及使用时期 2,4-D蘸花一般在晴天8:00~10:00,避开中午阳光强烈的时间,以避免药害的发生。当番茄植株第一花穗有2~3朵花开放时,是蘸花开始的适宜时期,并且蘸花一定要处理当天开放的花朵,过早过晚都会影响蘸花效果,且易造成药害。如果第一花穗蘸花,则以后的每个花穗都得蘸,不然严重影响坐果率。
③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用2,4-D蘸花,既可将药剂涂抹在番茄小花花梗处,也可喷花。在寿光,菜农一般采用涂抹法蘸花。使用时,应首先按照2,4-D使用说明书及当前的气温配制好相应浓度的药剂,蘸花时用毛笔蘸取少量药液,在刚刚开放的花的花梗处轻轻涂抹。每朵花只能蘸一次,避免重复蘸花,且蘸花时一定要注意,不能将药液滴到嫩枝、嫩叶及生长点上。
④其他注意事项 蘸花时药剂浓度要根据植株长势做相应的调整,长势较弱的植株药剂浓度应相应降低,不然易产生药害。配制药剂时加入一定量的染色剂,以便在蘸过的花上留下标记,避免重复蘸花。另外药剂尽量现用现配。如果发生轻微药害,用0.3%的红糖溶液进行全株喷雾,并加强通风排湿,可起到缓解作用。
2 番茄蕨叶病毒病
设施番茄秋季栽培中易发生蕨叶病毒病,此病主要由黄瓜花叶病毒(CMV)侵染引起,由蚜虫、白粉虱等刺吸式害虫进行传播蔓延。
2.1 番茄蕨叶病毒病的症状识别
番茄蕨叶病毒病一般不会像激素中毒一样在田间大片发生,而是零星发生,且多发生在苗期至开花期。植株一旦感染了病毒病,症状会立即呈现,而不是渐进式。病株表现不同程度的矮化,顶端叶片颜色一般较黄,叶片筒状卷曲,不平展。严重时叶片纤细,扭曲呈线状。
2.2 番茄蕨叶病毒病的防治
①农业防治 a.种子消毒。种子带毒是设施番茄蕨叶病毒病的一个重要病源,因此播种前可通过温汤浸种的方法杀灭病毒,一般将种子浸泡在55℃的温水中15 min即可。也可先将种子放入清水中浸泡3~4 h,再放入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泡
30 min,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催芽播种。
b.消灭蚜虫。通过在棚室通风口加盖防虫网,悬挂银灰色薄膜条驱避蚜虫,设施内黄板诱蚜等一系列措施减少棚室内蚜虫密度,降低病害传播蔓延的几率。
c.加强栽培管理。种植前及时清除田间枯枝落叶、前茬作物秸秆,尤其是一些带病植株及棚室周围的杂草,以减少病源。秋冬茬番茄适当晚播,以避开蚜虫的高发期。
②药剂防治 在苗期喷洒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宁南霉素水剂 150~25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1 000倍液,也可叶面喷施大量元素水溶肥1 000倍液,以增强植株抗病力,缓解病害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