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话理论”的渊源与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5-04-27刘泽阳

亚太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会话交际理论

文/刘泽阳

“会话理论”的渊源与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文/刘泽阳

本文立足于功能主义语言学派的相关观点,其目的在于促进功能派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育中的应用。文章第一部分对“会话理论”的渊源与在具体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基本原则、重要因素、特点与技巧等进行了叙述;第二部分对“会话理论”的三大语言功能进行了解释说明,其中,自我演化能力是本文的创新点。

功能主义;会话;对外汉语教学

一、“会话理论”的渊源与应用

(一)“会话理论”的渊源

1.海姆斯“交际能力”的提出;2.话语分析和会话分析

3.言语行为理论和会话含义理论

(二)“会话理论”的基本教学原则

1.以学生为核心、教师为诱导和反馈的媒介,重视交际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原则

从课的角度来说,教师处从属地位,是为整个课服务的。这就改变了传统的对教师作用的看法。在此前的外语教学中,教师总是课的核心,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许多教师采用讲授式教学,而不是交际式教学。交际教学法把学生作为课的核心。学生的知识水平、表达能力、交际能力等因素就决定了课的内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话目、话步,并进行会话回合。

2.90分钟、20人与话轮相当、问句相平衡的原则

课堂会话的基本模式有两种:独白会话和对白会话。传统的教学是一种独白教学,但在会话理论中,对白会话所占时间应占课堂总时间的2/3。基于话轮相当原则,师生话轮转换时间一次应为3分钟,人数应为小范围数量,其中以20人为宜。因此,一堂课所需的时间应为90分钟。在从对课堂实录中的问句进行定量分析的结果来看,课堂话语中问句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分布的不平衡,教师话语中的问句占了总问句数量的95%以上,学生话语所占比例不到5%,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形式是教师问学生答,这种对话形式反映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模式:教师通过问一答的序列控制了学生的发言内容,并且在教师话轮中平均每两个话轮就有一个问句。在“会话理论”的定量分析中,在不影响汉语教师潜在控制力的情况下,尽可能最大化学生课堂文句会话的数量。

(三)教学过程的重要因素与基本阶段

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是教师、学生和教育中介。教学行为的执行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教育中介所反映的内容是客体。在“会话理论”中,这三个基本因素又存在四种会话关系,即教师与学生的会话、学生与学生的会话、教师与教育中介的会话、学生与教育中介的会话。教育中介的内容作为教学活动的客体对教师、学生来说作用明显。教师与教育中介的会话关系、学生与教育中介的会话关系是指教师、学生对教育中介的理解能否恰当的以日常用语来表述以及其拟合程度的高低。

从“会话理论”的教学特点出发,对外汉语教学过程分为感知-理解阶段、修复-巩固阶段、运用阶段、课后再矫正阶段。感知-理解阶段的特点是通过独白会话加深学生对汉语的基本层面的认识。修复-巩固阶段是学生与教师通过对白会话对感知-理解阶段认识的修复与巩固。运用阶段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会话交流。课后矫正阶段是针对课后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再认识。

(四)教学的特点与环节

“会话理论”的课堂教学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以培养会话能力为目的的对外汉语教学乃至整个第二语言教学,其课堂教学除了体现一般课堂教学规律外,还有很多特点:

1.教学原则的实践化、技能化倾向;2.教学活动的会话性;3.教学氛围的兴趣性;4.教学阶段的循环修复-巩固性;5.教学语言的目的性。

“会话理论”的课堂教学环节以四阶段为基础,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练新内容-巩固新内容-布置课外作业。

二、“会话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功能

(一)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

根据转换生成语言理论,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主要表现在对有限语言规则体系下创造的内容的理解与运用。“会话理论”的语言能力主要是与会话语言的形式、结构有关,实际上是对高度概括的语法能力的理解与运用,是一种单纯的日常口语语法的考量。“会话理论”的交际能力仅仅包括语言的运用能力。口语语法的运用属于“会话理论”的语言能力。因此,“会话理论”的交际能力主要有几个方面:

1.语言是否符合真实社会语境的要求;2.语言是否连贯、有逻辑;3.语言是否拥有有效策略处理的能力。

语言教授的最终目标是文化的传播。汉语课堂会话的语言能力习得过程是创造性的认知过程,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会话语言能力,才能将有关的语言知识和语用知识转化为语言的语言能力。课堂会话交际能力同时也是评估课堂语言学习效果、文化传播程度的标准。对课堂会话言外之意的讲解、理解与运用,使中华文化的传播变得更加顺利。学生对中华文化理解的程度对汉语的习得进度来说也是一种反向激励。

(二)自我演化能力

“会话理论”的自我演化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受周围语言环境影响而使自身语言产生的自我修复能力。汉语课堂会话语言的自我演化受汉语教师以及其他汉语学习者会话语法正确、语体恰当与否的影响,可分化为正向演化、歧向演化。对外汉语课堂的教师、学生在会话互动过程中,会不断修复学生业已形成的语言认知。正确的会话使用能够使学生自我修复错误的语言认识。

三、结论

“会话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会话理论”的教学原则、阶段等决定了会话在教授语言、传播文化方面的重要地位。对外汉语教学需要更多地汲取“会话理论”的研究成果,加强对学习者语用能力的培养,才能更进一步的宣扬中华文化的魅力。“会话理论”的三大功能,在实践中为语言学习的反向激励提供了三条途径。而对外汉语教学吸取三大功能的指导意义在于倡导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自我学习方法、自我进步机制的确立。

[1]陈光磊.交际主导 内容优先 结构基础—关于国际汉语教学法的发展取向[J].海外华文教育,2014.

刘泽阳(1990-),女,河北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

H

A

2095-9214(2015)02-0089-01

河北大学国际交流学院)

猜你喜欢

会话交际理论
情景交际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有意冒犯性言语的会话含义分析
汉语教材中的会话结构特征及其语用功能呈现——基于85个会话片段的个案研究
冲突语的会话分析研究
对外汉语课堂英语通用语的会话调整功能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