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静物素描的教学研究与探讨
2015-04-27吴承明
吴承明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素描静物,要针对平时的教学方法,学习内容等方面展开。最终追求对少儿发展性的有效作用,引导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通过体验尝试与发现素描静物的表现方法和艺术审美规律。
【关键词】静物素描;研究;探讨
一直以来,静物素描无论是内容还是教法基本上都沿袭了传统的方式。即以临摹为主,从简单到复杂学习传统的表现题材。我们也发现它们存在缺点也不少,即过于程式化和成人化,约束了学生主动表现的自由性,创造性。对生活了解少,没有投入感情去理解生活,理解艺术和体验,难以引起学习的兴趣。也限制了学生艺术表现性和艺术风格的多样性。怎样更好的在教学活动中开展静物素描学习是值得我们共同探讨的一个问题。
一、传统与现代要把握好
了解素描画的独特的特点,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和表现手段,吸取精华;另外一方面要启发儿童以更丰富,更多样,更广阔的艺术理念来进行学习。通过欣赏广泛的画家作品,吸收他们的长处,表现方法来进行大胆的创作,表现自己内心的世界和情感。材料使用方面让学生多多尝试和运用,要放手让学生大胆的表现。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1)教学题材选择与组织。就是选择一些使学生进行自由表现,并且有艺术美感的内容作为学习材料。比如《画书包》,《立方体与圆柱体》,《各种各样的房屋》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几何体。
(2)大胆开放学习。以多种方式来知道学生画静物素描,而不是单一地以传统审美方式进行艺术创作。如《桌子椅子》、《想象中的机器人》一课,引导学生感受抽象艺术与画面构成的美感。
(3)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在学习活动中用传统的手法去指导,进行多样化的实践创作。如我让学生学习创作《罐子》,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西洋艺术的魅力。
二、线性结构素描尝试与体验
线条的方式观察和表现客观自然物象的结构特征。对物象内在构造上加以理性分析,以达到对物象的深刻认识;进而从形体结构中感悟骨架结构、空间构成,提炼线条自身的美感形式。线性结构素描侧重于透视法则的掌握,合理的结构分析,和画面的有序组织这两方面的把握。
(1)透视法则的掌握。其要点是我们要明白平行透视,余角透视的基本规律我选择了《立方体和圆柱体》这一课进行教学,让学生体验和尝试,让他们选择各种材料进行尝试,然后把他们的作品进行展示与交流。
(2)画面的有序组织。即画面的构成因素,“通过圆柱、球体、圆锥来表现自然,把一切都放到透视里去……”,我们整体地去观察和认识客观自然世界。静物素描要求我们从物象中的一个点、一条线、一个面以及物象之间的组合关系,物象与背景的生存关系,对布纹进行有意的主观取舍,从而构成画面一个有序的整体。
三、色调素描的表现
(1)光影与黑白意识。光影产生明暗,明暗构成黑白,它是构成完整视觉表现形式的重要因素。其中关于黑白中心的关注、黑白对比与节奏、黑白分割与衔接、黑白灰布局、黑白基调等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作画时要建构起一种随着自己理解与认识的加深而不断变化的自我表现方式和风格特征
(2)明暗色调的变化的节奏规律。整体地观察与表现应贯穿于作画的始终。在进行明暗深入的过程中,要意识到亮部与亮部之间,暗部与暗部之间,中间色之间,通过人的视觉所产生的有节奏感的渐变规律。通俗地讲,物象最亮、最暗之处,只有一处;其它次亮、再次亮……依次递减,从而产生色素调子有秩序的变化规律。
四、多种对比关系与表现
具体地说,就是物体本身的材质、造型、色度在具体环境中产生各种对比关系的观察和表现。在多种对比关系练习中,我们抓住从质感表现,对比意识,艺术处理这三点来展开的。
(1)质感表现。由于物体材质形成的不同,所以表面的纹理组织也不同。如何表现观者内心感受呢?首先要看物体表面的纹理组织,有什么规则?是紊乱的、粗糙的还是细腻的?这是表现的突破口。通过线条有秩序的排列、或揉擦或涂抹,或点、刮等多种手段去摸拟纹理的质感,从而达到视觉的真实感受。
(2)对比意识。线条本身的粗细、长短、曲折、图形的大小、方圆、正负、明暗的黑白、强弱、色彩的冷与暖、红与绿,以及物质材料所形成的坚硬与松软、平滑与粗糙、干涩与湿润,等等,均会产生两极相反的对比。对比形成反差,反差生成视觉刺激。如果要明暗对比强的话,一般是注意明暗交界线的虚实,暗面千万不要画得太“平”,亮面画得“精彩”一点。
总的来说,我觉得少儿素描静物学习要从传统中去了解它的特点,学习规律,吸收营养。欣赏画家的作品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欣赏提高自己的审美观念,从中学习各种边县方法。景物的主题部分应充分表现,恰当刻画,次要的东西要省略。这就需要组织画面,进行艺术的概括、提炼、取舍和加工,这就是素描的基本功。因此,在素描各阶段都要启迪美的感觉,培养审美能力使素描不仅画得准确扎实,还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中小学美术类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
[2]《静物素描的教学实践与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