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五步归一”错例修正法的实践与探索
——以一道作业本习题为例
2015-04-27浙江省余姚市教育局教研室应建军
☉浙江省余姚市教育局教研室应建军
初中数学“五步归一”错例修正法的实践与探索
——以一道作业本习题为例
☉浙江省余姚市教育局教研室应建军
一、相关概念
1.错例修正
通过师生合作对学生在平时作业、考试试卷中存在的错例进行订正、分析及反思,以获取正确或合理的做法并进行思维的拓展,从而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2.初中数学“五步归一”错例修正法的基本模式
3.初中数学“五步归一”错例修正法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自主修正:学生针对平时作业、考试试卷中的错例进行订正,不明之处请教同学或老师,争取及时修正错例.
第二步,教师分析修正:教师整合学生在平时作业、考试试卷中的错例后进行系统的讲解、比较及适当拓展,学生在教师的分析过程中修正错例.
第三步,修正卡修正:学生通过整理、归类、筛选,把典型的错例摘抄或剪贴在错例修正卡中,并写出错误原因、正确的解法、反思与拓展,从而修正错例.
第四步,合作修正:教师安排定量时间组织学生互相学习、评析错例修正卡,并推选优秀错例分析供交流学习,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修正错例.
第五步,赏析修正:教师根据各组推选的错例分析进行核查、筛选,最终确定优秀作品,贴于教室的“作品栏”,学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修正错例.
一个目标: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通过实施上述五个错例修正步骤完备学生知识,学生对知识掌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改正学生解题过程中的错误习惯、错误做法,培养学生的辨析错误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从而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二、实施“五步归一”错例修正法的典型案例
一道作业本习题的修正过程:
例1(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配套作业本第二章复习题第16题)如图1,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两直角边AC=6cm,BC=8cm,现将直角边AC沿AD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上,点C与点E重合,求CD的长.
图1
此例是一道代数与几何结合的综合性题目,涉及勾股定理、折叠问题、一元二次方程等知识,应用了转化、方程、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创新性.
第一步,自主修正.
学生针对平时作业、考试试卷中的错例进行订正,不明之处请教同学或老师,争取及时修正错例.学生对此例的主要订正过程如下:
解析:由已知折叠可知∠AED=∠C=90°,AE=AC= 6cm,DE=CD.因为BC=8cm,所以AB=10cm,所以BE=4cm.
在Rt△BED中,BE2+DE2=BD2,即42+CD2=(8-CD)2,解得CD=3cm.
很多学生不会订正这一题,共有5个学生问了老师,有些学生在同学之间也进行了探讨、请教.
第二步,教师分析修正.
此例是一道典型的错例,A老师在作业讲评过程中进行了重点分析,分析过程如下:
首先,此例要在折叠过程中找到不变的量,即∠AED=∠BED=∠C=90°、AC=AE、DC=DE.其次,运用转化思想把问题转化到Rt△BED中,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得到BE2+DE2=BD2,再利用方程思想得到关于线段CD的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最后,解此一元二次方程得到CD= 3cm.为了更好地使学生理解和巩固本题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求解这类几何图形中的线段长度问题,对此题进行了变式拓展.
变式1:如图2,将长方形ABCD沿AE对折,使点D落在BC边的点F处,已知AB=8cm,BC=10cm,求EC的长.
图2
图3
变式2:如图3,将长方形ABCD沿EF对折,使顶点A与顶点C重合,已知AB=8,BC=6,求折痕EF的长.
第三步,修正卡修正.
图4是学生修正卡的缩略图,学生将自认为最典型的错例写在或剪贴在修正卡中,学生通过分析错解原因、写出正确解答、针对错例进行反思及拓展,每人每周至少完成两份.
图4
实验班共有7个学生对此例进行了错例分析.
学生分析的错解原因主要有:没运用对折重合的性质;知道对折重合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但不知道有什么用处;没想到转化到Rt△BED中去求;没想到可以列方程解几何题.
学生分析的反思或拓展主要有:有些几何图形尤其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可以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应注意折叠问题中的“变中求不变”;应掌握对折重合的性质,运用勾股定理求线段的长;有两位学生将老师的变式题抄在了修正卡中;有一位学生编写了一道变式题,将题中的数字改了一下,把AC改成了3cm、BC改成了4cm;有一位学生编写了一道变试题:如图1,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两直角边AC=6cm,BC=8cm,现将△ABC沿DE折叠,使得点B与点A重合,求CD的长.
第四步,合作修正.
教师将整个班级42人分成7组,确定一位学生为合作小组组长,由组长负责安排小组内成员互相学习、评析一周内完成的错例修正卡,在每周四的习题课中安排20分钟时间进行小组合作修正错例,学生对完成的修正卡进行互相学习、评析,每小组推选2~4道优秀错例分析供班级交流学习,有两个小组均推选了此例的分析.
第五步,赏析修正.
教师根据各组推选的错例分析进行核查、筛选,其中学生甲对此例的分析作为优秀作品贴于教室的“作品栏”,学生在欣赏作品过程中修正错例.
三、初中数学“五步归一”错例修正法的实践意义
通过实践发现“五步归一”错例修正法的实施对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归纳如下:
1.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
古人云“疑者觉悟,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学生对错例的修正不能光靠教师的讲解和不断的强化,其更好的途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反思质疑,从而提高错例修正的效果.错题能够暴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是学生提高成绩最有价值的反馈信息,通过对错例的自主修正,学生能自我发现错例的错误原因,得到正确解答,从而更加有效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针对典型错例进行自主修正、反思与拓展、小组合作修正等过程,给学生搭建了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平台,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当自己的错例分析在同学之间互相传阅、互相学习时,每个学生都会倍感激动,都想在此时得到同学的认可,因此,学生的表现尤为积极,激励了学生更加认真地进行错例分析.
2.提高学生辨析、修正错例能力
通过“五步归一”错例修正法的实践后发现,学生辨析、修正错例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如学生乙平时成绩不佳,但在考试过程中对测试题2的错解进行了自我修正,一开始他选择了B,在考试结束之前对此题进行了检查,发现折痕EF的长必定大于AB的长,不该选择B,因此重新读了题目,后来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算得EF=故选择了A,考完后他激动而自信地对笔者说:“老师,第9题答案是不是A啊!这一题我本来是解错的,后来考虑了一下发现有点不对劲,重新读了题目后发现自己解错了,我在最后3分钟内把它做了出来”,听到甲同学的这句话笔者感到无比的欣慰,学生能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发现问题、自我修正,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3.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对典型错例进行反思与拓展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对一道错例进行反思,思考为什么错、该怎么做、还能怎么做、应注意什么等问题后能获得正确解答问题的途径,总结问题解决的方式和方法.学生对错例进行拓展,编写变式题或进行类比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学生甲把典型错例进行了变式拓展,原图不变,原来“将直角边AC沿AD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上,点C与点E重合”改为“将△ABC沿DE折叠,使得点B与点A重合”,仍然求CD的长,考查的知识和解题的思路基本不变,但折叠方法改变了,问题的焦点转移到了△ACD中,充分表明学生对此例进行了积极的思考、深刻的理解及灵活的运用,展现了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