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怎样转变师生关系
2015-04-27孙胜涛
孙胜涛
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使其产生积极的学习心态,提高学习成绩,而且更易于教师开展教育工作,轻松愉快的实现教育目的。就我本人来说,新课改背景下转变教师角色,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实现教育管理人性化,我认为老师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一、树立新理念,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1.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总是以“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身份站在课堂上,并严格要求学生聚精会神地听讲,对讲授的知识毫无质疑。在思想教育方面,有些教师不注重学生个性心理特征,也不考虑学生的自尊心、承受力,一味采取训斥、硬性规定的方法,只希望学生把自己的话当成“圣旨”,而不愿意与学生平等对话;在班级管理方面,有些教师习惯于严格的监督和惩罚,不让学生履行自己的义务,一切都是由教师来安排,越俎代疱,事无巨细。然而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和教师一样都是活体,在人格尊严上是平等的,给予学生民主权利,同学生讲平等,并非是老师的仁慈,而是法律赋予学生的权利,是教师法定的义务,任何形式的侵害学生权利以及变相侵害学生权利的行为都是违法的。只有把师生民主平等权利上升到法律的高度,才能确保师生关系民主平等性的有效落实。
在新课改的今天我们要大力倡导人与人之间:多一些民主平等的意识,学会尊重、信任他人;多一些宽容大度的心态,学会理解、善待他人;多一点相互合作的精神,学会沟通、交往他人。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关系绝不是教师居高临下,我讲你听,我管你服从的关系,而应该是平等的关系。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具有思想力和创造力的活体,他们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活跃的思想,快速接受事物的能力,他们对世界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所以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从高高在上转为走进学生的心里,经常询问学生对自己的教学感受,蹲下来听一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真正需要,这对我们的教学是很有好处的。每个学期我都会用一堂课的时间让学生对前段时间的教学方法进行评价并听取学生的建议,以便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加以改进。
在思想教育方面,教师应一视同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同学生建立情感沟通和交流的畅通渠道,可以和学生共同协商情感沟通和交流的方式、时间、场合。比如,有些问题可以集体讨论,但有些问题则适合单独探讨。在沟通和探讨问题时,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注意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可以通过和学生做游戏、聊天等方式,主动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2.合作互动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营造思考和平等对话的良好平台,教师不再专制,学生不再盲从,师生之间形成双向影响、交互作用,真正使师生都成为共同学习、共同生活的主人。教育活动内容可由师生共同确定,共同感受,共同研究、分析、讨论;教育形式由师生民主协商选择,从而高效率地完成共同的活动任务,达到教育的目的。同时教师要辩证地对待一些事情,对于学生合理的说法、做法,要给予充分地肯定,尊重他们的想法、看法,如果他们有着不合理的一些想法,也要及时、正确地加以引导。
3.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都喜欢上自己喜爱或崇拜的教师的课,而不喜欢上不尊重自己的教师的课。对于自己喜欢的老师所上的课,他们总会积极配合,专心听讲,勤于思考,努力学习,对老师所传递的知识会努力去学习,以此表达对老师的尊重。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在课间尽量创造条件,与学生进行接触,如与学生谈心,与学生游戏。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让自己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亲密朋友。另一方面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尊敬、信赖并且喜爱教师,这对教师本身就是一种鼓励和鞭策。教师为了继续保持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对教育、教学就会更加负责,千方百计的想把学生教好。
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改变课堂教学方式
新课程倡导合作、交流、提问、实验等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创造性学习转变,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已是当前教育的最强音。新课程改变着学生的学习,也改变着教师的教学。如今的课堂教学不仅是教师知识传递,同时也有师生互动而产生的新的知识,也是形成“学生式的教师”、“教师式的学生”的过程。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发展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思维,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唱独角戏、满堂灌,学生只是被动地去听、去记、去接受知识;或者回答老师课前准备好的几个问题的教学模式必须发生转变。
那么如何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呢?一方面教师要建立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转变,教会学生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去挖掘问题,鼓励学生独立的思考和师生之间的交流,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实际上学生是最爱表现自己的,最爱让别人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关键是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这种机会,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张扬。课堂原本就是每个学生的,每个人都应该充分拥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对那些成绩好的学生要给他们天地,不怕他们思维出格,让他们勇敢地去挑战一切;面对那些学困生,不怕他们理解问题慢,要给他们表现的机会,给他们充分的信任,给他们真情的激励。由于成长历程和思维方式的差异,相同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学生心中会迸发出不同的火花,此时教师要允许学生对教学内容有自己的理解和把握,保护学生们理解的自由,让他们充分地享受它,而不应将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开展合作学习,把有限的时空变成人人参与,各个思考的无限空间,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的同时,也赢得他人的尊重与欣赏,从而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不断完善自我。
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提高教师素质
首先,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让自己真正适应课改环境,主动实行而非被动推行新课改理念。其次,新课程将改变过去教科书一统天下的局面。课堂上的知识将有三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教师需积极参加各种培训、交流活动,利用各种书刊杂志、网络信息来及时更新观,丰富知识构成和教学方法、技巧,提高教学能力。再次,在新课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利用多样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形成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新教学评价机制和体系。最后,教师们一定要有开放心态,加强合作,互相配合,相互研讨解决课改中的现实问题。
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的核心问题。无论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转变,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或者是新课程的推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最终都要依靠师生互动与交往来达到教育目的。我们广大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与时俱进,努力建设既有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和理念的交流、知识资源与见解的共享,又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相长,民主平等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型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