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沟的生态发展之路
2015-04-25张黎萍
文|本刊记者 李 媛 图|张黎萍
海螺沟的生态发展之路
海螺沟日照金山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海螺沟景区发展也面临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的转变,如何适应这一新常态,将继续考验着海螺沟人们的智慧。
文|本刊记者 李 媛 图|张黎萍
海螺沟位于甘孜州东南部,贡嘎山东坡,是青藏高原东缘的极高山地。这里蕴藏有大流量沸热温冷矿泉,大面积原始森林和高耸的冰蚀山峰,众多的珍稀动植物资源,经过20多年的努力,海螺沟旅游景区已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冰川森林公园”、“国家4A旅游区”和“国家地质公园”。为创建“国家5A旅游区”,今天的海螺沟正在探索生态发展之路。
贡嘎怀抱海螺沟
1935年5月29日,毛泽东率工农红军长征经过海螺沟的磨西镇,召开了著名的“磨西会议”,具体部署了攻占泸定桥战役,谱写了辉煌的历史篇章。如今走出历史烟尘的海螺沟是一个集原始、古老、野性、神奇、独特、惊险于一身,风景如画的美丽所在。伴随着导游次仁拉宗的解说,记者乘坐着景区大巴,绕行在雾气氤氲的盘山道上,向景区深处进发。
海螺沟的名字源自一个美丽的传说—后藏香巴噶居派大成就者唐东杰布法王公元1705年仲夏从印度云游到此,在离海螺沟不远的泸定桥工地,指点造桥工匠用竹索穿短节竹筒,筒上用竹绳系上铁索的办法,将长40余丈、重2000多斤铁索悬空溜吊,建成泸定铁索桥。
桥建成后,唐东杰布法王取道海螺沟,翻雪山,修寺建塔,途中在海螺沟冰川岩穴宿营,跪拜贡嘎神山,吹宝器海螺,诵念佛经,引来林中禽鸟。唐东杰布法王走后,鸟禽动物仍按法王吹海螺时间聚集在岩石穴四周,石穴顶部长出树木花草,犹如芸芸众生。于是,唐东杰布法王托梦弟子,说他在海螺沟住过岩穴巨石,已被贡嘎山神策封为“海螺灵石”,于是命弟子把他跋涉过的那条深谷封为“海螺沟”。
海螺沟海拔2850米,其冰瀑布高1080米,宽1100米,是中国至今发现的最高大冰瀑布,比著名的黄果树瀑布大出十余倍。
这里“一沟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年平均气温15℃左右,冬暖夏凉,植被茂盛,绿荫苍翠,气候宜人。海螺沟地处高山地区,落差达6000米以上,拥有大量珍稀的动植物。这里还是川藏茶马古道重地,是多元文化交融、各族群众和睦相处的地方。
走进这座全木制结构的“高科技厕所”,不难体会设计者追求环保的理念,这个厕所最大特点是没有冲水装置,却没有任何异味。
海螺沟月牙湖
秋日的大冰瀑布
践行生态发展之路
行至景区一号营地,车停休息,次仁拉宗推荐大家体验一下景区的“高科技厕所”。走进这座全木制结构的“高科技厕所”,不难体会到设计者追求环保的理念,这个厕所最大特点是没有冲水装置,却没有任何异味。
“这是2015年春节前启用的泡沫微生物公厕。通过泡沫发生器生成微小的泡沫,进入洁具封堵异味并润滑管道,能完全取代水冲厕所的功能。排泄物进入处理设备箱后,经过微生物降解,逐步分解成无色无臭的气体和无机物,达到向自然排放的环保标准。”景区负责人曹龙武为我们解开了谜底。
海螺沟景区处于高海拔地带,过去使用的是打包式厕所,即在无上下水系统的景区内,所有排泄物均需打包装袋,再运出景区处理。每年运行维护成本30多万元,同时难以避免异味,处理过程中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从2014年开始,景区探索运用泡沫微生物化解排泄物达到了很好的环保和节约成本的效果。
“打包式厕所需要四五个维护工,而泡沫微生物公厕只需要一个人,成本降低了将近30%。”景区工作人员周舟告诉记者。目前景区内已有泡沫微生物公厕3座,接下来还将修建11座。此举为其他高原景区做了有益尝试,稻城、德格等地也计划在景区修建这种“生态公厕”,保护和优化旅游环境。
海螺沟的“环保秘笈”不止于此。“以前出门旅游,果皮、塑料袋都是找垃圾箱扔掉,没想到在这里还能兑换礼品。”成都游客邵建华拎着满满一袋垃圾,从海螺寺景点“垃圾银行”兑换处换回一把纪念指甲刀后,满意地竖起了大拇指。
“我们提倡‘多劳多得’。根据兑换条件,在景区垃圾银行,一袋垃圾能换一把指甲刀,三袋垃圾能换一顶太阳帽,五袋垃圾能换一把雨伞。游客每次的环保行为都会记录在我们的系统里,积累到一定程度,还会得到免费门票之类的‘大奖’。”曹龙武告诉记者。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激励机制,唤起游客心中的环保意识。‘垃圾银行’成立仅仅3个月,海螺沟乱扔垃圾的行为已基本杜绝,极大地降低了景区环卫工作成本。现在想要专门捡垃圾兑奖已经越来越不容易了。”曹龙武笑着说。鉴于“垃圾银行”环保效果显著,已在附近的磨西古镇、中国红石公园、雅家情海等景点推广。
磨西老街
海螺沟欢迎您
一路的讲解、陪伴让我们和次仁拉宗姑娘成了朋友。这位20岁的姑娘来自得荣县,虽然学的是师范专业,但想见见世面的冲动让她干上了导游这一行。
“因为是第一次远离家乡,所以刚到海螺沟的那段时间很难过,生活不适应,和陌生人打交道不适应,好几次都给家里打电话,哭着要回去。”说起自己当初的糗事,次仁拉宗有些不好意思。
在爸爸的鼓励开导下,次仁拉宗最终还是坚持留了下来。而且仅用了1个多月的时间,她就完全适应了新的生活,也喜欢上了自己的这份工作。
“以前我生活在大山里,是个很不善于表达的人。导游这份工作使我接触到很多游客,使我的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次仁拉宗说。
次仁拉宗是导游部年龄最小的一个,也是唯一的藏族。同事们对这个小妹妹的关爱让次仁拉宗更加热爱这个集体。她拉着同事小徐的手告诉我:“我们俩平时最谈得来。我要在海螺沟努力工作,争取有一天把爸爸妈妈也接出大山,看看外面的精彩世界。”
导游小徐是磨西镇本地人,生于斯长于斯的她,对海螺沟有着和次仁拉宗完全不一样的视角。
“海螺沟景区开发得很早,但发展速度并不快,道路是发展的瓶颈所在。我记得小时候,因为没有公路,游客要包马上山。游客数量也很少,乡亲们的生活很贫穷。20世纪90年代初,海螺沟开始修路,随着游客的增多,乡亲们做起了餐饮、住宿生意。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很多。”小徐说。
对于小徐来说,海螺沟既是家乡,又是事业所在,这里寄托了她太多的希望。“最近几年,海螺沟发展得很快,但我觉得还是知名度不够,来的游客多是朋友介绍,而且来了也不知道玩什么,比如说我们这里是海洋冰川景区,可有的游客穿着短袖就上去了,完全不了解情况。我希望相关部门再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来到美丽的海螺沟,我在这里等着大家。”
小徐的愿望并不遥远,海螺沟的发展蓝图已在绘制。甘孜州委提出进一步推进全域旅游的重大部署,明确提出要将海螺沟打造成中国全域旅游先行区、国际山地休闲度假旅游最佳目的地。所谓“全域旅游”就是产业全域覆盖、景区全域联动、产品全域优化、线路全域统筹、品牌全域整合、市场全域营销的发展模式。
截至目前,政府已投资0.56亿元人民币,完成了景区道路改造一期、磨西老街风貌工作一期、磨西鲜花小镇一期、景区标识标牌、景区输电线路地埋建设等7个创建项目;已投入3.07亿元推进了榆磨公路改造、海螺沟游人中心、星级环卫厕所建设等15个在建项目;与此同时,还启动了智慧景区、景区道路改造二期、海螺沟景区急救中心等16个项目前期工作。
2015年是海螺沟景区全面推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的决胜之年。“作为海螺沟人,我将带动各族群众增强景区发展价值认同,增强景区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而不懈努力。”对此,海螺沟景区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谭智泉充满信心。
然而,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海螺沟景区发展也面临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的转变,如何适应这一新常态,将继续考验着海螺沟人们的智慧。