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日子过成段子的App
2015-04-27金姬
金姬
犹如这年头看帖、刷微博都是冲着评论去的,很多年轻人看网络也是奔着段子去的,生活压力这么大,不如看看短小精悍的段子,既能了解当下最新八卦,又能扑哧一笑给自己减压,还能作为谈资备用。
这就催生了国内独特的“段子经济”——国外的搞笑网站或App主要以图片见长,而国内受制于网速和流量费用,中文的博大精深足够在几十字内恰到好处地挠痒痒;有时不能上新闻的事儿,内涵段子反而更能广而告之。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中国网民不断网的习惯,和段子有关的App应运而生。这些“段子通讯社”也是潮流文化的带领者。
段子既能“吸睛”,也能“吸金”。然而,和国外相关App一样,国内段子App 也都处于“烧钱”阶段,考虑盈利为时过早。而且,段子App目前表现方式都是广告和游戏等互联网传统商业模式,这也让这一行业的前景充满不确定。
把快乐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
2014年10月30日,糗事百科宣布获得创新工场500万美元A轮投资。算是给国内段子界打了一剂强心针。
“你有什么不高兴的事,说出来让大家高兴一下。”这句网络流行语见证了2005年诞生的糗事百科成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用户最多的段子平台。一开始,糗事百科只是一个遵循UGC(用户生成内容)原则的网站,网友可以自由投稿、投票、评论、审核内容,并与其他网友互动。
在创始人王坚看来,每个人都出丑过,每个人也或多或少遇到过倒霉的事情,重要的是,普罗大众都喜欢围观凑热闹。相比评书和相声等传统手段,看他人的糗事或许更能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消遣方式。
本山大叔曾在小品里说过一句“我这辈子就指(望)着这个笑话活了”,在糗事百科的用户中,就有白血病患者在病房里看段子来缓解病痛。这也让王坚看到了段子存在的价值,糗事百科于2011年正式商业化运营。而之前6年糗事百科只是小打小闹,很多主创人员都是兼职的,如王坚就从2005年起在腾讯工作。而当时的网站也能做到自给自足——依靠网友的内容分享和网友的关注来吸引流量,再以网站的广告来获利。
2011年可以看作中国段子经济史的分水岭。2009年推出的新浪微博经过2年的运营已经达到了顶峰,而刚刚推出的微信处于急剧扩张的阶段,网站时代注重的“流量为王”已经转化为微博微信时代的“粉丝为王”,好的段子是吸引粉丝的一大法宝。
根据2011年新浪微博的统计,粉丝量位居前列的多数草根账号基本上都是以下几种类型:各种心灵鸡汤、经典语录、星座运程、时尚美容街拍以及笑话糗事。仅新浪草根微博前10名中,发布各种搞笑资讯的微博就占了3席。而究其原因,这类资讯之所以受到普遍青睐,恰恰是因为从短期来看更“好卖”。
糗事百科虽然直到2012年才推出App,但由于多年的粉丝积累,目前注册用户有2000万,而在微信、QQ空间、微博等社交平台聚集了3000万的粉丝。糗事百科主打文字类内容,不费流量,因此移动端是以PC端的成百倍速度在增长。王坚表示,拿到创新工场500万美元A轮融资后将更加强调糗事百科的社交属性,而本轮融资资金主要用于团队扩充、技术升级和市场推广等方面。
至于商业模式和盈利预期,王坚并没有提及。也许是因为App的盈利模式不同于传统网站,而在中国内地能做到盈利的App又是凤毛麟角。
“萌”生意
2011年微信的横空出世,让段子手们纷纷转战移动端。这也是另一款段子App“百思不得姐”在2011年就同时上线PC端和移动端的原因。百思不得姐的创始人季斌比糗事百科的王坚早3年毕业进入社会,十几年来画过漫画,做过程序员,和南方几大报业合作过,也和服装市场打过交道,最后选择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创立一款集“搞笑、萌、动漫、幽默”等众多元素于一体的App。
百思不得姐近日向《新民周刊》表示已经获得6000万人民币的B轮融资,但不愿透露更多细节。据悉,成立3年多的这款App累计注册用户6000万,月活跃用户1500万左右,用户年龄群从15岁—40岁都有覆盖,但主要还是90后。
梅花天使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曾在去年公开表示对段子App持谨慎态度:“糗事百科、内涵段子、百思不得姐这些项目我都看过,用户日活量特别大。但是它必须到一个很大用户量,价值才会大起来。这种产品门槛还比较低,版权模糊。所以涉及投资,VC就比较谨慎,国外的版权意识好,连段子都会有版权保护的概念。当然,这类产品是好的生意,收入模式主要是卖广告和游戏联运。”
百思不得姐的盈利模式也是“广告+游戏”。但与其他段子App不同的是,百思不得姐的用户与游戏用户重合度很高,在没有拿到融资前已经略有盈利了,这对于国内做内容平台的来说是很少见的。
至于段子版权问题,百思不得姐认为,“网站可以复制,内容也可以抄,问题是一个社区的文化是不可以复制及改变的。”百思不得姐目前也是UGC模式,用户中20%人创造内容,80%消费内容。
内涵和漫画齐飞
这两年,内涵段子和搞笑漫画成为段子App的生力军。前者虽然有情色和冷幽默的段子,但网友更是对其新闻属性情有独钟,例如2014年“监狱风云”+“射雕英雄传”的版本,让进去的几位名人以东邪西毒南帝北丐的身份排排坐,而未出场的中神通成为最深的梗。
由于诸多原因,国内的段子一旦涉及政经新闻就有些敏感,目前主要在文娱界施展拳脚。而一些经纪公司也喜欢找内涵段子来为某位艺人或者某个电影做宣传,让网友在转发段子的同时做免费的广告。
而搞笑漫画弥补了照片消耗大流量的硬伤,又比单纯文字更有即视感。如“暴走漫画”和“快看漫画”,就是一种流行于网络的开放式漫画,通过夸张的头像来表达漫画人物的心情,可由不具备美术功底的普通网民制作并发布。一个基本的评价是:“这年头什么人都可以自称是漫画家了”。画得好不好没关系,只要人物吐槽精准就够了。视频网站风靡的《十万个冷笑话》就是成功代表之一。但纯粹走漫画路线的App,究竟能有多少生存下来呢?
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内涵段子还是搞笑漫画,这类App也只能找企业收取植入式软广和品牌合作的费用,而这又回到了粉丝经济的范畴,一个聚合App的用户规模和传播力量,可能敌不过普遍的社交平台。如果被BAT收购,算不算段子App的出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