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壳聚糖穴位埋线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研究与机理探讨*
2015-04-25河北省青县中医院王建清曲维忠沧州062650
河北省青县中医院 王建清 曲维忠(沧州 062650)
腰椎管狭窄症是由于各种形式的椎管、神经管以及椎间孔的狭窄,及软组织引起的椎管容积改变及硬膜囊本身的狭窄等引起的一系列腰腿痛及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出现,主要以腰腿痛,间歇性跛行,症状重,体征轻为临床特征。[1]多年来为了探索保守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的有效方法,笔者进行辨证论治,运用多种中医疗法综合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取得一定疗效,现将采用中药炮制壳聚糖穴位埋线进行治疗的情况及机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选自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来我院诊治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86例,其中男性39例 ,女性47例,年龄40~78岁;病程最长8 年,最短半年,皮肤感染患者除外;CT[2-3]显示:(1)椎管狭窄,分为骨性和软组织性两种。包括中心椎管狭窄,其矢状径小于11.5 mm,横径小于16 mm,关节突间距小于12 mm,横断面积小于1.45 cm,椎体面积/椎管面积大于4.5;侧椎管狭窄,其侧隐窝前后径小于3 mm;(2)硬膜外脂肪减少或消失;(3)黄韧带及后纵韧带肥厚、钙化及骨化,黄韧带厚度大于4 mm;(4)腰椎间盘变性突出,以L5/S1多见,其次为L4/L5,其余少见,其特征表现为椎体后缘丘状软组织影像,较大突出物可出现神经根淹没在突出物中,根据突出位置不同分型各异;(5)椎体后缘及脊椎小关节骨质增生、骨赘形成、软骨下硬化和囊腔形成,可见下段椎管的断面典型表现为三叶草状影;(6)椎体向前滑脱,由于椎弓峡部断裂或小关节紊乱引起椎管的前后径明显缩小,最终形成椎管狭窄。随机分成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分别为43人,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程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根据《现代腰椎外科学》[1]中的标准诊断:(1)有慢性腰痛史,部分病人有外伤史或手术;(2)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体力劳动者;(3)长期反复的腰腿痛和间歇性跛行,腰痛在前屈时减轻,在后伸时加重,腿痛多为双侧,可交替出现,站立和行走时出现腰腿痛或麻木无力,疼痛性质为酸痛或灼痛,有的可放射到大腿外侧或前方等处,跛行逐渐加重,休息后好转;(4)严重者疼痛不能缓解,引起尿频、尿急、排尿困难;(5)下肢肌萎缩,腱反射减弱,腿抬高试验阳性;(6)脊髓造影、CT和核磁共振可明确诊断。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壳聚糖炮制中药组成:麝香、杜仲、枸杞子、熟地黄、草乌、红花、没药、独活、桑寄生、威灵仙等24味中药。具体制法:中药麝香2 g+蒸馏水4mL放入密闭瓶内灭菌消毒,中药独活、威灵仙、桑寄生、没药、红花等24味中药放入75%酒精中浸泡1个月,提取澄清液壳聚糖,将医用缝合线浸泡16天烘干后,再次放入浸泡液内,3烘干3浸泡,将含有药液的壳聚糖根据使用长度钳成段,放入麝香瓶内10天,并高压灭菌备用。
2.1.2 常规医用羊肠线穴位埋线
2.2 治疗方法
2.2.1 治疗组:操作步骤,(1)一般取1~4穴位,例如:肾俞穴位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夹脊穴选腰椎棘突旁压痛点;下肢反应点选用胆经或膀胱经上阿是穴,多与经穴重合,如秩边、环跳、风市、阳陵泉、委中、承山、悬钟、昆仑等。(2)在所选穴位进行穴位埋线,具体操作:对拟操作的穴位以及穴周皮肤消毒,然后取一段适当长度的特制壳聚糖,放入套管针 (一次性穴位埋线穿刺包)的前端,后接针芯,用一手拇指和食指固定拟进针穴位,另一只手持针刺入穴位,达到所需的深度,施以适当的提插捻转手法,当出现针感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中药炮制壳聚糖医用缝合线埋植在穴位的肌层或皮下组织内,拔针后用无菌干棉球 (签)按压针孔止血,敷盖纱布3~5天。
2.2.2 对照组:与治疗组操作方法相同,埋线是医用羊肠线。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根据视觉疼痛模拟分级标准:0级,无疼痛;1级 (轻度疼痛),持续或间断隐痛,但可忍受,并能正常生活,睡眠 不受干扰;2级(中度疼痛),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镇痛药,睡眠受干扰;3级 (重度疼痛),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要镇痛药,睡眠严重受干扰,可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3.2 疗效评定 根据观察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睡眠及服用止痛药物的改善情况。评定标准:显效:VAS下降≥6,睡眠恢复正常,不需加用止痛药物。好转:VAS≥2,睡眠有所改善,偶有痛醒,服用止痛药物≤2次/d。无效:VAS下降<2,其他症状无明显改善或恶化。
4 治疗结果
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分别对治疗效果及期间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不良反应也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详见表1、表2。
表1 两组疗效结果情况 (例)
表2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例 (%)
5 讨论
腰椎管狭窄归属于中医学“痹症”“腰痛”的范畴,《诸病源候论·腰脚疼痛候》云:“肾气不足,受风邪之所为也。劳伤则肾虚,虚则受于风冷,风冷与正气相争,故腰脚痛。” 《杂病源流犀烛》指出:“腰痛精气虚,而邪客痛也,肾虚其本也,风寒湿热痰饮、气滞、血瘀闪挫其标也。”肾主骨生髓,肝主藏血养筋,或先天不足,或外邪,或情志不舒,或劳逸失衡,或外伤,致肝肾亏损,筋骨失养,故见腰腿疼痛。[5]此外,寒湿痹阻,痰瘀阻络等也是致腰椎管狭窄症的重要原因。本病病情复杂,主要以肝肾不足为本,寒湿痰瘀阻络为标,加之外邪等诱因而发,为本虚标实虚中夹实之证。[6]由于本病直接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笔者发现近些年来腰椎管狭窄的发病率不断增加,由此治疗目前腰椎管狭窄将成为热门课题,本病在临床治疗方面有多种途径,例如,杨氏[7]运用中草药辨证论治治疗腰椎管狭窄36例,其中治愈17例,好转1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0.6%,取得良好效果。毛氏等[8]运用小针刀配合骶后孔注射及中药内服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0例,治疗3周后见治愈30例,有效15例,好转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7%,有效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疗效满意,且安全可靠。对于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笔者应用中药特制壳聚糖穴位埋线。意在利用壳聚糖作为载体持久刺激穴位并帮助肌体吸收中药,改变神经根水肿,及腰椎管腔隙,解除患者疼痛。从传统中医角度来看,埋线疗法的治疗作用主要为平衡阴阳、调节脏腑、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等。中药特制壳聚糖穴位埋线则是一种复合性治疗方法,除了利用腧穴的功能外,还利用其特殊的针具与所埋之特制壳聚糖线产生了较一般针刺方法更为强烈的针刺效应,具有制其神,令其行,通其经脉及调其气血的作用;还有中药靶向治疗作用。并且特制壳聚糖的粗细、型号也能根据个体虚实进行相应的调节。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特制壳聚糖医用线作为中药载体可使淋巴组织致敏,促使巨噬细胞聚集、分解、液化特制壳聚糖,使之分解为多肽、氨基酸等,被人体吸收,可对穴位及其周围部位产生的生理及生物化学反应,时间可长达20天或更长,从而弥补了针刺时间短、疗效难巩固、易复发等缺点。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4%;治疗组不良反应明显不少于对照组。在治疗效果及产生副作用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但由于特制壳聚糖医用线刺激效果平和,对急性疾病所产生的大脑皮层传达的较强的病理信号干扰及抑制力度不足,因而不能迅速产生作用,但对慢性疾病能够显示良好的效果。探讨并分析特制壳聚糖穴位埋线对重症腰椎管狭窄疼痛远期疗效好,近期效果欠佳,不能立刻解除患者疼痛。笔者也正在不断探索一种远期加近期的方法。
[1] 刘尚平,张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管狭窄78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6,14(6):69-71
[2] 张海波.腰椎管狭窄症狭窄因素的CT影像学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9,36:85-87
[3] 李康印,解朋波.腰椎管狭窄症的影像学诊断[S].中国骨伤,2009,22(10):747-749
[4] 贾连顺,李家顺.现代腰椎外科学 [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371
[5] 梁行,陈爽,和瑞欣.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J].中医学报,2011,26(2):239-240
[6] 金汉明.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病机与治疗 [J].山西中医,2003,19(5):34
[7] 杨诗辉.辨证治疗腰椎管狭窄症36例 [J].河南中医,2012,32(2):208
[8] 毛伟洪,陈奇红.小针刀配合骶后孔注射及中药内服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0例疗效观察 [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4,31(4):64-66
(2014-11-14 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