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5-04-27张玉光
张玉光
【摘 要】教学有效性是教学活动结果与社会和学生个人需要是否相符及相符程度高低的一种价值判断。是以教师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环境、研究媒体等诸多的前提下,有效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方法、途径。
【关键词】美术;教学;有效性
美术课堂上有效的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及美术学科教学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美术学科教育肩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学生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那么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要如何做,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针对提高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谈谈我自己的策略。
一、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
1.读懂教材、把握教材
(1)对照课程标准读教材,了解所教的这册教材课标有怎样的要求,对知识点有怎样的标高。
(2)把前后内容联系起来读,看所教的内容与前后的哪些知识有联系,只有恰当利用迁移与同化进行教学,教学才有联结点,学生学起来才会轻松。
(3)读不同的教案,听同课异构的美术课。每一篇教案都是凝聚着教师的心血,都体现这位老师的教学思想与方法,都有其可取之处。我们分析不同的教案,思考他这样设计的理由,是否符合学生实际,不同的设计达到的目标有什么不同,最后又是怎样殊途同归。只有想清楚了这些,实实在在的研究教材,我们的教学才可能真正具有有效性。
2.教学设计要符合课标的要求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考虑下列问题:在有效体现美术课程标准精神的基础上,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安排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美术课堂教学设计要根据美术课程内容目标的基本要求,依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要符合不同年龄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在学习、认知、训练中轻松、有趣地掌握美术知识。
3.恰当的制作、使用教具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制作一些教具,这些教具在教学中起到直观、形象,让教学资源更加丰富的作用,学生在这些教具的演示下,理解知识就会更简便、直观和深刻了。但为了体现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将一些不必要或者可有可无的教具用较多的时间去准备,那是不划算的。
二、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首先,教师态度须和蔼可亲,笑脸面对学生,保持幽默,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和朋友,使学生如沐春风,保持良好的心境和愉悦的学习情绪,敢于表达想法,才可能建立起自由、和谐、引人兴奋的课堂教学环境。
其次,要肯定学生的学习态度,根据实际情况,多讲学生的优点,肯定学生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创造欲望。同时也可以增加学生对老师的好感,调节师生间的感情,营造和谐的教学课堂氛围。体现美术课程的价值,有效的途径就是积极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让美术课成为学生生命活力的展示平台,成为知识积累、实践参与、相互交流的活动平台。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依据教材结合实际选用适合学生的新鲜事物,诱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活跃学习气氛,构建充满活力的美术课堂。通过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开发,体验到了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更加勇于表现,敢于创新,带动了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
三、采用层次教学的策略
分层次教学,就是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承认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根据学生对知识和技能基础的不同所实施的一种教学策略。比如对学习西方抽象绘画欣赏的学习时,考虑到抽象绘画的欣赏与别的绘画欣赏具有不同的方法和思维,不仅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而且有可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引发他们对生活的感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情趣。因此,在教学中设立了不同的教学要求:
(1)争取做到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做到初步了解西方抽象绘画的特点及其代表人物。
(2)大部分学生可以主动地去欣赏感受西方抽象绘画,审美的能力有所提高。
(3)激发部分学生用感情来体验抽象绘画,并动手尝试创作抽象绘画。
四、建立互助的学习模式
既然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那么如何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发挥更大的效率?通过教学实践发现,互助合作的教学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如在学习陶瓷时,可以先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收集资料,了解、接触陶瓷,了解陶瓷的发展过程、文化内涵,观察陶瓷的形状、风格、特征等。然后,大家再一起讨论,分享相关的知识。如有的学生,在收集资料是看到的是历史发展,社会变迁对瓷器的影响;有的学生看到的是艺术特点,文化内涵;或者有的学生仅仅看到了某一线条的美。而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则可以使大部分学生对瓷器有个系统的学习,完成符合要求的知识的意义
五、注重多元评价
有效评价是有效教学策略的一种形式,在促进学生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要按照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的淡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突出评价的激励作用的精神,将量化评价与过程评价结合,由单项向多项转变。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多元的评价手段,尤其应该注意到学生的自我评价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一堂课的活动后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从自身的发展需要出发,自己找出自身的不足之处。只有关注评价中的个体差异和发展的不均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才能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