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不起皮草
2015-04-27赵海钦
赵海钦
“皮草”(fur)一词,是指一些有着较长的毛发的物种——诸如狐狸、红狐、北极狐、狗獾、水貂、龙猫、海豹以及兔、猫、狗等动物的毛发,又称“毛皮”或“裘皮”。原始时期的人类,会以猎得的动物的毛皮制成衣服来避寒。在今天,皮草早已不再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而只是一些人的服饰搭配,这些皮草制品的来源多数为被饲养的动物(包括红狐、北极狐、狗獾、水貂以及雷克斯兔等)和猫、狗等伴侣动物,以及野外猎捕的动物(包括山猫、土狼、狐狸、猞猁、浣熊、狼,乃至濒危的物种)。人们为了取得这些动物的皮毛,将它们残酷地猎捕或者养殖于狭小的笼中。
被人们用来做“皮草”的动物必定会死亡,而人们所采用的饲养和杀戮方式,也给动物带来极大的痛苦。这些动物会在福利严重缺乏的环境下度过一生,往往表现出不安、刻板行为,甚至出现食子等情形。在中国,多数动物于秋冬季节被运送到集散市场,然后在许多同类的注视下被棍棒重击至奄奄一息时剥下毛皮。您也许并不知情,狐狸、貂、浣熊等种类的野生动物,及兔子、猫狗等伴侣动物皮草的获取,多是活剥而来。以兔子为例,因为死了以后再剥,皮很容易断裂,许多剥皮工人都在兔子丝毫无伤的时候利落地剥皮。被剥皮后的兔子往往还活着,因为没有了眼皮,无法把眼睛闭上,只能张着眼慢慢死在难以想像的巨痛之中。作为一个有良心的人,我无法无视这些残忍的行为。
无论如何,我们不得不承认:动物跟人一样,也有情感,有自身需求,它们也会恐惧,会疼痛。如果能认同这一点,即便掠夺皮毛或肉骨的行为难以避免,那么,在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它们的苦痛也算是略施慈悲之心。
中国已经由皮草的制造、出口外销国,变成全球的主要消费国。而普遍大众对皮草背后残酷和血腥问题的认知度相对较低。拒绝皮草,在动物福利观念的发展较为久远的国家已是所有关心动物的组织和个人的共识。近年来,由于国内市场的炒作,使得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了这种血腥的产品,所以,“拒绝皮草”是每一个消费者需要知晓的常识。
其实,美丽可以不需要血腥和残忍!认为血淋淋的皮草能带来“美丽”,归根结底是社会集体缺乏对他者生命痛苦的敏感度与行动力的问题。穿戴皮草,不仅是“高贵与美丽”的缺陷,更是对动物生命痛苦缺乏敏感度与同理心的表征。时尚男女应该拒绝穿戴惨绝人寰的生产方式所制造出来的皮草和饰物,引领社会扩大生命关怀的对象,跨越自我与他者生命的界限,增加生命关怀的厚度与宽度。
消费者对于动物的生活状态负有直接的责任。有爱心、了解真相的消费者都需要反思自己的消费行为,并尽可能地去影响更多的人,睁大眼睛挑选商品,尽量减少皮草制品进入我们的生活,关注那些 “零皮草”的设计师及服装品牌。
现在已经有许多知名服装设计师和影视名人明确地加入拒绝皮草的队伍,并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告诉大家:时尚,不需要残忍。
把尸体披在身上的人,从来都不美。我买不起血腥的皮草,因为要支付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