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消毒饮配合解毒贴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观察
2015-04-25杨明丽呼兴华胡海兵胡筱娟陕西省中医医院西安710003
杨明丽 呼兴华 胡海兵 胡筱娟 陕西省中医医院(西安710003)
亚急性甲状腺炎(Subacutethyroiditis,简称亚甲炎)是由于病毒感染后甲状腺发生变态反应的非化脓性炎症。近年来,笔者等根据中医学“内病外治”理论,采用中药内服普济消毒饮加减配合五味消毒饮外敷治疗此病32例,发现此内外合治法疗效肯定、副作用及复发率低,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收集在陕西省中医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结束时,治疗组脱落2例(因皮肤不适,于第2疗程结束后终止),对照组脱落2例(失访),最终纳入64例,每组32例。治疗组:男8例,女24例,平均年龄42.36±3.73岁;平均病程27.35±3.76d。对照组:男10例,女22例;平均年龄41.41±2.53岁;平均病程26.93±3.44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情况比较(P>0.05)。本次研究方案经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及陕西省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取得知情同意书后开始试验。
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中医辨证属风热外袭、热毒壅盛型。主症:颈部肿大疼痛,压痛明显,发热,可有颈部压迫感;次症:咽痛,头痛,声音嘶哑;舌脉: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滑数。西医诊断参照《甲状腺疾病中西结合治疗学》[2]制定。
排除标准 持续高热39℃以上者;合并心、肝、肾及造血系统疾病者,以及精神病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醋酸泼尼松片(批号:H33021207)口服,每次10mg,1d3次。待症状消失、ESR正常后减量,每周减5~10mg,直至减为每日5mg而逐渐停药。治疗组:内服汤剂组方以普济消毒饮为基本方:黄芩15g,黄连、牛蒡子各10g,板蓝根30g,连翘、玄参、夏枯草、川贝母各12g,桔梗、柴胡、僵蚕各8g,升麻6g。随症加减:发热者加石膏30g、知母15g、山栀10g;甲状腺肿大明显者加三棱、莪术各8g,生牡蛎30g;咽痛者加延胡索15g,乳香3g;热甚伤津者加生地黄、知母各15g、天花粉10g;咽部自觉梗阻明显者加浙贝母、半夏各10g,厚朴15g。1d1剂水煎服,分2次服用。外用自制消毒贴(金银花15g,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各12g)外敷。将免煎颗粒加入适量的食用醋调匀成膏状,将药物均匀涂于纱布上制成敷贴,将敷贴置于患处,以胶布固定,外敷时间8h,1d1次。中药饮片、配方免煎颗粒,均由广州一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组均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停药后随访1年。
疗效标准 观察治疗后甲状腺肿大疼痛、体温等症状体征变化,甲状腺激素水平、C-反应蛋白、血沉、甲状腺B超,及时复查肝功能、血常规,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停药后随访1年,统计复发率。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制定:治愈:症状、体征消失,B超检查甲状腺恢复正常,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C-反应蛋白、血沉均正常。有效:症状缓解,体征明显减轻,B超检查甲状腺有所缩小,甲状腺激素水平好转,血沉、C-反应蛋白均下降。无效:症状、体征无减轻甚至加重,血沉、C-反应蛋白无变化或升高。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治疗结果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经2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2例患者因局部皮肤红肿和皮疹,提前终止外敷治疗,对照组失访2例。治疗1个疗程时,单项症状前后比较,对照组症状缓解较治疗组明显,但4个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单项症状疗效无差异(P>0.05)。
生化指标变化情况 4个疗程结束后,组间比较表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RP、ESR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生化指标变化情况比较(±s)
表1 生化指标变化情况比较(±s)
白细胞(×109/l) 中性粒细胞(%)CRP(mg/l) ESR(mm/h)63(n=32)治疗后 8.58±0.31 67.23±4.18 8.58±0.87 18.58±1.58对照组 治疗前 10.32±1.35 82.33±9.21 28.55±0.12 61.53±3.28(n=32)治疗后治疗组 治疗前 10.58±1.38 81.05±12.53 29.65±3.85 58.30±4.8.47±1.88 70.13±4.87 9.13±0.38 17.23±2.08
甲功变化情况 4个疗程结束后,组间比较FT3、FT4、TSH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甲功变化情况比较(±s)
表2 甲功变化情况比较(±s)
FT3(pmol/L)FT4(pmol/L)TSH(mU/L)4.2±0.9 11.2±0.6 2.9±0.55 10.1±3.2 21.3±4.2 0.1±0.09(n=32)治疗后 4.3±0.7 10.2±0.3 3.0±0.26对照组 治疗前 8.9±1.3 20.2±3.8 0.4±0.32(n=32)治疗后治疗组 治疗前
甲状腺B超变化情况 治疗4个疗程后,B超下观察甲状腺形态、包膜、内部回声特点和彩色血流情况。笔者等体会,两组患者B超观测结果较临床症状改善及化验指标恢复较慢,但CRP水平恢复和ESR恢复同步,无差异。
不良反应情况 治疗组服用中药后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7例,其中体重增加2例,食欲增加3例,失眠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88%。患者反应均较轻微,尚能耐受,故未予特殊处理。
复发情况 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减药时,5例复发,中药治疗组无复发;停药3个月后随访,治疗组无复发病例,对照组复发2例;1年后随访,治疗组复发2例,对照组复发5例。两组复发率比较,治疗组6.25%,对照组37.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亚急性甲状腺炎属中医“瘿病”“瘿瘤”“瘿肿”“瘿痛”等范畴。目前西医治疗此病以非甾体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为主,对于症状轻者多选用非甾体抗炎药,症状重或反复发作者,多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西药治疗患者的发热及甲状腺肿痛症状能很快得到控制,但在药物,特别是糖皮质激素减量过程中症状很容易反复,导致病程迁延不愈,并且停药后复发率较高[3]。文献所见采用辨病与辨证、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及标本兼治等多种方法均可经得起临床考验。本次观察患者辨证属于风热外袭、热毒壅盛型,应用普济消毒饮加减组方配合五味消毒饮外敷治疗后取得良好的疗效。普济消毒饮(出自《东垣试效方》)主治风热疫毒上攻之大头瘟,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之功。瘿痛发病部位在颈部,属头面部位,病机以风热外袭、热毒壅盛为主,两者病位病机一致,笔者取“异病同治”之理以此方化裁内服治疗本病。方中黄芩、黄连泻火解毒,清上焦实热为君;牛蒡子、连翘、薄荷、僵蚕疏散上焦风热,散肿消毒为臣;马勃、板蓝根、玄参既助君药清上焦热毒,又合桔梗、甘草清利咽喉止痛;升麻、柴胡疏散风热,并引诸药上达头面,使热毒宣散透发,有“火郁发之”之意;加用夏枯草、贝母散结消肿;全方合用达到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之目的。另选五味消毒饮(《疡科心得集》)外敷患处以清热解毒,相辅相成,事半功倍。同时黄芩、黄连、连翘、板蓝根、薄荷等的抗炎、抗病毒的作用得到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高广涛等研究证实,黄芩、连翘等具有抗细菌、抗病毒的双重疗效;刘幼英等研究证实板蓝根、黄连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同时药理研究表明桔梗具有解热、镇痛作用[4-6]。
[1]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30-233.
[2] 刘艳骄,魏军平,杨洪军.甲状腺疾病中西结合治疗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223-229.
[3] 黄 洋,李 红.亚甲方治疗血热夹瘀型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随机对照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5,49(1):51-54.
[4] 高广涛,胡旭涛.双黄连粉针剂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J].吉林中医药,2010,30(7):591-592.
[5] 刘幼英,辛华雯,吴笑春,等.黄连素对环孢素抗皮肤移植排斥反应的增强作用[J].中国药师,2004,12(2):928.929.
[6] 泰 阳,侯建平,孟建国.桔梗的药理学研究进展[J].现代中医药,2009,29(6):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