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于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
2015-04-27胡志良
摘 要:素质教育已从原来的一种思想观念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成为现今教育的主旋律,与其他各种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思想品德课是向学生进行理想、前途和行为规范的教育。承担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日益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关键词:思想品德;素质教育;课堂教学
思想品德课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当前,我们正在全在实施素质教育,而其最终目标就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思品学科作为一门育人课、公民课,它对学生良好品德习惯和良好品德观念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现在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方法存在许多弊端,不能对学生起较多素质渗透的作用,如课堂上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多,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少;以传授应试技巧多,以培养学生能力少;老师讲得多,提问多,学生活动少,提问少;最终很少能真正使学生得到心灵上的共通共感。基于这些,我们不得不认真地反思以往的教育,反思我们为何不转变教学观念,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适应时代的发展,针对现代的学生和新的课程内容,去管理现代的学生。切实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基于以上认识,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有机地联系教学与生活、教材与社会
1.形成近距离时间效应。从学生的心理层次来讲,越近发生的事越能触及学生的心灵,教材的选例往往注重常识性,但往往时间过去较长,学生连听也没同说过,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因此我们不妨举一些身边的例子,特别是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例。
2.从学生的生活圈中找教育点。当今社会是个信息时代,学生会涉及到很多的事例,所以很多时候我还会适当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目标的有效达成。教学中选取的事例如果和学生生活地区相差甚远,学生就会产生茫然的感觉,认为和自己的关系不大,因此也就不会有太多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尽量从学生生活圈子中找一些例子。
3.思想上要“虚”“实”结合。学生的年龄不大,但所接触到的信息并不比我们要少,思维的活跃程度并不比我们差。我们平时讨论的话题如大到食品安全问题、拜金主义、分配不公等,小到不诚信、老实人吃亏等,他们也会讨论,也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想法与观点。同时也希望老师给予解答,但又不希望老师光讲道理。踏踏实实的教育固然重要,但我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很多时候,我们不妨可以绕一个圈,从不同的侧面多对学生进行随机教育。因此,教师要注意把握时机,抓住教育的切入点、结合点,针对学生的思想和具体表现找准时机,然后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有目的地渗透,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从而促进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统一,生活与发展的统一,这也就是源于生活,回归生活,最终学会生活。
二、注重教学方法的实效性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要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可以根据初中生思想活跃的特点,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把教学目标交给学生,让他们在预习中提出疑问并可通过讨论来各抒己见,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对学生有疑问的问题,教师可以打开话匣进行精讲,挖掘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因此,要使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必须改变满堂灌、填鸭式的讲授法,
同时抓紧思品学科教学与《规范》教育、心理教育、情感教育的结合研究,要紧密结合、“议论型”、“图文型”、“事理型”课文的特点,注重在明理、激情、导行的训练中,在学生参与学习的课堂氛围中,以教育目标为导向,以教师的情感调动学生情感促领司,以辨析贴近学生思想实际问题进行导行。从而提高了“知、情、意、行”的训练效率。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教师和学生打开了更大的学习时空,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快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
三、指导行为必抓情感体验,促道德内化
情感体验是学生对教育情境中有道德意义的各种事物的内心评价感受。当学生运用初步形成的或已经掌握的道德认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行为举止时,就会产生一种自觉的、概括的、稳定的情感体验。这就是道德认识过程与情感体验过程有效“合成”构成道德内化。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要在提高学生认识的基础上,激发起他们的道德情感,才能使他们自发地产生正确的行为动要。在教学中,为了能让学生主动的接受老师的教育,十分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充分运用生动形象的事例,用情感去感染学生,还注意创设各种情境,诱发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会教学内容,灵活地引导学生对道德认识和情感逐步深化,使学生辨别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得到提高,为深化导行起到了铺垫作用。做到情感体验,如做到对比体验、换位体验和实践体验。将代表正确的道德观念的形象与代表错误的道德观念的形象随机地进行对比,让学生运用已有的道德观念去评价,获得评价体验,形成一种道德素质。同时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采取换位体验方式,以促成有如亲身感爱的体验,增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内化为道德认识。同时,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组织学生主动地、愉快地进行实践活动,有利于知行统一,形成道德评价的能力,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四、对行为导向进行规范,优化品德课与人的功能
思想品德课,总的来说,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行为规范的教育。思想品德课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懂,更重要的是实践,做到知行一致,学以致用。所以,除了课堂教学以外,思想品德课还要辅之以课外的社会实践来对学生进行行为教育。
实践作业是在教师、家长、同学等监督的情况下,由学生独立完成的作业。它突破了思想品德课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适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布置实践作业是,要结合课本知识,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既有针对性,又有教育性和可行性。同时,让学生走出课堂,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调查,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思想得以升华。同学们通过亲身体验,加深了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而且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识、觉悟、能力,使其达到有机的统一,全面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姜正国.试论思想政治课教学环境的特征[J].教育探索,2002.
[2]珠海市教育研究中心汇编:《素质教育读本》.
[3]周云帅.浅探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3).
[4]于清业,李静.思想政治课要转入素质教育的轨道[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1(02).
作者简介:胡志良(1978-),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人,汉 ,中学一级,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思想品德教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