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化分区的湘西州文化旅游发展研究

2015-04-26宋志冬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文化区土家族湘西

宋志冬,石 亮

(湖南师范大学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随着社会发展,文化在不断提升自身价值的同时,也不断与各项产业融合发展,而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形成的文化旅游则是比较突出的一点,也是近年旅游业发展中的新潮点。湘西以神奇美丽著称,是一个以土家族和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在此背景下,湘西文化旅游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开发潜力巨大。然而由于旅游地所呈现的文化特色大同小异,“原著”地受“山寨”地的影响,双双陷入市场疲软的境况,给湘西州各地域文化旅游的未来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基于此,本文对湘西文化旅游的发展进行分析研究。

1 湘西文化渊源及分区

1.1 湘西文化源流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即所谓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1]。文化的狭义概念则多指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内容,包括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等,也就是所谓精神文化[1-4]。而本文所述的“文化”即指狭义的概念。湘西文化是湘西人民的创造物,是千百年来湘西历史发展的产物。湘西文化属于楚巫文化,对其源流,本文认同著名学者郑英杰的观点“湘西文化是以土著文化为潜流,以楚文化为主流,以巴文化为干流,以汉文化为显流的多元一体之地域文化”[5]。如今,湘西作为土家、苗、汉等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之地,其中的少数民族文化如土家族文化、苗族文化占据着湘西文化的主要位置。

1.2 湘西文化分区

对于文化分区,不同的学者持有不同的看法。周积明在《文化分区与湖北文化》中运用机能文化区(以行政区划作为文化区划分的标志)的方法对湖北文化进行了分析[2]。然而,不是所有地方都适用该方法。石硕的《关于藏彝走廊的民族与文化格局——试论藏彝走廊的文化分区》就是在“综合考虑民族、文化、地理空间三要素的基础上,着重以自称、语言、历史记忆和宗教信仰为标志,将藏彝走廊从整体上划分为七个文化区”[3]。胡阿祥等在《江苏文化分区及其影响因素论述》中也是“综合考虑方言与饮食二者”对江苏进行了文化分区[4]。不难看出,一个区域的文化分区更多的是考虑当地的地域特色,文化区划分没有一个唯一标准。湘西州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在对其进行文化分区时,本文划分的依据主要是民族特色。按照民族特色,将湘西文化划分成4个分区(图1)。由于湘西州各县市最新民族人口数据获取的不完整性,加上我国近年来人口的波动性变化幅度甚小,因此基于往年湘西州各县市土家族和苗族人口数据得出2013年人口数据比例结构[6-7]。

图1 湘西州文化分区图

从表1可以看出,吉首市苗族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42%,土家族人口比例为35%,前者大于后者,我们认为吉首市的主体民族是苗族。以此类推,以苗族为主体民族的县市还有泸溪县、花垣县、凤凰县、古丈县。而龙山县、永顺县、保靖县的主体民族是土家族。其次,本文认为在以苗族(或土家族)为主体民族的县市中,两类人口之比值大于5的县市为单一苗族(或土家族)文化区,若小于5为混合民族文化区,从而得出湘西文化分区的结果,花垣县属于单一苗族文化区,吉首市、泸溪县、凤凰县、古丈县属于苗族土家族混合文化区,而永顺县属于单一土家族文化区,龙山县、保靖县属于土家族苗族混合文化区。

表1 湘西各县(市)土家族和苗族人口统计

2 文化分区视角下的湘西州文化旅游发展战略

2.1 突出内部提升战略

第一,深度挖掘各文化区的文化资源,合理进行区域分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文化资源是文化型旅游地发展的核心要素,强化文化特色,通过旅游文化的全程化渗透增强文化驱动力,是文化型旅游地发展的重要选择[8]。各文化区必须深度挖掘文化资源,以湘西文化的三大分区即土家族文化区、苗族文化区、混合民族文化区为主题,合理进行区域分工,加强旅游线路开发,类似的民族文化特色采取比较利益原则进行合作开发,突出独特性,避免重复性。同时创造一批高端文化旅游产品,培育多种民族文化展览、文化演艺等产业,提升文化旅游品位。同时,由于景区开发过程中乱占乱建、采石毁林等破坏事件不断发生,影响了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9],因此要真正处理好发展文化旅游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首先是大力发展交通。结合政府和民间的力量,筹集资金改善交通设施,形成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相互结合的综合交通格局;其次,提升各文化旅游地的接待能力,加快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旅馆、宾馆,并增加旅行社服务数量,完善景区内的索道、船艇等特种交通;不断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增加县级文化馆和图书馆的建设[10],尤其注重湘西民族文化的编写和宣传工作,为游客了解湘西文化提供一个便利的通道。

第三,培养文化旅游专业人才。在当地及周围区域的高校里(如吉首大学)开设相应的文化旅游专业和培训机构,加快培养高素质的文化旅游专业人才和基层服务人员。

第四,创新文化旅游发展管理体制,加强法制建设。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的调节作用必会逐渐增强,而政府的干预作用则趋于削弱。但事实是当地政府仍掌控着文化旅游发展的决策、管理等方面的权利。因此,要加快创新文化旅游管理体制,让市场发挥其调节、信息引导、优胜劣汰的功能,并与政府相互合作,通过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规范各主体的职能,共同创造出湘西各文化区旅游业的美好未来。

2.2 抓住外部机遇战略

首先是加强区域合作。湘西文化旅游的区域合作类型多样,从范围来看包括区内合作和区外合作,从形式来看包括企业合作和政府合作。区内合作主要是指湘西州各文化区应该加强合作,在文化旅游的发展形式、发展路线、发展战略、发展主题(如土家族文化旅游区、苗族文化旅游区、混合民族文化区)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的合作,合理进行区域分工,以实现共同发展。区外合作是指湘西各文化分区应与周围景区开展合作,如张家界风景区、贵州铜仁梵净山风景区等。实施文化旅游带动战略,依托张家界等周围景区的知名度,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并通过电视广播、杂志期刊、互联网络等媒介宣传湘西文化旅游,扩大“神秘湘西”的美誉度。企业合作是指湘西各文化旅游区内的各类企业通过合作共同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共同提高文化旅游的服务质量和接待能力。政府合作主要是指州内各县(市)政府的合作以及州内与州外政府的合作。通过政府合作,在文化旅游的相关政策制定、法律规定等方面达成一致,推动湘西文化旅游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其次,抓住政策机遇。湘西是湖南省唯一进入“西部大开发”的地区,在税收、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有特殊的优惠政策。湘西要抓住发展机遇,借助国家的财政支持,提高旅游基础设施水平;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提供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以自身的资源优势吸引外资,为湘西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盾。

3 结 语

如今文化旅游业大势发展,国内外对其研究也不断深入。在此条件下,对湘西州文化旅游的研究就尤为重要。湘西州各文化区民族文化资源丰富,但在实际发展中只有少数地方如凤凰、吉首发展较好,而其他县市尤其是苗族文化区的花垣县,并没有把苗族文化资源与文化旅游很好地结合起来,致使文化旅游发展处于落后地位。因此,应该加强湘西各文化分区的区域合作,很好地进行区域分工,深入挖掘民族元素,使湘西文化旅游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1]赵济,陈传康.中国地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64-265.

[2]周积明.文化分区与湖北文化[J].文化分区与湖北文化,2004(4):63-68.

[3]石硕.关于藏彝走廊的民族与文化格局:试论藏彝走廊的文化分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12):1-6.

[4]胡阿祥,姚乐.江苏文化分区及其影响因素述论[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1(3):334-345.

[5]郑英杰.湘西文化源流再论[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97-103.

[6]湘西州统计局.湘西统计信息网[EB/OL].(2008-4-14)[2015-3-30].http://tjj.xxz.gov.cn/tjgb/201312/t20131230_104815.html.

[7]湘西自治州人们政府.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网[EB/OL].(2014-3-5)[2015-3-30].http://www.xxz.gov.cn/zjxx1/xxgk/xxjt/201409/t20140901_133844.html.

[8]黄震方,俞肇元,黄振林,等.主体型文化旅游区的阶段性演进及其驱动机制:以无锡灵山景区为例[J].地理学报,2011,66(6):831-841.

[9]赵荣,王恩涌,张小林,等.人文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10-319.

[10]湖南省人民政府.湖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EB/OL].(2011-5-5)[2015-3-30].http://www.hunan.gov.cn/zwgk/ghjh/fzgh/201212/t20121210 _697877.html.

猜你喜欢

文化区土家族湘西
土家族情歌
东汉洛阳城南:中国古代第一个都城文化区的形成
土家族
欢乐湘西
走进湘西凤凰城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湘西 国画
两湖文学:作为整体感觉文化区
东汉时期汝南文化区形成原因初探
土家族“七”类药物考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