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校中厂、厂中校”培养模式在中职教育的发展

2015-04-27罗迎霞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2期
关键词:校中厂合作企业

罗迎霞

【摘 要】中职教育,直接为经济建设输送高质量的劳动者,为高层次实用技术人才的培养提供可靠生源,是科学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建设和社会繁荣更加高质量化的重要支撑。“校中厂、厂中校”的培养模式,与教学挂钩,是教育教学的有机环节,担负着培养学生在真实环境中理论结合实际,锻炼生产、管理、经营能力的任务。

【关键词】校中厂;厂中校;企业;合作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中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校中厂、厂中校”培养模式,使毕业生符合企业的需要。

一、传统中职教育模式存在的弊端

(1)“填鸭式”教学教师在课堂上从头讲到尾,照本宣科,满堂灌。就算是多媒体教学,大多也只是把原先应该写在黑板上的内容搬上了屏幕,教学手段变了,教学内容和效果没有本质变化。专业课教师下厂学习或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太少,从而导致专业教师的知识面、眼界等受到限制,这样一来使得改革的想法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得到实施。因此,面对综合素质较差的学生,教师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并且很多传统的思想、方法还依然印在教育者的头脑中,在教学模式上与传统的模式不差上下,因此就导致了学生不知道应该怎样学,教师也不知道怎么教的尴尬局面。

(2)缺乏与实践环节的有效结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少,动手能力差。教师缺乏有针对性的教学要求和目标;一门理论课程结束后,学生仍然分辨不出哪些知识点对自己的专业是最有用的,更不懂某一工作岗位到底需要哪些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

(3)学校的环境与企业的环境有着很大的距离,学生毕业后不能马上融入到企业中。

二、“校中厂、厂中校”培养理念

1.“校中厂、厂中校”理念的概念

在职业教育领域,“校中厂、厂中校”不是一个既有教学任务又生产产品的实体,而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一种职业教育理念,是指教育与企业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注重学生技能培养,通过参与企业项目而获得今后工作能力的一种职业教育理念。

2.“校中厂、厂中校”理念的要点

(1)将工厂概念应用到学校,由模拟到模仿再到融合;

(2)将实际的企业环境引入到教学环境之中,并将两者融合在一起;

(3)以企业项目和研发项目为教学工厂的重要载体,使学生能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多元化、多层次的工作环境里。

3.“校中厂、厂中校”理念的意义

(1)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完善和有效的学习环境和过程;

(2)鼓励和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以及提高他们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确保有关培训课程与企业需求挂钩,与时俱进;

(4)促进学校和企业的紧密联系。

三、“校中厂、厂中校”培养模式在中职教育的发展

1.“校中厂、厂中校”培养模式,学校企业双赢,一举两得

“校中厂、厂中校”培养模式,必须要企业和学校携手合作,共同参与。学校工作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受企业欢迎的高技能人才。按“校中厂、厂中校”培养理念来实施校企合作,合作的过程中,企业是有所收获的,将大大促进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

(1)企业获得了熟练员工的储备。

(2)利用学校先进的设备和科研团队,进行企业项目开发,投入少,成效大。

(3)推广了企业的品牌和企业文化。

(4)企业在职员工的技能得到了再提升,按教学工厂理念开展的校企合作,合作过程中企业在职员工参与后,他们的技术水平将同时获得提高。

(5)“校中厂、厂中校”的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最终可以推进整个产业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2.“校中厂、厂中校”培养模式可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改革,让学生更好适应实际岗位的要求

(1)学校和企业要经常进行交流和沟通,根据教学需要和企业工作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的把学生安排到企业,由理论或实训教师带队进行现场教学、现场管理、现场模拟、现场动手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工作的性质,了解工厂的工作制度。这种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真正地体验到工厂的环境,从而能够帮助学生对自己未来工作进行定位,同时还能让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这样一来就能达到边教边学、师生共同学习的目的,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借此机会教师可以收集到一些在课本上无法得到的信息,经过对资料的整合、归类,编写一本真正适合中职学生教育教学的教材,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进行研究、修改,形成一套完整详实的教学资料,从而形成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

(2)由于目前绝大部分师资在综合技术应用研究方面的能力欠缺,可考虑让老师先协助企业技术研发人员工作,从而使老师能紧密跟上技术的发展;让老师参与新技术应用及开发,并将老师参与企业项目作为教师工作能力的评价依据。在教学质量的评价上,以具有企业实际工作技能,受企业欢迎为主。在学生参加企业实习的时候,由企业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工作态度等进行评价,学校根据企业的评价给予相应的学分。学生在企业参加实习时获得的学分,是决定学生能否毕业的关键。让学生真正掌握过硬的专向技能,更好适应实际岗位的要求。在教学内容的设定方面,要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邀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等共同参与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的制定。

3.“校中厂、厂中校”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动手能力

中职学生文化基础乃至综合素质普遍较低,纯粹的理论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只有把实践教学作为重点,才能够让其在学习的过程中达到预期的目标。只有通过操作岗位上的实际操作,学生才能把自己的精力释放出来。通过实验、实训、工厂教学等方式,学生才能够把自己学到的部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从而达到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4.“校中厂、厂中校”培养模式,融入企业,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增强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工厂不像学校,在学校里学生接触到的环境是很单纯的,而在工厂里学生接触到的是各种各样的人。通过和他们的交往、沟通,学生可以学习到社会上的各种交往礼仪,体验工厂的生活,感受工厂的环境,磨练意志,锻炼谋生本领,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养成吃苦耐劳、敬业等优良作风,从而使自己在以后的就业中找到合适的工作。

总之,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走“校中厂、厂中校”的培养模式道路,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互动和多赢的局面,这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为学校和校办企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谢琼安.促进校办企业与中职教育有效衔接[J].广东教育·教研,2006年第12期

[2]崔德福.引入企业,办校进厂,产教一体[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第2期

[3]王永福.谈“厂中校、校中厂”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实践[J].交通企业管理,2010年第9期

猜你喜欢

校中厂合作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实践研究
基于校中厂模式的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实践研究
电类专业“校中厂、厂中校”实训基地模式的探索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校地合作促进居民健身的探析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