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田地区墨玉县乡村学前幼儿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以乌尔其乡村的双语幼儿园为例

2015-04-25王志刚王海蓉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乌尔和田地区双语

王志刚 王海蓉

(1 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 新疆 阿拉尔 843300)(2 塔里木大学西域文化与丝路文明共享协同创新中心, 新疆 阿拉尔 843300)



和田地区墨玉县乡村学前幼儿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以乌尔其乡村的双语幼儿园为例

王志刚1,2王海蓉1*

(1 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 新疆 阿拉尔 843300)(2 塔里木大学西域文化与丝路文明共享协同创新中心, 新疆 阿拉尔 843300)

文章通过对和田地区墨玉县乌尔其乡村学前双语幼儿园进行实地调查,发现南疆少数民族聚居区幼儿双语教育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及建议,以期有助于南疆幼儿双语教育的顺利发展。

南疆; 乡村; 双语教育; 幼儿园

学术界对于“双语教育”有着不同的理解。社会学词典将双语教育定义为一种培养学生具有使用母语和另一种语言的同等能力的教育。王斌华教授认为,使用两种语言的教育是广义的双语教育;使用第二语言教授学科内容的教育是狭义的双语教育。新疆在民族中小学校包括幼儿园实施的“双语教育”是指使用民汉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使学生通过授课语言的应用来达到掌握两种语言的最终目标[1]。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是新疆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幼儿语言关键期的教育,通过发展学前双语能力,能够达到提升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素质的目的,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在成长中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有利于实现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构建新疆长治久安的和谐社会。

新疆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历经50多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4年新疆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使新疆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推进开始向深度和广度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为了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实现少数民族学生在高中毕业时达到民汉兼通的目标,必须解决少数民族学生各学段双语教学模式的顺利衔接,在此期间,学前幼儿双语教育的发展步伐较快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因为第二语言的学习不仅需要良好的语言环境,更需要高素质的双语教师,而南疆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所占比例较高,特别是和田地区少数民族高度聚居,当地少数民族居民绝大多数都不会汉语,尤其是农民,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中少数民族幼儿很难自然习得汉语,只有通过学校实施的双语教育,才能使他们掌握民汉两种语言,而该地区在双语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既面临汉语语言环境问题,也存在合格的双语教师严重匮乏的窘况,除了这两种主要原因之外,为了进一步发掘制约该地区双语教育发展的其他因素,课题组对该地区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实地调研。

1 和田地区墨玉县乌尔其乡学前双语幼儿园的现状

乌尔其乡辖19个村委会:阔什阿瓦提村、乌尔其村、塔瓦尕孜村、喀热克村、色日克勒克村、帕塔艾格勒村、乔坎吉勒尕村、托格拉克阿勒迪村、米来提艾日克村、阿力米勒克村、阿瓦提村、伊斯拉木阿瓦提村、巴扎布衣村、玉吉米力克村、希坎尔库木什村、喀让古托格拉克村、亚勒吾孜吾喀尔村、铁热克博斯坦村、色格孜勒克村。整个乌尔其乡共有八所小学,学前双语幼儿园附设在乡村小学里,这八所小学分布在巴扎布衣村、阔什阿瓦提村、乌尔其村、喀热克村、玉吉米力克村、希坎尔库木什村、喀让古托格拉克村、铁热克博斯坦村。乡村双语教育在这个地区才刚刚起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学前双语教育工作全面开展以来,和田地区的党政机关逐步加强对乡村双语教育的重视,在党和政府及校领导的领导下,乡村各职能部门合力推进,乡村群众的热心支持和墨玉县乌尔其乡全乡师生共同努力,形成了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良好氛围。按照县级教育部门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乌尔其乡制定和实施本乡村双语教育的发展规划,快速推进了双语教育工作的开展,短短几年时间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乌尔其乡双语教育工作在取得成绩和经验的同时,还存在诸多的困难和问题。

2 和田地区墨玉县乌尔其乡村双语幼儿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学校经费投入不足,管理水平存在问题

2.1.1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基础设施短缺

墨玉县乌尔其乡属少、边、穷的农牧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只有中心幼儿园基础设施和配套设备较为齐全,其他几所较远的幼儿园其设施普遍较差,造成场地拥挤、玩具不足、影像设备短缺的局面。当地乡村小学无论是校内环境建设、教学设施的配备还是双语教师聘用和培训等方面都存在着经费投入不足的现象。当下新疆双语教育推进的速度较快,乡村双语教育发展任务仍然艰巨,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基础设施短缺影响了当地学前双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1.2 教育管理“小学化”倾向严重,缺乏有效地运行保障

由于学前双语幼儿园是附设在乡村小学里,管理者缺乏幼教的有效知识,不同程度地存在运用小学的管理方式对学前班进行管理的现象。如违背了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的天性,生搬硬套、死记硬背地教授拼音,使幼儿厌学、怕学,甚至弃学,严重影响了孩子的个性发展。[2 ]这种违背学前教育规律的教育方式妨碍学前双语教育工作的推进。另外,偏远的几所幼儿园甚至没有保育员、卫生员和厨师,这些缺乏有效运行保障的局面都将影响到学前双语教育持续健康的发展。

2.2 学校教师师资力量、教学技能、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存在问题

2.2.1 学校双语师资稀缺

由表1可见,和田地区乌尔其乡的“学前双语班”比例大约为1∶23,而国家教委关于颁发《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试行)的通知》中公布,全日制幼儿园教师与幼儿的比例是1∶6~1∶7,因此,这1∶23的师生分配,给教师组织汉语教学带来了困难,形成汉语学习的劣势。

表1 乌尔其乡学前双语教师与幼儿人数汇总表

新疆中等师范学校对少数民族基本上开设了汉语教程,但由于语言差异和环境等因素的制约,使得少数民族幼儿教师的汉语基础比较薄弱,用汉语教学的能力有限,通常用维语代替汉语表达,不能体现双语教育自身的特点,远远不能满足双语教育环境的要求。

2.2.2 教师教学能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存在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当地学前班教师由于师资力量薄弱,又缺少培训,长期处在小学的人文环境中,受到小学教育理念和行为模式的影响较重,很少能根据少数民族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学习兴趣来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甚至无法运用多种形式来激发幼儿学习汉语的兴趣,创设丰富适宜的语言环境,而只是把汉语当作一门课程来教授孩子们,让孩子们死记硬背地学习。学前双语教师的技能问题最主要是发音准确度较低,汉语口语水平较低。教学方法简单,使用传统的教辅工具较多而现代化的教辅工具较少,专业水平也参差不齐,难以满足语言教学的要求。当地的学前双语教师存在的这些问题,都会使学前双语教育教学失去质量保障。

2.3 学生学习汉语缺少语言环境

与母语相比,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的学习,语言环境十分重要。而本地区总人口15 492人,其中维吾尔族15 478人,占总人口的99.9%,汉族14人,占总人口的0. 09%,汉族分布在乡政府及中心小学,这样庞大的母语环境对于幼儿的第二语言学习非常不利。

当地幼儿园同时也缺乏良好的物质环境、人文环境、心理环境。如校园环境没有贴近幼儿生活,园内无双语标识、汉语广播等,孩子们接触汉语仅仅只是在课堂上,课后几乎不讲汉语。在课堂上学前双语教师也没有完全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来适当的教学。

2.4 少数民族儿童对汉语学习的兴趣较低

幼儿的精力旺盛,好奇心强,且自控能力较差,在遇到挫折或失败时,很容易对学习失去兴趣。当地老师枯燥乏味的教学形式,也不能唤起少数民族儿童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受当地的维语语言教育环境的影响,少数民族儿童对于汉语学习普遍缺少兴趣,只有极个别的儿童对学习汉语有兴趣。

3 和田地区墨玉县乌尔其乡学前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1 学校因素

学校对学前双语教育的关注与管理十分重要。实行学前双语教育不能忽视幼儿成长的规律,要遵从保育与教育相结合原则。学校对学前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的检查力度不够,对双语教师的考核、评价、奖惩制度不完善,没有从根本上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出适合本地区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没有从根本上考虑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儿童学习汉语的兴趣。

3.2 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是学前幼儿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家长的支持与帮助将对幼儿汉语学习兴趣的培养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当地居民长期处于一个稳定封闭的地域,其母语的社会功能强大,缺乏汉语交际环境,整体汉语水平较低,在思想上对双语教育存在模糊认识,甚至意识不到双语教育的重要性。

3.3 教师因素

教师是提高学前双语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自身的知识、能力和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表一可以看出,本地区教师数量不能满足双语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素质不能满足学前双语教育发展的要求。从访谈中可以看出和田地区教师具备学前教育知识但缺乏双语教学能力,汉语水平整体不高,再学习能力不强。教师们虽然有较高的文凭,但压力太小,缺乏紧迫感,教学方法欠缺,对教学重视不够等。这些就严重影响了学前双语教学质量。

3.4 学生因素

学前幼儿年龄小,生理、心理各方面均未发展成熟,不可能意识到学习汉语对其今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汉语学习的兴趣较低,对自己母语与汉语的关系认识不到位。

4 和田地区墨玉县乌尔其乡学前双语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4.1 政府加大学校的资金投入,且加强管理

4.1.1 加大学校的资金投入

本地区发展学前教育基本上靠地方财政拨款,自身造血机能有限,对于园内环境的建设、教学设施的配备和双语教师的培训,其财政经费处于“零支付状态”,在学前双语教育发展任务艰巨的情况下,当地政府应给予特殊照顾和专项资金,以缓解学前双语教育的压力。

4.1.2 加强管理

遵循学前双语教育规律,根据学前双语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状况来制定教育计划,切合实际地推行学前双语教育工作。当地政府和校方应加强学前双语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的检查力度,完善双语教师的考核、评价、奖惩制度。只有保持幼儿园中保育员、厨师、卫生员队伍的稳定,才能有效的保证学前双语教育持续健康的发展。

当地政府及教育部门应加强学前双语教育的舆论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介,广泛开展面向社会、面向学校、面向家长的宣传活动,举合力共同创设学前双语教学的校园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让学前双语教育在这个地区受到更多基层群众的热心支持,努力营造全地区关心支持学前双语教育的良好氛围,为进一步发展学前双语教育奠定基础。

4.2 稳定教师队伍、加强师资培训、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

4.2.1 稳定教师队伍,加强师资培训

面对本地区幼儿园老师与学生1:23的比例分配的局面,以及合格双语师资的严重匮乏的局面,校方与当地政府应加大学前双语教师的配备与招聘,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来稳定学前双语教育的师资队伍并加强师资培训。校领导应鼓励支持教师在职进修,通过开展园内培训,如组织参观,公开观摩研讨,定期开展教学活动设计评比,教育教学技能比赛等,提高双语教师汉语水平与教学技能。

4.2.2 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

当地学前双语教师应摆脱小学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根据学前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状况来制定教育计划,选择教育内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幼儿学习汉语的兴趣,帮助幼儿理解学习内容,增强记忆。总之,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

4.3 创设双语学习的语言环境

语言环境対于幼儿学习语言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因此,进行学前儿童双语教学,要注重营造双语环境[3]。双语学习的语言环境包括家庭、学校、教师和同学、生活区以及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也即我们所说的人文环境、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只有当幼儿处在汉语语言环境中去学习汉语,才能提高学习汉语的效率。首先,教师应该营造一个幼儿想讲、喜欢讲、敢讲、有机会讲汉语的氛围。其次,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进行随机的双语教学;再次,班级环境创设方面注意双语材料的展示,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汉语。只有为幼儿创造学习汉语的环境,才能让他们爱学、乐学、主动去学,所以能否创设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语言环境至关重要。

新疆正处在快速的发展阶段,各地区都急需高素质、高知识水平的人才,面对这样的趋势,我们寄希望于幼儿,幼儿是新疆团结稳定发展的希望,所以今天学前双语教育不仅是为了培养高层次人才而进行的,而且是为了稳定繁荣新疆而发展的,也是为了提高全疆人民的综合素质而实施的。墨玉县乌尔其乡学前双语教育目前还处在一个不断尝试、不断探索和不断发展的阶段,它的教育实践有待当地领导及教师进一步去完善,其任务就是解决学校发展双语教育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当地情况并具有特色的学前双语教育成功之路。

[1] 刘上连.关于新疆少数民族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教育科学),2012,11(2):211.

[2] 蔡红.新疆少数民族幼儿学前“双语”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9(3):62-64.

[3] 王阿舒,汤允凤.和田地区维吾尔学前儿童汉语学习兴趣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9,30(4):68-69.

[4] 孙明霞.新疆学前双语教师教学技能现状分析及对策——以乌鲁木齐红旗幼儿园为例[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1):86-87.

[5] 热玛扎.南疆地区学前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语言与翻译(汉文),2012 (2):61-62.

[6] 付东明.对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新疆社科论坛,2008(3):71.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Solutions for Preschool Children Bilingual Education in the Villages of Moyu County, Hetan Prefecture——Taking the Bilingual Kindergarten of Wurqi Village as an Example

Wang Zhigang1,2Wang Hairong1*

(1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Arts, Tarim University, Alar, Xinjiang 843300)

(2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WesternRegionCultureandSilkRoadCivilizationSharingTarimUniversity,Alar,Xinjiang843300)

Through on -the-spot -investigating of the preschool children bilingual kindergarten of Wurqi village in Moyu county, Hetan prefecture, it is found that although the child bilingual education in concentrated area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southern Xinjiang has made certain improvement, there are still many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and relevant improvement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to help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child bilingual education in southern Xinjiang.

southern Xinjiang; village; bilingual education; kindergar

2014-12-15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11BTYB0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14TW10);塔里木大学校长基金项目( TDSKYD1404)。

王志刚(1972 -),男,汉族,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双语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 E-mail:david-yk@Sohu.com

E-mail:1376562313@qq.com

1009-0568(2015)02-0116-05

G61

A

10.3969/j.issn.1009-0568.2015.02.022

猜你喜欢

乌尔和田地区双语
世界的真相
新疆和田地区察合台文契约文书探析
专访乌尔善红卫兵大战日本僵尸会成经典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新疆和田地区管花肉苁蓉生产技术标准操作规程(SOP)
双语秀
言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