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众化教育阶段高等教育规模的经济学审视文

2015-04-27吴娟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5年31期
关键词:入学率大众化规模

文|吴娟

大众化教育阶段高等教育规模的经济学审视文

文|吴娟

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促进高等院校的资源优化配置和结构调整。

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既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教育自身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教育培养出相当数量的高层次人才以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综合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水平来看,中国的高等教育规模仍有较大的扩张空间。其次,教育规模经济理论认为,“教育规模的扩大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和适当使用,产生规模经济效果”。适当扩大高等教育规模,能够使教育资源包括教师、校舍、教室等得到充分利用,减少教育成本支出的同时,相应增加了教育产出,实现了规模经济效益。再次,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使更多的受教育者能够进入高等学府深造,有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同时为应对急剧增加的学生人数,除原有的各高校扩大招生外,各种形式、各种层次的办学应运而生,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民办教育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契机,高等教育结构不断得到完善,高等教育经费的来源趋于多元化,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

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有利于增加社会需求,带动教育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勿庸讳言,教育对于经济的中长期效果,即“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效率,进而可以促进经济的长期发展”的观点观点已经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一致认可,即使是从短期来看,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对经济发展的刺激作用也是显而易见,主要可从拉动内需及增加就业两个维度来理解。随着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改革,高等院校的扩招使更多潜在的教育费用支出从理论走向了现实,大量家庭的教育投入直接为国家注入了经济发展的动力,同时国家与个人、家庭对于高等教育经费的合理承担,也有利于缓解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短缺及投入不足的现状。此外,更为重要的是,每增加一名大学生,直接的教育投入都将带动其他相关经济部门的发展,如饮食业、旅客运输业、文化用品制造业等。再者,当前面临的就业市场的不景气问题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来有效缓冲。一方面,扩大的高等教育规模要求更多高层次的教师、管理人员,发展扩大中的高校接纳了相当数量的就业人员。另一方面,高等教育规模扩大使许多已经进入或即将进入工作岗位的适龄青年选择进入高等院校进一步学习,对于减小就业压力起到了良好的缓冲作用。

经济发展过程中,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存在的现实问题

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显而易见。但是,不可否认,由于高等教育扩张的许多政策未能充分准备和配套实施,对于高等教育大众化后可能出现的后果考虑不足,多年的连续扩招也带来了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还是源于高等教育规模扩大的程度和速度不相适应造成的。

高等教育资源短缺成为制约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的“瓶颈”。“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是有限度的,如果规模扩大产生了各种不经济的缺陷,必将损害教育功能”。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后,直接导致了经费困难和师资不足。高等教育扩张要求政府和学校相应的增加教育事业投入,在政府投入相对不足的情况下,高校的学费逐年上涨,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即便如此,各高校的教育资源配备情况仍然是不容乐观。同时,为满足大量涌入校园的学子的需要,各大学纷纷扩大招生规模,兴建新校区,巨型大学屡见不鲜。办学规模的增长给各高校的软件与硬件都带来了严峻挑战,管理成本及建设成本使各高校的发展步履维坚,高校居高不下的负债已成为新的社会问题。此外,扩大办学规模要求有足够的教师资源为各高校所用,而现有的高校培养机制与高等教育规模迅速增长的步伐显然不相一致,各高校在广聘贤才困难的情况下,转而聘请大量学术水平有待提高、工作经验有待充实的年轻教师也就不足为怪了,教师水平的有限使学生的培养质量不断受到拷问。

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后,教育公平、效率与质量的矛盾日益突出。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后,相当一部分费用由学生或家庭承担,而我国目前的经济条件下,许多学生因为无力负担高等教育的学费而不得不放弃进入高等院校。尽管国家和各高校已经注意到这一问题,采取了助学贷款、奖助学金等多种形式以克服这一困难,但仍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学生的求学难问题。随着高等教育办学规模扩大进程的加快,教育不平等矛盾可能会进一步激化。教育的不公平又会进一步影响到高等教育效率与质量的提升。招生规模的扩大,导致一部分不合格的学生也进入到了高等教育的行列中来,增加了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难度。而且由于师资和资金难以配套,超强度工作的教师及超负荷运转的学校硬件设施使教师的授课质量、学生对于学校资源的可利用率都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总的来看,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背后,效率与质量不高的阴影始终挥之不去。

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后,缓解“就业压力”的同时又带来了新的就业问题。1999年,扩招作为解决“就业难”的无奈之举,如今又面临了新的问题。扩招后,一些学校由于学校升格或教学条件下降而导致教学质量的滑坡,造成了大批扩招后的高校毕业生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在大众化教育的发展模式下,研究生教育大量扩招,研究生教育作为精英教育也走上了大众化的征程,更是进一步加剧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形势。2003年是中国高校扩招后本科学生毕业的第1年,就业难的问题开始凸现出来。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为727万人,比2013年699万增加了28万人,大学生就业人数再创历史新高。2014年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继2013年所谓的“史上最难就业季”后再次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重视。本科生为了暂缓就业就读硕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为了减缓就业压力又去攻读博士研究生正成为一种新的社会时尚。然而,“毕业易、就业难、扩招后的就业更难”的现实状况不能回避,本科、硕士、博士的链条终归会有断裂的一天,“临渴掘井”无益于问题的最终解决。时至今日,中国的高等教育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实现公平、效率与质量的平衡与提高,如何切实发挥其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如何正确解决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后已经出现的社会问题,应该得到社会的充分重视。对于这些问题只有以积极的心态去正视与面对,才能保证高等教育不至于在不远的将来遭受沉重一击。

大众化教育阶段调整高等教育规模的几点思考

综合我国有关高等教育规模的一些政策,充分分析这些政策所带来的对于高等教育本身以及对于经济发展的各项利弊,各种各样的观点充斥于学界与政策界。有“扩招归扩招,就业归就业,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不应为就业买单”的说法,也有人认为“高校扩招力度有待加强,扩招并非一定带来就业难”,更有甚者,认为“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显著,应缩小高等教育规模”。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能否正确认识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间的相互关系,对于中国经济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显得尤为至关重要。应该认识到,中国的高等教育规模还远未能和中国经济发展、国民素质提高的要求相适应,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扩招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就业困难,但这些困难并非是不可克服的。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后出现的许多问题,都可以通过调整高等教育规模扩大的速度、程度,优化高等教育的结构,通过渐进式的进行高等教育规模扩张来实现。

通过“供给的可能性”和“需求的可能性”确定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速度,避免急进式、数量型的盲目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应该有一定之规,不宜贪多求快,决定其发展速度的重要标准应是高等教育能否在短期内向适龄人口提供更大规模的高等教育机会并且居民有无支付其相应的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成本的能力。只有这两种“可能性”相互适应时,才能有效地实现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并且真正推动经济的发展。一味追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世界排名或者是中国高校大学生的绝对数量,极有可能本末倒置,引起所谓的“过度教育”和人才缺乏间的剧烈矛盾。在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同时,必须考虑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增长背后的隐性成本。瑞士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在发达国家中属于最低的国家,但却是人均GNP最高的国家之一,俄罗斯的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在1985年就达到54 .3%,但人们的经济与生活水平却相形见绌便是最好的例证。

从具体的操作层面来看,多途径扩大高等教育规模进而完善高等教育体系,保障教育投入,促进教育公平。首先,要转变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战略,走“外延式发展”的道路,通过创办非传统型的、非大学型的高等教育机构来实现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5]。目前成人高等教育、民办高等教育已部分承担起了高等教育规模扩大的重任,在今后这一发展方向应得到继续肯定。我国各公立普通高校今后应控制大学招生规模,保证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并且,多形式办学有利于高等教育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减轻政府的投资压力。此外,要实现教育公平、效率与质量三者的统一,还必须进一步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否则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只能以质量的下降为代价。一方面要加大对高校的投入,保障高校的人力、物力能够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另一方面要加大对贫困学生尤其是中西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政策扶持,保障贫困学子入学机会的公平与效率。

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从根本上改变扩招后毕业生的就业“口径”问题。就业问题至关重要,就业无法解决,扩招所带来的一系列积极影响也就相应的大打折扣。然而“扩招导致就业难”的问题并非无法解决。通观全国各地高校毕业生的实际就业情况,不难发现,真正就业难的学生多数就读的是文科类、理论性比较强的专业,而那些理科尤其是工科毕业的应用性强的专业的毕业生往往是供不应求。这一现象表明,并非是社会不需要或者接纳不了扩招后的大量高层次人才,而是各高校普遍存在着教育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工科学生比例偏低,尤其是专科院校中工科专业比例较低;专业设置与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还不相适应等。针对这些问题,高校可以通过调整学生的培养方向,停办和社会严重脱节的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等途径来加以克服。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高等教育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领域,揭开了高校扩招的序幕,在此后的十七年间,高等教育规模实现了大幅度的扩张。2002年,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达903.36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首次达到15%,初步进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2013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30%,预计到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率将达40%。在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跨越的进程中,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但是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需要加以克服和避免。

猜你喜欢

入学率大众化规模
50亿元!目前规模最大的乡村振兴债券发行
2020年我国在校生2.89亿人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从小学入学率和师生比看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特点
Mentor Grpahics宣布推出规模可达15BG的Veloce Strato平台
总编数据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严控公立医院规模过快扩张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